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家庭plus.親子會客室】全部都我的

2023/10/03 05:30自由時報

【家庭plus.親子會客室】全部都我的

圖/達志影像

文/黃百善

在跟孩子相處的時候,有一種孩子很容易吸引我們的目光,這類孩子常常會說「都是我的」,眼前所見東西都是自己的,東西要照他的方式分配、擺放;都是別人搶他的東西,自己搶別人的就沒關係。「你不能拿、不能碰、要按照我說的順序放」這是小霸王嗎?這是壞孩子嗎?我覺得其實不是。

簡而言之這是一種「界線不佳」的問題,包括「你的」「我的」這種所有權分不清楚的狀況,還有「你的事」「我的事」的界線十分模糊。界線不清楚的結果,就是埋下衝突的種子。因為孩子會認為很多事情都應該由他決定,而不是爸媽或別人;因為會分不清楚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別人的?所以管到天邊,又不讓別人管。當我們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這樣的狀況,就可以理解在他的主觀世界中看到「爸爸媽媽搗亂讓我不能玩」,「同學搶了我的第一」,「大家欺負我不讓我贏」這樣的自我中心現象。這種現象大部分在人際互動與摩擦中會慢慢修正,但有很多原因會讓這樣的情況持續很久,而我們需要讓孩子看到人際的「邊界」,孩子才會停止這樣的行為。

具體上要怎麼看到呢?我用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概念,也是我在治療場域會使用的,就是利用顏色或者區域區別,這樣的方式幫助他們看到我們人與人的界線,如果超過,孩子就會比較願意道歉。在沒有這種界線提示之前,孩子就只會抱怨是對方的錯;但是其實沒有人錯,因為各自的那條線並不相同。

然而最複雜的概念是內心的界線,也就是這件事情是責任的問題,是誰的責任?然而很多時候情況其實不好說明,所以也只能簡化狀況,給予最基本的規則套用。像是「誰先拿的就是誰的」、「這是我付錢的,所以我決定」、「自己可以決定自己吃什麼」。儘管很多規則與條件聽起來有些粗暴,無法事事皆能套用,但是在我們一次次地說出我們的判斷規則,孩子就能夠找到一條一條理解界線的方法。當這些方法數量變多,孩子就能夠交替使用不同的規則,然後學著觀察別人的界線在哪。

很多時候孩子不是故意要越界,而是他看不清楚界線在哪裡,因為還是孩子,所以不懂得我們那些含糊的人際界線,不懂社會的潛規則;因為沒有經驗,所以很容易單純地只以自身的角度出發看事情,孩子需要的是有人提點他如何看清那條看不見的線,而我們則要學著如何說清楚講明白。(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oufat 的頭像
    chioufat

    chioufat的部落格

    chiouf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