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諮商篩出3分之1高風險個案 年輕人心病找解方

2024-04-28 11:46 中央社/ 台北28日電

免費諮商篩出3分之1高風險個案 年輕人心病找解方

青少年轉大人身心劇烈變化,在同儕與課業壓力下,厭世或心事找出口,年輕人自殺率攀升,免費諮商方案一再加碼確實篩出3分之1高風險個案,但這反映出更要家庭及教育端早期介入。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青少年轉大人身心劇烈變化,在同儕與課業壓力下,厭世或心事找出口,年輕人自殺率攀升,免費諮商方案一再加碼確實篩出3分之1風險個案,但這反映出更要家庭及教育端早期介入。

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資料,全國各年齡層自殺死亡率中,24歲以下族群,自民國102年左右起有上升趨勢,106年以來更是呈現持續增加;各年齡層中,僅1524歲呈現成長趨勢,每10萬人口中自殺死亡從102年的5.2,在111年攀升到10.7

數字反映出年輕人的不快樂、覺得活得很累很辛苦,為了接住年輕人,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自去年8月起推動「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30歲民眾每人3次免費諮商。方案有3大目標:鼓勵年輕人勇於求助、尋求及認識心理諮商、加強高風險個案醫療轉介。

此方案推出短短半個月,部分縣市就預約額滿,衛福部緊急追加預算加碼服務。統計到今年3月底,已服務23246人、共58801人次,其中1523歲者占約1/3

台北榮民總醫院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李正達告訴中央社記者,青少年大腦還不成熟,較易發生部分腦區過度活化、大腦物質太過旺盛,也因此在感受到壓力源時,情緒反應比成人更強烈。

李正達指出,比起成年人,青少年比較會有易怒、情緒失控的情形,好像看誰都不爽,此外也有較高比例經歷幻覺等症狀,例如聽到有聲音批評、取笑、責罵等。

腦區不成熟、荷爾蒙影響、不善表達情緒等種種因素之外,李正達說,有的青春期孩子與父母關係越來越遠,來自同儕、網路、學業等現實社會的壓力又越來越高,導致15歲以上的年紀「比較辛苦」。

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吳孟璋指出,心理支持方案讓過往有求助動機、但受限於經濟的個案,瞭解諮商是怎麼一回事,進一步接受長期諮商,或提升未來求助意願。

吳孟璋認為,對於心理處於亞健康者,3次諮商也已足夠幫助可以提升心理健康適能,學習情緒因應策略、促進正向人際策略等簡單自助方式。

衛福部統計,運用此方案接受諮商的年輕人,其中高達1/3,也就是7800多人為高風險轉介對象,需要持續追蹤或後續治療;使用此方案諮商後,高達95%認為對自己有幫助。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陳亮妤告訴中央社記者,今年也將再提計畫,目前正在研擬中,但對於是否仍是針對1530歲族群、方案內容等細節,須待計畫確認後再對外說明。

精神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韓德彥認為,這張大網顯然篩出了不少高風險個案;然而「這張網子會不會很貴」卻是大問題。

「諮商本來就很貴」,韓德彥說明,談話治療較適用於中間偏嚴重的個案,不該是第一線處置方式,更不該企圖用諮商取代掉年輕人正常該有的發展,否則就是「在下游補破網」,成本高且效果也更有限。

韓德彥觀察,不少年輕人的心理問題癥結在於人際關係,追根究柢,更和幼年時期與父母的親子關係、成長過程中手足相處等人際互動不足有關。

「預防勝於治療是鐵的定律,任何疾病越晚處理,就越是複雜難治」,韓德彥說,回歸回到家庭跟教育端,把資源放在親子教育、壓力調適、人際關係等工作坊與體驗活動;補足年輕人心理需求,應在問題初期就提供學習管道,不是等到問題大到無法解決,才尋求諮商。

 

校園自殺自傷通報5年攀升510倍 輔導量能待補強

2024-04-28 11:50 中央社/ 台北28日電教育部

免費諮商篩出3分之1高風險個案 年輕人心病找解方校園自殺自傷通報件數攀升,根據教育部統計,各教育階段5年來暴增510倍,學生心理健康令人憂心,目前學生輔導法啟動修法聆聽各方意見,盼補強學校專輔人力,即時提供協助。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校園自殺自傷通報件數攀升,根據教育部統計,各教育階段5年來暴增510倍,學生心理健康令人憂心,目前學生輔導法啟動修法聆聽各方意見,盼補強學校專輔人力,即時提供協助。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資料顯示,24歲以下族群自殺死亡率自民國102年呈上升趨勢,其中1524歲自殺死亡率,從102年的每10萬人口5.2攀升至111年的10.7。反映在校園自殺自傷通報方面,從106學年1589件攀升到111學年11663件,暴增510倍不等,以國中小增幅較大。

