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讀周報/不是會游泳、不下水就沒事!破除溺水迷思 牢記自救4要點

2025-03-12 11:11 聯合報/好讀周報

好讀周報/不是會游泳、不下水就沒事!破除溺水迷思 牢記自救4

游泳示意圖。圖/Ingimage

文/陳五洲(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退休教授、台灣防溺協會理事長)

台灣四面環海,有充沛的海洋資源,本島海岸線全長約1200公里。隨著政策推動,近年海洋遊憩風氣熱絡,游泳、衝浪、潛水、遊艇、風帆、立式划槳、跳水、踏浪、賞鯨等,親海運動蓬勃發展。炎炎夏日,玩水降溫是許多人遊憩首選。然而諺語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提供我們無盡的生存資源,卻也蘊藏著風險。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統計,112年學生溺水事件顯示78月為高峰期;事件多為戲水;場域則以海域(外海/堤防/海灘/碼頭等)和溪流(河流/圳溝)為主。內政部消防署108112年的全國水域事故統計資料顯示,海域與溪河是主要地點,發生月份自5月起明顯增加到78月為高峰,溺水原因以失足/垂釣/潛水/戲水/翻船與救人占近60%

澳洲皇家救生協會指出:會游泳就不會溺水,是常見的溺水迷思之一。因為當戲水者認為自己會游泳,不論是曾經學過、通過學校測驗,或甚至完成自救檢定,卻忽略了自己學習游泳的場所大多是在清澈、無雜物、無浪流、加溫且方正的游泳池裡,並且,多數人少有機會反覆練習這些水中技能。但是,不論是天氣變化、海風走向、水流型態、潮汐起落、地形變化等,大自然的環境不是人為可控的。以海岸戲水的頭號危險因子「離岸流」為例,它的發生受到地形、地貌、建物、潮汐、海流、氣候等數個因素影響,這些因素都不是泳池內的游泳和自救課程所能提供的。

發生溺水的常見原因還包括「只在堤岸邊走走,觀賞風景,我不下水」;周遭有很多人在一起,就認為「大家在一起,會互相照應」;「我只是海邊踏踏浪,不深入水裡」;「溺水了只要呼叫,就會有人來救我」,甚至「誤將游泳浮具當作救生輔具」、和「看護者疏於就近守護」等,由於知識不足、觀念錯誤、逞強好勇或自救能力不足,而導致無法挽回的溺水傷亡事故。此外,澳洲和紐西蘭公共健康期刊2023年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非當地遊客溺水的事件亦有增加趨勢,主因是對親水景點的水域環境不熟悉,但又想要不虛此行貿然下水,以及已有身體病史,或是歡樂氛圍下喝點小酒後下水等因素。

溺水 如何自救

驚慌和體力衰竭是水域事件的致命主因。驚慌會導致過度換氣,當身體無法獲得足夠氧氣時,意識會開始模糊,判斷力會下降,讓你更快消耗體力且無法正確行動,水中雜亂無章的掙扎也會消耗能量與氧氣。

法醫期刊(Medico-Legal Journal2022年的一篇報告指出,溺水過程通常會在46分鐘內導致心肺停止運作,當下及時的救援和心肺復甦術(CPR)對於提高存活率至為重要。因此,若遇溺水,切記:

靜下心冷靜情緒,不要讓自己陷入驚慌恐懼的心理生理狀態;

踩水漂浮,掌握浪潮起伏讓自己可以有節奏的控制呼吸;

移動身體看清四方環境,觀察判斷、選擇適當行動遠離危險;

持續漂浮待援。

溺水 如何救人

教育部體育署提倡的「叫叫伸拋划」即是很好的救溺指引。當你發現有人疑似溺水時:

呼叫求援:大聲呼救引起旁人或救生員的注意,可以一起協助救溺行動;

電話求援:你或旁人迅速撥打緊急救援專線(119110112),啟動後續的救溺與醫療行動;

近身救援:使用周遭可用的延伸救援物件,在不入水且自己立足穩定無危險的原則下,從最接近溺者的安全地點伸出救援物,協助溺者回到岸邊,不要自己入水去救援;

以物救援:在不適合近身救援的環境和自身能力狀態不佳時,取得周遭環境中適當的安全漂浮物件,拋給溺者,讓他們維持較佳的安全狀態;

載具救援:如果當時海象適合且自身能力許可,借助大型水上載具或浮具,近身、以物救援,或協助登上載具,達到救援的目的。

溺水 如何預防

溺水是可以預防的。預防溺水的上上策,就是不輕易下水。

正確的態度:將防溺視為自己應該學習的一件事。在親水前充分準備,學習水域自救和救人技能,並且定期複習。

充分的準備:選擇有救生人員的地點,出發前掌握天氣變化,結伴而行相互照應,熟悉急救方法與資源。

評估水域環境危險:抵達水域現場,先觀察並辨識安全的活動地點與範圍,下水後留意浪潮變化,隨時檢視自己的位置以及身體狀態。

學習自救技能:培養水感、控制身體平衡,掌握踩水漂浮觀察環境並且待援,進一步熟悉水中下潛進退、遠離水面危險,定期練習以保持自救游泳技術與體能,加強自身脫險技術。

成為有效的救溺支援:學習辨識溺水者狀態與辨識環境危險,掌握救生資源與操作救生輔具,學習CPRAED的正確操作並定期複訓。

好讀周報/不是會游泳、不下水就沒事!破除溺水迷思 牢記自救4好讀周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oufat 的頭像
    chioufat

    chioufat的部落格

    chiouf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