close

新聞眼/輔導跟不上 難解校園霸凌痛點

2023-08-29 00:57 聯合報/ 本報記者趙宥寧霸凌

一名高中生疑遭師長霸凌後輕生,換來教育部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補破網;不過,教部為趕在開學前交出「暑假作業」,可能愈補愈大洞。關鍵定義愈改愈模糊,相關條文也難看出強化「輔導先行」的立場,連應為重要配套的學生輔導法都只聞樓梯響,一旦輔導人力跟不上校園需求,空有理想的修正草案仍難解校園霸凌痛點。

今年三月中旬,教育部在社會各界壓力之下,沉重地按下修法啟動鍵,展開多場霸凌、解聘辦法諮詢會議;學者專家及教師、家長、校長、兒少團體皆為諮詢對象。看似面面俱到的修正草案,由教育部委託北部某國立大學法律學者操刀,與會團體一度懷疑被當成橡皮圖章,因為連會議紀錄都未公開。

教育部版的霸凌草案預告後,證實各界質疑非空穴來風。教部宣稱已召開四場公聽會蒐集各界修法意見,殊不知相關公聽會形同閉門會議,報名連結也僅發給特定對象,難納親師生意見,無怪乎兒權團體、跨黨派立委站出來齊聲抗議。

根據本報掌握公聽會資料,首場名稱為「大專及地方縣市政府承辦人員霸凌研習(含公聽會)」,第二場是在全國大專學務長會議由律師講述「淺談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建議修法草案(含意見蒐集)」,第三場於劍湖山飯店舉行「防制霸凌南區校長研習會(含公聽會)」,最後一場才開放民間團體報名,且設人數上限,使公聽會成為「政令宣導」。

校園是教育與學生生活的場域,每一次互動與衝突,背後都有其脈絡,教育部耗時近半年研修法案,只是將霸凌防制準則「司法化」,重調查、輕輔導下,校園恐淪為法院;真正攸關學生輔導的條文與配套卻寥寥無幾。

尤其今年初拋出學生輔導法的討論,仍卻未見草案預告,更反映眾多應與校園霸凌同步修正的法令跟不上腳步,最終完成霸凌草案修法只是做半套罷了。

 

 

 

 

教團:啟動日不明確 調查恐一延再延

2023-08-29 00:56 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台北報導霸凌

015.jpg

教育部預告「校園霸凌防制準則」修正草案,不再強調霸凌「持續性」定義,但遭兒權團體批評,「重調查、輕輔導」將使校園淪為法院。圖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擬修「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將「師對生」與「生對生」調查處理機制脫鉤,同時預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修正草案,針對教師不當行為依情節輕、重,分由學校派員或校事會議組調查小組調查。

教團認為,調查小組由外聘人員擔任可避免「師師相護」,但調查啟動日不明確恐讓調查期程一延再延。

教育部版修正草案列了廿二項修正要點;調查期程從原先的卅日、必要時得延長卅日,修正為二個月,必要時得延長二次、每次一個月。此外,教師不妥適行為若涉及教師解聘、停聘及不續聘者,將由校事會議成立調查小組調查,調查成員須自人才庫中遴聘專家學者,且採全部外聘。

全教總法務中心執行長林金財認為,修正案影響最大層面是直接在校事會議程序中進行師對生霸凌調查,代表若教師涉及不當管教、體罰或霸凌,統一由校事會議事實認定,簡化教師不適任調查流程。

不過,未載明調查啟動日,僅提及報告須在調查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起二個月內繳交,保留模糊空間,會讓調查期程一延再延。他建議,當校事會議決議組織調查小組時,即開始算二個月。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新莊國小校長張信務表示,若偏遠學校外聘委員不易,主管機關應予協助。

 

 

霸凌草案挨批重調查、輕輔導 兒權團體憂校園變法院

2023-08-28 10:44 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台北即時報導霸凌

016.jpg

校園霸凌防制準則修正草案預告期至831日為止,兒福聯盟今天與立法院兒少權利促進會委員王婉諭、洪孟楷、陳培瑜、陳琬惠,以及人本文教基金會、台灣少年權益促進聯盟召開記者會提出修法建言。記者林伯東/攝影

