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社群「病態炫耀」求關注? 醫曝常見4特徵
2024/12/03 21:39 自由電子報
醫師說明,「病態炫耀」指的是個體在社交媒體上過度誇張或扭曲自己的生活,以獲得認可或滿足虛榮心理;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看著手機上名人、親友光鮮亮麗,期望自己也能得到他人的認可,而選擇過度誇張展現自己。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表示,此情況恐是「病態炫耀」行為,使其出現過度美化生活、渴求關注、虛假或誇張展示,甚至是出現競爭心態,而迷失自我。
何謂「病態炫耀」(Pathological Show-Off Behavior)?黃軒在臉書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說明,個體在社交媒體上過度誇張或扭曲自己的生活、成就或財富,以獲得認可或滿足虛榮心理,甚至可能對個人心理健康和社會互動造成負面影響。
病態炫耀常見特徵
●過度美化生活:刻意選擇生活中的高光時刻,忽略真實的挑戰或困境,製造一個「完美形象」,或是使用濾鏡或修圖工具過度修改外貌,營造不切實際的形象。
●渴求關注:不斷發布內容吸引他人點讚與評論,對社交反饋高度依賴。若未獲得足夠的互動,可能引發焦慮或低自尊。
●虛假或誇張展示:發布不真實的訊息,如租借奢侈品、冒充財富或捏造成功故事,並製造虛假的「幸福」或「成功」,試圖掩蓋內心的不安。
●持續競爭心態:對他人發布的內容感到威脅,產生強烈的比較心理,進而試圖發布更亮眼的內容超越對方。
醫師指出,數位空間中,他人成功似乎近在咫尺,容易引發個體對自我價值的懷疑;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社群媒體3方式 助長炫耀行為
社交媒體如何推動病態炫耀?黃軒表示,主要有3方式,包括:演算法傾向於推廣能夠引發情緒反應的內容,因而助長炫耀行為的流行;且在數位空間中,他人成功似乎近在咫尺,容易引發個體對自我價值的懷疑,進而參與炫耀,重新獲得認同;最後,每次獲得的點讚、留言和分享都會激發多巴胺,形成心理成癮,促使個體不斷追求外在的肯定。
黃軒提及,病態炫耀不僅影響個人,也會影響觀眾。炫耀會造成個人心理壓力,需承受維持完美形象的壓力,導致焦慮、憂鬱、倦怠,同時也可能出現身份迷失,以及因炫耀導致他人不適,而影響現實中的人際關係。另外,持續觀看他人的病態炫耀,也會使其感到自我價值下降,甚至導致過度消費,以跟隨潮流。
遠離病態炫耀 關注自我價值
該如何應對病態炫耀風潮?黃軒建議,應提高個人媒體素養、關注內在價值,培養自我認同,同時,也應設置使用界限,減少在社交媒體上的停留時間,採用數位排毒,將更多注意力放在現實生活中。
醫師呼籲,平時應關注內在價值,培養自我認同,同時,也應減少在社交媒體上的停留時間,將更多注意力放在現實生活中;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