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英文底標3級分 低分群增加
2025-03-17 00:36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學測英文科底標連兩年探底,今年後標更首次降至四級分。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每年大學學測成績公布後,鮮少人關心那些「底標裡的學生」,英文科底標已連兩年探底,僅剩三級分,今年後標更首次降至四級分。對於基礎不扎實的後段學生來說,高三只剩四學分的英文,加上缺乏系統性的加深加廣和多元選修課程,可能反而加重學習負擔導致成績下滑。
今年學測英文科三級分占比為百分之十點八,是所有級分占比最高的。五級分以下約占三成四。一○七學年,占比最高的是十二級分,百分之十,五級分以下約占二成三。
學測英文成績兩極化 製表/馮靖惠 圖/聯合報提供
一名台北市明星高中英文科老師表示,學測前的英文必修課程時數較少(每周四小時),主要著重於基礎能力培養。多元選修課程或加深加廣的實施,則因學校資源與師資而異,各校之間可能缺乏系統性與一致性。基礎不扎實的學生,面對素養導向考題時,可能因理解力不足或學習動機下降而選擇放棄。
今年學測英文底標從兩年前的四降至三,後標從五降至四,顯示低分群的表現更集中於底層區間,這名英文教師說,這可能暗示現行課綱與學測考題的難度門檻,對部分學生來說過高,「尤其是學習方式沒有跟上素養要求的學生。」
素養導向的考題往往需要較強的閱讀能力、邏輯推理與情境理解,而這些能力的培養仰賴長期積累。若學生因師資不足、教材不夠貼近需求或學習環境限制,無法有效銜接課程要求,成績提升空間自然受限。這並非課綱本身的錯誤,而是實施過程中,支持低成就學生的配套不足。
台北市中正高中英文科教師吳佳穎指出,自從分科測驗不考英文以後,學測英文難度漸漸向指考靠攏。不過,一一三年以及一一四年學測英文的細節題變得很少,題目友善許多,所以,如果以最近兩年的學測英文來看,題目變簡單,但是成績變差,可能不是題目造成的結果。她認為,現在學生要學的科目,比以前多很多,時間體力被分散,可能是原因之一。
台北市成淵高中英文教師李宜樺說,學生英文程度不好的原因往往在於讀書方法錯誤。他們經常將英文當成社會科一樣背誦,很少使用英文來做表達。經年以往,則形成惡性循環,即使花費許多時間,成績仍無起色。
英文底標學生 城鄉落差是關鍵
2025-03-17 00:37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有國小教師認為「底標裡的學生」,在小一就已經開始落後,經過多年學校教育仍拉不起來,僅有少數「逆轉勝」。分析原因,大班制教學和城鄉落差是關鍵,高中英文老師一學期面對近百位學生,在進度壓力之下,面對需個別指導的學生實在力有未逮。
「大學學測的英文能力養成,非一朝一夕。」台中市北屯區新興國小英文教師柯進輝說,接觸語言資源,從市中心往外逐漸遞減。全國各地區、校際也有差異。各縣市學校英語節數不同,在國小六年就可達兩百四十節的差距。到了高中則是經過國中教育會考等篩選,普高、技高、明星高中、私校或國際學校高中部,會有更大的落差。
柯進輝提到,學語言需要持續接觸,補習班已經是既定的存在事實,但弱勢孩子若沒有從小學開始補習英文,只靠每周一至二節課小學英語課、國中每周三節、高中每周四節,夠嗎?
全教總高中職委員會副主委、國立暨大附中英文老師許莉甄說,英文的雙峰現象一直存在。國中英文和高中英文教材的難度差異頗大。如果說,學生國一到國二是登一個階梯,國二到國三是一點五個階梯,國三到高一就是三個階梯。國中的教材調整為比較基礎、簡易,但高中的教材難度卻沒有調降很多。此外,大班制教學也是問題所在。學習弱勢的學生需要更多的關注,但在課堂上有進度壓力的情況下,老師力有未逮。
升學輔導專家黃仕親建議,如能善用AI作為個人家教,針對每位學生量身打造學習模式,或許能更有效地彌補學習差距,提升整體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