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白飯之亂

2023-07-17 02:46 聯合報/ 林一平   法國

最近白飯之亂,學生抗議熱炒店準備的免費白飯不夠,鬧得沸沸揚揚。我不想評論兩造是非,而是想表達另一觀點。我不贊成「吃到飽」的營業方式,因為往往會引導客人「吃過飽」。我研究智慧農業,以獨創設計的物聯網平台AgriTalk,持續耕種超過八年,感受到農作物的成長不易。當我由泥土中挖出第一顆無毒薑黃時,心中喜悅感恩,更希望大家能珍惜食材。

白飯之亂事件讓我想起秘魯喀喀湖當地居民珍惜硬硬的「可以吃的石頭」,它叫丘紐(Chuno),其實是可以放十年的馬鈴薯凍乾,並不易下嚥。這是被認為低賤的食物。事實上,影響人類歷史的是那些便宜且易於種植成本低廉的農作物。如果世人輕視這些農作物,將會對國家的基礎造成不穩定的後果。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馬鈴薯。

法國大革命中,許多人頭落地,主流歷史學家普遍認為這是因為思想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等人對人民主權和民主政治哲學的論述,挑戰了法國皇室的統治。據說盧梭喊出口號「吃富豪」(Eat the rich):「當我們食物短缺,我們的櫥櫃空空如也時,法國貴族將成為我們的盛宴,是我們被迫消費的輕浮之物。」或許這是路易十六漠視馬鈴薯的後果。

傳說中,歐洲人無意間從南美洲帶回了馬鈴薯,但當時的人們並不看好這個低賤作物。按理說,人們應該食用長在地面上的莖葉或果實,然而,馬鈴薯卻是一個埋在地底的塊莖,因此人們視其為受到智利巫毒詛咒的曼陀羅植物。法國化學家帕蒙提耶(Antoine-Augustin Parmentier; 1737-1813)發現馬鈴薯是一種營養豐富、耐飢且容易種植的根莖植物。當他得知法國政府正在尋找緊急糧食時,他積極推薦馬鈴薯。

然而,路易十六只知道吃麵包,對馬鈴薯不屑一顧,甚至稱之為「毒曼陀羅」。於是,在一七八八年的春天,法國發生了百年來最大的饑荒,賤民們沒有麵包可吃,只好高呼盧梭的「自由」口號,攻占了巴士底監獄,砍下了路易十六的頭顱,以洩恨方式緩解空腹之飢餓。大革命爆發四年後,法國人終於意識到馬鈴薯的價值,並開始大量種植。而馬鈴薯也不負眾望,幫助歐洲度過了幾次大饑荒。

法國大革命的「麵包之亂」導致對低廉作物的重視,也對人類的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台灣的「白飯之亂」是否也能對民眾的飲食習慣造成正面的影響?台灣糧食並不充裕,希望大家能珍惜食材。我也希望能以智慧農業技術幫助農民,有更好收入。

(作者為前科技部代理部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oufat 的頭像
    chioufat

    chioufat的部落格

    chiouf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