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技如何輔助教學?掌握關鍵學習力,擁抱「大人機」時代|2024未來教育國際論壇
生成式AI橫空出世,打破傳統框架,重新定義「教」與「學」的樣貌。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指導,未來親子學習平台、桃園市政府教育局、桃園市平鎮高中共同主辦的「2024未來教育國際論壇」,以「AI變局 智慧學習」為題,邀請美國教育顧問公司AI for Education 創辦人Amanda Bickerstaff、財團法人創新智庫生成式AI創新學院院長李啟龍、鴻海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汪用和、第一線的教師代表們進行專題演講及座談,以及桃園市市長張善政、桃園市教育局局長劉仲成、國教署國中小組蕭奕志副組長、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社長許耀雲蒞臨會場,齊心探究AI時代下的教育新趨勢,現場吸引超過250位家長、教師與讀者到場聆聽。
文/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未來Family整合行銷企劃製作)
未來Family周刊199期2024.10.23
桃園市張善政市長提到,為因應AI潮流與科技城市趨勢,市府不僅協助企業推動智慧製造,也將智慧科技知識向下扎根,透過暑期夏令營,推動科技與科普教育,並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合作,將AI導入小學課程,向智慧製造、智慧教育及智慧生活的桃園智慧城目標邁進。教育局今年暑假透過「生生有平板」及「AI生成技術」,帶學生體驗數位學習的樂趣。此外為接軌國際趨勢,更導入矽谷、Google等頂尖業師開班授課,全面強化培育桃園智慧科技人才。
▲桃園市長張善政開場致詞
「身為專業教師,一定要具有AI素養!」國教署蕭奕志副組長期許。為了讓AI落地,教育部投入200億進行「中小學推動數位學習精進計畫」,培育師資、協助教師進行AI融入教學,為科技素養奠基。
▲教育部國教署國中小組蕭奕志副組長致詞分享
建立AI素養,用「5多」迎向「大人機」時代!
美國AI for Education創辦人Amanda Bickerstaff在視訊演講中提到,AI不僅翻轉了教師的教學,開創教育新契機,更一躍而為當前跨領域最重要的新基礎技能。對此,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後人工智慧中的教育實踐,建立AI素養,謹慎驗證AI輸出內容正確性,並以實驗精神與好奇心,勇於嘗試新工具,為後AI時代做準備!
▲AI for Education創辦人暨執行長Amanda Bickerstaff
「在學習現場,AI的衝擊是全面性的。」創新智庫生成式AI創新學院院長李啟龍直指教育現場的變化,「在這個時代,思維比知識還重要!」他以簡明好記的「大人機」(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人)來形容當前科技變局,並表示,面對AI 風潮來襲,可以培養「5多」來因應:多進行高層次的學習與閱讀,多培養運算思維與程式邏輯,多參與各項活動與團隊運作,多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多練習整合生成式AI成為我們的AI助理。
▲財團法人創新智庫生成式AI創新學院院長李啟龍
生成式AI來自於人類世界的已知知識,未來人類的價值將趨向AI協作下的未知創新。李啟龍認為,人工智慧不會取代人類,然而不去學習的人將會被學習的人取代,因此期許大家:「掌握關鍵能力與思維,成為AI時代的駕馭者。」
適性適才,掌握Life-C關鍵能力,陪孩子乘浪前進
在AI浪潮下,為幫助孩子乘浪前進,鴻海教育基金會率先於2019年出版《人工智慧概論》科普書籍,緊接著巡迴全台,投入教師培訓講座,開設AI微課程與多元選修課程等,更努力扎根偏鄉,弭平數位落差。
▲鴻海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汪用和
在交流座談中,未來親子學習平台品牌長劉冠吟提及,教養跟成長並非一體適用,教育仍需適才適性,才能引領孩子走向最好的道路。李啟龍指出,AI也提高了適性教育的可能性,目前許多學習平台已導入AI機制,透過平台輔助分析學習軌跡,找出學習痛點,實現個人化的適性教育。鴻海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汪用和則提醒,父母也要協助孩子樂在學習,在適性適才前提下,盡量均衡發展,並幫助孩子找到天賦,成為更好的自己。
AI開啟了多元職涯跟多元智能的學習,師長最在意的是:該協助孩子培養什麼樣的能力,以因應未來變局?李啟龍勉勵大家成為觸類旁通、具多元觸角的「積體電路人才」,並建議培養「Life-C」能力:學習力(Learning ability)、創新力(Innovation ability)、耐挫力(Frustration tolerance)、執行力(Executive ability)以及合作力(Cooperative ability),掌握5種不被AI取代的關鍵能力,樂觀迎戰未來。
▲交流座談由未來親子學習平台品牌長劉冠吟主持,汪用和執行長與李啟龍院長精彩分享。
智慧教室與數位學習輔助,學習更有效率又有趣!
