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家長拿孩子與他人比較 葉丙成:百害而無一利
2023-10-22 13:50 聯合報/ 記者胡瑞玲/台北即時報導
台大電機工程系教授葉丙成(左)表示,拿孩子與其他人相比沒意義,百害而無一利。記者胡瑞玲/攝影
父母對孩子課業表現有期待無可厚非,卻也成為孩子一大壓力來源,根據兒福聯盟統計,有39.9%學生反映家長會將課業表現與他人比較。台大電機工程系教授葉丙成表示,拿孩子與其他人相比沒意義,百害而無一利,家長應多了世界趨勢及業界現況,沒有一定要讀某大學或科系才有前途。
根據兒盟調查數據顯示,有39.9%學生反映家長會將課業表現與他人比較、22.1%學生認為家長關心課業表現勝過其他生活裡的事情、15.7%學生會因課業表現不好被家長言語羞辱;家長高期待導致66.6%學生認為成績無法達到自己期望、60.7%擔心成績跟不上其他同學、53.9%認為自己通常比別人花更多時間學習。
108課綱開設多元選修課程、製作學習歷程等,希望幫助學生更認識自己、探索多元興趣、做出適性的選擇,但調查同時也發現有56.9%學生對升學及生涯規畫感到徬徨,多數學生不知道要選哪個科系或志向,其中,有12.1%學生向家長表示對未來的想法,但家長卻不尊重其未來升學或生涯規畫,這些學生的學習疲勞平均分數也明顯比其他學生高。
學生Leo表示,家長聽到哪些活動可能有加分,就會要求孩子去參加,結果就是要參加很多活動、寫很多學習單及心得,甚至有老師會自行設計格式,讓學生發揮的空間受限,失去108課綱的意義。
學生小K說,老師只了解片面,108課綱強調素養導向,但學校卻沒有真正去培養學生素養,仍是以填鴨式教育來進行,以學習歷程來講,每個老師都認為自己的課程很重要,所以都要求學生要有學習歷程,甚至拿成績當作籌碼,讓學生花很多時間爭取不必要的分數及排名。
葉丙成說,台灣很多家長、師長及孩子對全球趨勢及業界發展並不了解,都以傳統思維認為必須要讀某大學或某科系才會有前讀,以學生Leo為例,Leo想成為程式設計師,但沒有一定要讀相關科系,因為業界很多程式設計師都是出社會自學的,如今少子化,各行各業都需要人,課業壓力不應該這麼大。
葉丙成指出,本調查指出有4成家長會拿自己孩子去與他人比較,「這不僅沒有意義,更是百害無一利」,孩子有自己空間探索未來興趣,一定會被逼著學習好,現在多數學生就是因為高中生被逼到彈性疲乏,到了大學就沒有動力學習,這才是現在要面對嚴重的問題。
另外,葉丙成也認為不用刻意補習,他說,許多家長為了「安心」而讓孩子補習補全科,他不是反對補習,但認為要有正確的觀念,需要補習是應學校老師真的對自身學習幫不上忙才補,而不是預設全科都要補,反把孩子搞得很累。
微光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鄧善庭說,這個時代的我們太習慣求快求成,從心理學來看,自我認同需要一段「迷惘期」,學生不需要很快決定要做什麼,以及要如何快速達成社會期待,建議學生的紓壓應與手機脫離,才能幫助大腦真正放鬆。
學生Leo(中)表示,家長聽到哪些活動可能有加分,就會要求孩子去參加,結果就是要參加很多活動、寫很多學習單及心得,甚至有老師會自行設計格式,讓學生發揮的空間受限,失去108課綱的意義。記者胡瑞玲/攝影
學生小K(右)說,老師只了解片面,108課綱強調素養導向,但學校卻沒有真正去培養學生素養,仍是以填鴨式教育來進行。記者胡瑞玲/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