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智慧停車 高市試辦地磁取代Al柱
智慧停車柱提升收費管理效能、促進停車位周轉。(記者黃良傑攝)
2024/03/12 05:30 自由時報
記者黃良傑/專題報導
智慧停車柱採電子感應、計費,取代人工開單,全面提升收費管理效能、促進停車位周轉等,目前高雄市總設置格數僅一七二○格,遠落後台南市區四千座,不過,因衝擊收費員就業,高市擬以「地磁」取代智慧停車柱。
避免衝擊180名收費員就業
智慧停車系統是邁向科技城市的「起手勢」,智慧停車柱設置量前二名為台南、高雄,高雄市今年預計擴增三三○○個智慧柱車格,交通局指出,智慧停車系統可能衝擊收費員的工作權,加上長輩習慣見單繳費,許多地方政府尚在觀望評估。
智慧停車柱系統以無紙化開單,在設備柱上裝有攝影機,當車輛進入路邊停車格,透過攝影機進行拍照及車牌辨識,當車輛離場時,同步計算停車費用,車主以行動支付APP繳費,高雄軟體園區、澄清湖及衛武營周邊等三處智慧停車區,去年省了廿六萬元手續費。
不過,高市近來又改設感應地磁,替代Al智慧柱,減緩裁減收費員的陣痛,一個地磁只需五千元,遠低於一支智慧柱價格十萬元,也可即時顯示剩餘格位,但仍需人工開單使用紙張,對減碳效益和智慧科技均打折扣。
交通局不諱言,在人行道架設Al智慧柱,商家認為影響風水、營運,多持反對立場,另受限於台電作業流程,供電期程漫長,加上電子科技一旦完全取代人工,全市一百八十名收費員恐失業,政策推動須更謹慎。
明年擴增至逾2.7萬格地磁
高市擬試辦「地磁」取代Al智慧柱,地磁裝設在停車格位中間,感應停車位是否被使用,再透過無線通訊將車位資訊傳送資料中心,同時透過APP提供給駕駛及收費員,高市將先建置二千格地磁,預計明年將擴增至二萬七千多格。
高市府試辦「地磁」取代停車柱。(記者黃良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