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中讀到博士卻自認「輸在起跑點」 呂秋遠給家長10建議:幹嘛逼死小孩?
2023-11-07 17:22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補習
「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是不少家長在面對孩子升學時,相當苦惱的課題之一。示意圖/Ingimage
「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是不少家長在面對孩子升學時,相當苦惱的課題之一。律師呂秋遠在臉書有感而發,談到自己一路從建中、政大、台大到讀碩博的心路歷程,家中經濟狀況和父母面對小孩學習的心態,讓他不曾認為自己「贏在起跑點」,同時也給予現代父母10點教育建議。
呂秋遠分享,自己的爸爸、媽媽學歷分別是高職、小學畢業,爸爸作為一名普通工人在國營企業上班,媽媽則是家務管理者。談及父母的教育方針,呂秋遠指出,自己從小學時代就喜歡看書,各種童話、民間故事,但因為沒錢,家裡不讓買書,就去租書店找瓊瑤、倪匡等小說來看;至於補習就更不用想,由於家裡是偏窮困的中產階級,沒有餘力讓自己去學各種才藝、補習。
「爸媽不知道怎麼幫我,也沒能力幫我」,在漁村小學拿前幾名輕而易舉,但要掉到五名以外也很簡單,全科滿分才有機會在第一名。呂秋遠表示,爸爸經常用冷峻的眼神逼迫,要自己拿獎狀回家;他不重視起跑點,卻希望小孩一飛沖天、一鳴驚人,反正爸爸很有自信,「但不知道哪來的自信」,似乎只要逼迫孩子,孩子就會變成學校的狀元。
呂秋遠坦言,從小學開始到國中結束都很痛苦,因為必須要滿足爸爸的期望,即便後來進了建中、政大、台大,拿了幾個碩士、一個博士,自己始終不認為是因為爸媽在小學時期就認真栽培,讓自己贏在起跑點上,才會一路讀到碩博士、考上律師,「那是因為我喜歡我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因為小時候他們讓我沒有輸在起跑點上」。
呂秋遠認為,事實上父子倆都是因為「運氣好」——爸爸運氣好,他的兒子沒有因為壓力而逃跑;兒子也運氣好,僥倖做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如此而已。
對此,呂秋遠也以過來人的身份,給各位緊張的家長十點建議:
1.請陪伴孩子找出他的興趣,而不是幫他準備各式各樣的安親班、補習班。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唸書,也不是只有唸書才能賺錢。
2.他喜歡看書,就陪他去圖書館;他喜歡自然科學,就陪他去戶外;他喜歡機器,就陪他去玩模型;他喜歡運動,就陪他去打球。
3.小學的成績,對於他一輩子的人生來說,微不足道,即使智商157,也是一樣。
4.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我在三十歲之前,根本不覺得自己會去當律師,但後來就是了。
5.找出小孩的興趣,比起安排一堆課程要重要多了。沒有興趣的東西,就算逼孩子去學,也是沒用的。重點是,到底是我們以為學了這些就會飛黃騰達,還是真的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好?
6.不要再管孩子的名次了,往後孩子的競爭力,不在於他的小學名次,而在於他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然,有天他發現自己不能名列前茅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7.在人生裡,成績與分數是一種水到渠成的概念。沒有興趣,就不會有成績。如果逼迫孩子往前跑,但是他跑到一半就中暑休克,你會寧願孩子從來沒有參加比賽過。
8.請想想,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是為了自己的面子,還是為了自己的孩子?
9.對自己小孩的要求,應該只是:不要傷害別人、不要傷害自己、要以同理心對其他人,這樣就好。
10.講起跑點?家長就是起跑點啦!自己都沒這麼厲害了,幹嘛要逼死小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