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考倒數一週,調整心態的高效準備法
2022-05-18 00:00 更新:2022-05-18 15:43親子天下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2789
我會在課堂中與孩子討論:考試和學習哪個重要?學習是為了考試還是對知識感到好奇?至於為什麼要和孩子討論考試結果,而不是汲取知識本身,因為當我和孩子討論考試不是知識汲取的盡頭和結論,孩子就已經將內心的焦慮就已經緩解一半。
Shutterstock
我常在自己的課堂中,跟學生探討「你覺得考試和學習何者重要?」、「你的學習是為了考試、還是對知識的好奇?」接著跟孩子探討「大家有看過一部作品叫作哈利波特嗎?」你認為為什麼第一集中,哈利會獲得魔法石?但其它人得不到?知識的獲取,正是這件事情,當你對事物本身好奇,好奇知識汲取的本身,大於只要獲得好成績本身更重要!
考試並不是知識的盡頭
為什麼要和孩子討論考試結果而不是汲取知識本身,因為當我和孩子討論考試不是知識汲取的盡頭和結論,孩子就已經將內心的焦慮就已經緩解一半。我曾經遇過一位學生非常聰明,但他總覺得沒有自信,細問之下他才跟我分享說:「他念歷史和地理的時候,將每段知識畫成心智圖,花很多時間將知識作串聯,讓他覺得是不是他很笨才需要這樣做?」看著他捶胸頓足,我也感到很心疼。但突然想起了什麼...
我按著他的肩膀,跟孩子說:「你知道嗎?我也需要這樣做,因為如此一來,知識才不是片片斷斷的,你是不是也發現每一科將知識分散後,常常見樹不見林?」「如果是這樣,請正視你的需求,更肯定自己的作法,樂求知識將是你一輩子最大的資產。」
事後,我跟他們導師討論孩子串聯知識的方式,邀請他將自己串聯知識的方式公開跟同學分享,並且和同學分享:「把持初衷,將知識變樂趣,創造自己學習的維基百科!」他定住自己的心,往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前進,把握住合適自己的學習方式,將焦慮消弭一空,面對眼前的戰役。
拿回主控權:順風順水是自己決定
每個人閱讀的習慣不一樣,像我的習慣是「倒吃甘蔗法」,先完成不熟悉、較沒興趣的科目,再完成簡單易上手的科目;有些人則是「順水則順風法」,我研究過前幾名的孩子有些則是運用「殺題回推法」來建立對知識的理解,從挫敗中找到自己閱讀知識的盲點,了解串聯龐大知識體的出題點所在。
所以,有些人會建議,考前一週,最好的就是一直做題目做出「手感」,手感也是幫助自己找到知識體的「盲點」所在,還有慢慢熟悉自己作答方式的傾向,如果是常常題目會錯看、誤看,也需要使用像是「尺、筆桿」這方面的小工具,幫自己一條條看懂題目,並且將題幹上的關鍵字畫起來。
另外,考試用品千萬要行前準備,像是「補給夠用的立可帶、筆和橡皮擦」、「准考證」、「身分證」等用品都需要行前核對。另外,我自己在考試的聖品就是「香蕉」、「口罩」、「提神貼身藥品(類似綠油精)」、「不隨便出考場就跟人對答案的習慣」,當我準備階段性考試和高考時,都會準備這些私人用品,也提供大家參考。
不讓過去的挫敗經驗,消彌內在原力
Katy Milkman教授在他的新書《零阻力改變》中,曾提出一個「設置新起點的模式」。在考前,準備的心態還有一點就是「每一天的歸零」,將每一天的挫敗信念和懊惱歸零,而不是閱讀的內容歸零。
對應到我的人生階段性考試,我也發現無論是面對階段性考試或者國家高考時,我有個深層的內在清空模式:將自己的心態歸零。不要去歸咎今天想睡覺、昨天念了多少怎麼又忘記,也不要去細數昨天背了多少今天又考不會。活在當下,幫自己做個冥想,想你對這一個科目的好奇、初衷、樂趣,維持一種「the power of now」的心情去面對,因為『零』就是妳的最大限度,也就是表現的極限。
這在我許多的筆試和面試中,都是運用當下最熱的熱點,包括高中一類組跨考二類科系、教甄初試就考上榜首、國家高考高分過關!除了平日累積之外,每一天念書我都會先幫自己靜心,不因考試結果就消彌內在的原力。
這些習慣,我也當作生活的態度,如果是家長想安頓自己陪伴孩子應考時的內心,我也建議你常常做這樣的練習,不但可以承接孩子焦慮緊張的心境,更可以安頓自己的內心,這是我的方式,也跟你分享。每一天的清晨,都是另一世的開始,你就在有限的生命中,創造累世經驗。無論順境逆境都是現世所作所為的暫時回應。當你知道一切的發生都只是回應,你就容易接納和接受,現世所發生的喜怒哀樂、順境逆境,然後再次幫自己的心境歸零,重新出發。不只孩子需要重新出發的感受,陪伴的家長本身也很需要這種心態歸零的狀態和自我照顧!