在專題演講之後,由桃園市專案教師林玉君、桃園市新屋國中李秀娟主任、宜蘭縣中山國小資訊組林穎俊組長,及宜蘭縣內城國民中小學許家昇等四位教師,分享來自第一線的教育實踐。
桃園市專案教師林玉君現場操作智慧教室,帶大家看見科技融入教學的優勢:具象化、可操作,且可幫助學生思考。她指出,教學最難的部分在於無法通透瞭解學生的思考方向,就像比手畫腳遊戲,真正的答案存在遊戲者腦中,無法輕易窺探。但現在藉由科技輔助,透過數位操作的互動,可以在課堂中即時掌握學生理解狀況,從對話中釐清學生的思考脈絡,並提升專注力、增進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利用科技工具,找到另一種可能,成就每一個孩子
▲桃園市專案教師林玉君
桃園市新屋區永安國中的李秀娟主任以「數位素養:提升閱讀素養永續力」為題,分享永安國中透過PaGamo學習平台的數位閱讀課程,結合學習與遊戲,提升學生學習動機的成功經驗。永安國中將數位閱讀課列入正規課程,帶領學生一周閱讀四篇長文,輔以平台的引導提問,循序漸進養成思考,再透過後台的分析報告,掌握學生學習軌跡。學生在趣味的學習中,漸漸養成閱讀與自學能力,進而影響學科學習,甚至在教育會考上展現驚人的學習成效,成就飛躍式的進步。
▲桃園市新屋區永安國中李秀娟主任
實作體驗,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宜蘭縣中山國小資訊組林穎俊組長分享生成式AI在教學上的應用。他帶學生發展使用AI的能力,大膽嘗試教中高年級學生寫Python,帶領學生兩人一組、利用蘇格拉底式提問,以AI為助手刺激思考,從中培養批判性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啟發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林穎俊表示,過去Google改變了我們與知識的關係,改變了我們獲取知識的方式,但現今ChatGPT的出現,則改變了我們與思考之間的關係。但為了避免思考外包與思考卸載,在AI導入教學前,首先要與家長及學生建立善用AI的共識,培養AI素養,並學習更扎實的知識,才能具備良好的判斷力。
▲宜蘭縣中山國小資訊組林穎俊組長
最後,由宜蘭縣內城國民中小學許家昇老師帶來「翻出學校蓋教室」的實踐經驗。他提到,AI縱然強大,但仍是一種工具,且取決於人類的使用方式,而目前教學資源從雲端源源不絕的導入,若學習止步於教室內,就容易與實際生活脫節。為了強化學生能力,他把教室搬到戶外,帶領全校師生跋山涉水,用雙腳踏出里山實踐。許家昇老師強調,透過體驗學習,孩子可以在實作中建構自我經驗,奠定未來處理事情的行動力,最後精益求精,翻出創新力。
▲宜蘭縣內城國民中小學許家昇老師
在各專家學者與教師的分享中,看見AI浪潮席捲下,教育翻轉出不同的學習風貌;但在科技變革中,「人文素養」仍是無可取代的教育核心素養,奠定核心素養,掌握關鍵能力,才能開啟智慧學習,迎向AI變局。
▲論壇與會貴賓,左起:未來親子學習平台品牌長劉冠吟、鴻海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汪用和、教育部國教署蕭奕志副組長、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社長許耀雲、桃園市市長張善政、桃園市教育局局長劉仲成、創新智庫生成式AI創新學院院長李啟龍、元智大學校長廖慶榮、平鎮高中校長許唐敏。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廣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