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管理學群招生慘澹?專家分析「2主因」:真正挑戰在明年
2023-09-02 22:29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即時報導
考分會統計112學年分發入學缺額,18學群中管理學群缺額率最高,逾三成、1273個名額沒有招到學生。記者曾學仁/攝影
考分會統計112學年分發入學缺額,18學群中管理學群缺額率最高,逾三成、1273個名額沒有招到學生。大學端分析,一類組數學優異的學生多優先選擇財經學群科系,而大學認為管理群招生本應不錯,因此於分配112學年招生名額時挪移較多至管理群招生,未料實則考生選擇不若預期。
分發入學18學群中管理學群缺額率達31%,缺額多在私立大學,如靜宜大學企管系缺額24、國際企業學系二個組也分別均有10個缺額;文大國企缺額破100、國貿也有逾50個缺額。
中原大學教務長皮世明分析,過去國立大學較少創設管理群科系,而在私校擴張階段,管理、外語等學群因辦理成本較低,故私校樂於創設,後續如旅遊、健康管理等也多被算入管理群,母數龐大形同百納海川。
但皮世明指出,學生多優先選擇會計、財經等系,國貿、企管相對在後,因此近年不少國貿系也嘗試更名為國企系,著墨經濟面加強就業導向。近年又碰上少子化,非都會區私校招生已不易,一類組數學能力佳者優先選財經群,也讓管理群易出現缺額,今年缺額較多的私校多是缺在管理、外語群。
東海大學教務長楊定亞則指出,有鑒於去年招生經驗,部分學校認為商管科系容易招生,因此將外語、文史哲等群招生名額調整至財經或管理群,管理群招生母數變大,也讓缺額數較多。
去年考招改制第一屆考生數大減,今年考生則認為分發入學較有利紛紛回流。楊定亞認為,去年和今年狀況特殊,真正的招生挑戰還是在明年,今年學校招生一定要理想,否則明年更辛苦。
升學輔導平台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分析,學校多評估一類組學生想讀商管財經科系,但調動太多名額供過於求,學生性向分佈又不若預期,譬如部分一類組學生就是不讀數學、和商管無緣。學校多以市場機制分配科系名額,卻較少考慮學生性向跟能力,建議教育主管機關可針對18學群做選填數據分析,提供學校招生參考。
招生缺額逾3成 大學分發管理學群最慘
2023-09-03 01:23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報導
考分會統計112學年分發入學缺額,18學群中管理學群缺額率最高,逾三成、1273個名額沒有招到學生。 圖為私校招生處。本報資料照片
根據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統計,十八個學群中,今年大學分發入學缺額以管理學群缺額率最高,逾三成、共一二七三個名額沒有招到學生。大學端分析,第一類組數學優異的學生多優先選擇財經學群科系,加上大學認為管理群招生應該不錯,因此分配招生名額時挪移較多至管理群,未料考生選擇不若預期。
一一二學年分發入學,管理學群缺額率達百分之卅一,缺額多在私立大學,如靜宜大學企管系缺額廿四個、國際企業學系二個組也分別各有十個缺額;文大國企缺額破百、國貿也有逾五十個缺額。
中原大學教務長皮世明分析,管理、外語等學群因辦學成本較低,私校樂於創設,後續如旅遊、健康管理等也多被算入管理群,母數龐大。一類組數學能力佳者多優先選財經群,國貿、企管在後。
東海大學教務長楊定亞則說,有鑒於去年招生經驗,部分學校認為商管科系容易招生,因此將外語、文史哲等群招生名額調整至財經或管理群,管理群招生母數變大,也讓缺額數較多。不過真正挑戰還是在明年。
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建議,教育主管機關可針對十八學群做選填數據分析,做為招生參考。
管理學群缺額高 補教:學生更愛考照、就業佳科系
2023-09-03 01:27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報導
考分會統計112學年分發入學缺額,18學群中管理學群缺額率最高。 (示意圖) 記者曾吉松/攝影