考前把握當下的力量的「挫折回血術」
我常會問孩子們:「考場中,你最想發生什麼事?」孩子們說:「看到的都有考!」、「考前撿到槍!」、「神來一筆都考我會的」等。這些運氣和問神的想法,也反映了孩子的焦慮和對考試的未知心情。但這些未知心情都是我們最不可控的,所以當運氣不一定一定站在我們這邊,人生中最難卜的部分,任何人生階段都是。
當我們看穿運氣和天神眷顧這些因素,都是外在控制的因素,你就可以把它放在一邊。想想,在這段期間中,你可以做的實際是什麼吧?許多時候,考試的出題很可能就在你準備不及的那些部分,你不是評審更無法命中題目走向,面對自己目前的能力和實力,更是下一個階段的敲門磚,不要用一次的決戰,就耗盡生命的能量!從可以掌握的部分中做好準備,才是最重要的,無論成功或失敗結果為何,你都盡力而為不愧對自己了,還能確切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是最重要的。
想想你可做的是什麼,每天都過得踏實
跟大家分享一則小回憶,我記得印象很深刻的是,過去考試的經驗中,我最害怕的就是「數學」。常常遇到大考,就覺得內心兵荒馬亂到非常想要放棄,尤其看到評量中不會的題目,就更挫折。
記得有一天,我回家跟媽媽預告說:「不管,我念的來不及了,數學這科我要棄點了,不要期望考多好!」當時媽媽聽了後,想了想,淡定地跟我說:「恩,妳既然這麼怕,要放棄了,不要愧對自己的方式不是不看它,是老老實實把課本(不是講義喔)看過一遍,基礎的算過一遍就好了。」「我建議你,面對害怕的事情,要讓自己不遺憾的方式,就是老老實實的面對她一遍,就放下!你覺得怎麼樣?」
老實說,當時的我不但放下延伸越來越多的講義和習題,也跟著放下內心的焦慮,連我對數學的基本概念都看不清楚就亂抓一通。反倒對數學這一科,就按部就班的將課本和習作,在考前讀過、算過這一輪,準備時內心非常平靜,想說反正看完就要放下了。沒想到當年的數學成績,不旦因為冷靜和踏實的心境,考進了前標,還以第二名的成績考上不錯的理工學系。
考前心態大補血:
考試是一時的,對學習的樂趣、喜好才是人生一輩子中最重要的事。也許,無論成敗好壞結果如何,我們都可以在陪伴的過程中,當孩子人生的伯樂,幫助他們辨識出自己獨特的高效學習的方法是眾要的,當我們平日對自己的學習有信心,就會產生更多好奇,當我們因為因應考試而產生出更多應變措施,也得有信心的進行,考前將每一天的焦慮清空,不代表不做任何努力,反倒是清空內在空間裝入更多好奇的知識點,然後,也學會因人因時因地做出彈性調整。幫助學生達到自己學習和因時制宜的極限!
回到一週後就進考場本身,一個禮拜有一個禮拜的複習方法,除了學校和課後班的進度,有著自己的進度,做出最後決戰的作法,無論結果如何,將每一次的戰役不當成終點戰,觀察合適自己的方式,每一次的戰役,都是在測驗你的處理戰略、戰術和瞭解內在戰力的過程性挑戰!這段期間的安穩作息,早睡早起將精神養好,不誤看題目,不因精神困頓錯看題綱,都是重要的準備!祝福大家依據實力,擁抱自己想要的結果!
* 本篇文章出處【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