教育部日前公告校園霸凌防制準則修正草案,多個兒權團體及立委今召開記者會,認為部版草案「重調查、輕輔導」,儘管肯定教育部將霸凌定義擴大認定,新增一次性肢體暴力等條文,卻也暗藏諸如「超出一般社會通念」、「情節重大」、「非有正當理由」等模糊文字,恐怕是越改越模糊,甚至讓校園淪爲法院,呼籲應召開公聽會凝聚社會共識。

校園霸凌防制準則修正草案預告期至831日為止,兒福聯盟今天與立法院兒少權利促進會委員王婉諭、洪孟楷、陳培瑜、陳琬惠,以及人本文教基金會、台灣少年權益促進聯盟召開記者會,針對部版校園霸凌防制準則修正草案,點出草案三大隱憂,並提出修正建言。

兒盟執行長白麗芳表示,生對生霸凌不管成立與否,孩子就是遇到困難,因此要談「輔導先行」,但整份草案卻有五成條文在談調查,僅14%6條文在談輔導,尤其霸凌定義擴大認定,且部分條文定義不清,就怕「開口變大」,既有教學現場人力卻不足,反讓學校面臨更多困難。

人本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則表示,一旦將調查與調解流程,擺在輔導前頭,「誰會相信輔導優先?」她也憂心,未來將自人才庫遴聘調查人員,但調查人員能否掌握敵意環境、事情脈絡,還是只看責任大小、判決輕重,反而會把校園變法院,不重視學生輔導。

台少盟理事長林月琴也說,生對生霸凌案應採輔導先行,師對生霸凌案涉及不適任教師,調查應明確,但教育部草案反而強化了調查。

立委王婉諭表示,除了既有霸凌「持續性」定義,未來也新增一次性的身心暴力、網際網路,肯定教育部擴大處理,但一次暴力非霸凌只要超過「社會通念可忍受」就準用,社會通念程度定義非常模糊,無法解決現在「持續性」的模糊現況。

王婉諭也提到,過去處理疑似校園霸凌事件,經常收到教師提及程序繁複,要耗費人力及經費,尤其校園教學、行政業務繁雜,未來若「重調查」,教育部也應考量人力及調查經費。另應召開公聽會廣納基層意見。

立委洪孟楷表示,霸凌準則應有清楚定義,避免模糊空間各自解讀,就怕未來看到中央、地方互相推卸。另外,輔導工作應落實,才能從根本照顧到被霸凌者。但他也說,該修正草案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但應避免淪為「暑假作業」而倉促上路,應邀集各界有公聽會,凝聚意見後再推出。

立委陳培瑜則說,各界在意輔導端功能弱,前陣子衛福部的諮商方案也接近額滿,顯見學生心裡困境需要「樹洞」,更期待教育部儘速將「學生輔導法」修正案送進立法院,讓立委能為學生家長建立輔導後盾。

教育部學務司長吳林輝表示,諮詢會議中各方針對「持續性」意見有不同看法,後期決議寧可保留霸凌持續性定義,並另立一條一次性定義「這是一個困難的決定」。他表示,法案預告到831日,蒐集意見後會慎重處理。但他也澄清,學校目的是辦教育,不該讓學校成為司法調查單位,霸凌防制準則上路多年,也累積諸多函示及QA,草案內容感覺調查條文變多,但其實是客製化,都是再三斟酌有幫助各界釐清,能確保學生權益避免衍生爭議。

至於草案模糊空間多,吳林輝坦言,定義很難寫的太清楚,「有很多東西是脈絡的問題,無法說清楚」。他表示,條文應簡潔易懂,有些不足處仍要透過案例研討、人才培訓,盡量建立起適合所有人的遊戲規則與尺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oufat 的頭像
    chioufat

    chioufat的部落格

    chiouf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