一一二分發入學日前放榜,考分會統計十八學群中管理群缺額比率最高,出乎各界意料。教團認為,私校本就難和國立競爭,於數學科參採、加權上應多加斟酌,否則只會將學生篩掉;補教業則觀察,管理群科系對無社會經驗的大一新鮮人而言並非有利,學生更青睞可直接聯想到有相關職業、證照的科系。
得勝者文教升學輔導專家藍天予表示,除非家中有在經營企業、能接觸管理經營面,否則管理群相關科系對沒有職場經驗的大一新鮮人並不友善。
全中教理事長高孟琳認為,少子化下,私校沒有太多招生優勢,管理學群科系篩選門檻上若比照前端學校多少有些不切實際,私校應適度參採數B,否則恐會篩掉更多學生。
商管兩樣情?考照、就業佳 一類組學生更愛這學群
2023-09-02 22:29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即時報導學測
補教業則觀察,管理群科系對無社會經驗的大一新鮮人而言並非有利,學生更青睞可直接聯想到相關職業、證照的科系。本報資料照片
112分發入學日前放榜,考分會統計18學群中管理群缺額比率最高,出乎各界意料。教育團體認為,私立學校本就難和國立競爭,於數學科參採、加權上應多加斟酌,否則只會將學生篩掉;補教業則觀察,管理群科系對無社會經驗的大一新鮮人而言並非有利,學生更青睞可直接聯想到相關職業、證照的科系。
得勝者文教升學輔導專家藍天予表示,近年觀察到,不少學長姐會和高中生分享,除非家中已在經營企業、能夠接觸管理經營面,否則管理群相關科系對沒有職場經驗的大一新鮮人並不友善。
藍天予表示,學生也多認為管理群科系較偏向在職人士進修領域,反而更青睞能直接聯想到職業的科系,如銀行行員、會計師、甚至販賣金融商品,可直接對應的科系則如會計、財金等。
藍天予也說,若一類組學生無明確的志向,也多會建議以有執照為考量起點,如選擇財金、會計、經濟等科系,職業不會較難奪定,且至少執照在手,求職相對其他科系會較為平順。
然而綜觀今年私立大學管理群相關科系採計和加權,不少優久聯盟私立大學管理群科系仍參採學測數B,非都會區私立大學更側重招生考量,大多數則已不參採數學,多只參採學測英文或分科測驗公民。
全中教理事長高孟琳表示,對學生而言,財經學群科系還是優先於管理學群,且今年缺額絕大多數都在私立學校,少子化下私校沒有太多招生優勢,管理學群科系篩選門檻上若比照前端學校多少有些不切實際,私校確實應適度參採數B,否則恐會篩掉更多學生。
人文無對應產業 招生難
2023-08-31 00:52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報導
大專院校就讀人文類科學生愈來愈少,引發關注。學界指出,高中端仍有一批學生對文史哲等純人文學科感興趣,但最終選擇大學校系時多會遭同儕、家長「勸退」,若欲復振人文學科,不只政府應拿出配套,大學端也要嘗試調整方向自救。
近年高中生選系偏食,過去風光一時的明星高中人社班陸續關閉,引發人文學科學者憂心。近期中研院數名院士亦親自出馬,期盼於高中端推動人文經典等閱讀課程,初步鎖定數間明星級女中人社班,盼復振高中生對人文學科的熱情。
但有學界人士認為,人文學科近年積弱不振,在社會風氣不變條件下,很難靠數場講座、開辦課程就能復振;學界應嘗試讓政府拿出政策,僅靠學者單打獨鬥難有挹注。
台師大國文系教授、作家祁立峰觀察,近年到高中端宣講,發現還是有群學生熱愛文史哲相關科系,但近五年的社會確實「重理工、輕人文」,學生若想投入人文學科,多不免遭同儕調侃:「你以後要去幫客人刷條碼。」
祁立峰認為,文史哲等基礎學科沒有明確對應的產業,一直是部分學校招生上的難處,近年人文學科嘗試聚焦應用,和傳播、出版等產業結合,但他坦言不太可能逆轉,大學端還是要嘗試自救、找到出路。
政大教務長林啟屏說,以職業連接學系的角度來思考,人文學科多會被社會拋棄,但未必是文明發展之福,若政府能提出政策引導,會是較快速的方式;向高中生開辦課程,讓學生了解人文學科攸關文明進程,也有機會引發學生興趣。
高中生選系「偏食」 人文類科僅19%
2023-08-31 00:52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報導
高中生選系「偏食」情況嚴重,以一一一學年為例,就讀教育、藝術、人文等人文類科學生占比剩不到兩成。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