數字底下,眾多年輕學子的心理健康需要關切,但是學校心輔老師可能分身乏術。依照現行學生輔導法規定,高中以下學校得視實際需要設置專任專業輔導人員,班級數達55班以上者,至少設置專任專業輔導人員1人,大專以每1200名學生設置專業輔導人員1人為原則。

為使學生輔導資源即時到位避免發生憾事,教育部於民國111年啟動學生輔導法修法,檢討專任專業輔導人員配置,邀專家學者、學校、團體、縣市政府代表討論,盼透過修法合理調整輔導人力、促進「三級輔導」合作,立法院近日也召開公聽會,推動學生輔導法修法。

所謂三級輔導,是指學校依學生身心狀況及需求,提供「發展性輔導」、「介入性輔導」或「處遇性輔導」。發展性輔導包括生活輔導、學習輔導、生涯輔導等措施;如果發展性輔導無法有效滿足需求,介入性輔導可依個別化需求提供諮商、小團體輔導等輔導方案。

介入性輔導仍無法有效協助學生時,則由處遇性輔導結合心理治療、社會工作、家庭輔導、法律服務、精神醫療等專業服務。也就是轉介更多的校外資源,讓網路世代的年輕學子得到面對面、能感受彼此體溫的協助。

教育部在這次修法時,對於修正三級輔導的內容,明定應著重依學生行為與問題樣態,而非時間序列的輔導順序,以即時轉介並及早採取輔導措施;另外,修正草案也將明定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應配置專業輔導人員、專業輔導人員的督導及行政人力。

教育部表示,草案規劃修正高中以下學校專業輔導人員設置規定,以每20校置1人、學生數45005000人置1人為原則,教育部可考量輔導案量、地理區域等情況,外加5%員額;大專輔導人力,將從每1200人配置1名,調整為每900人配置1名,以有效協助有輔導需求的學生。

關於修法進度,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司長吳林輝說明,去年3月將學輔法修法草案版本送到行政院,但仍有一些問題需討論,待確定後就會送立法院;如果各界對增加專輔人員有高度共識,也可考慮先就學輔法第11條單條修法,讓輔導人力及時到位。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國高中心理假 教育部開放42校先試辦

2024-04-28 11:53 中央社/ 台北28日電教育部

免費諮商篩出3分之1高風險個案 年輕人心病找解方

學生心理健康議題受外界關注,學生團體、校長團體皆認同心理壓力不分求學階段,支持國高中也應有心理假,教育部也自3月起開放42所高中試辦身心調適假。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學生心理健康議題受外界關注,學生團體、校長團體皆認同心理壓力不分求學階段,支持國高中也應有心理假,教育部也自3月起開放42所高中試辦身心調適假。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議題日漸受關注,國內已有逾40所大學設立心理假,有青年團體今年2月發起連署,期盼中學也推動心理假,短短1天就獲得超過3000名國高中生響應。

教育部透過文字回覆中央社記者,為協助學生覺察自己的情緒,於短期心理不適時平衡身心狀況,教育部自1117月起即開始研議高中學生身心調適假,並多次召開諮詢會議,徵詢專家學者、學校、教師、家長、兒少等代表的意見。

關於中學是否能夠實施心理假(身心調適假),教育部提到,諮詢會議的多數與會人員建議,先從高中開始實施,再視成效評估推廣至國中或國小。

今年3月起開放高中試辦心理假(身心調適假),教育部說,有42校參與試辦,希望藉由身心調適假,協助學生更覺察自身心理狀況,同時也促使教師、家長更重視和覺察學生的心理狀況。

由學生自發組成的團體EdYouth也關注學生心理健康議題,還曾發布「校園心輔政策白皮書」。

EdYouth理事長李瑞霖告訴中央社記者,現在學生面臨的壓力類型跟過往不同且更多元,心理假機制能適時提供喘息空間,幫助學生走更長的路,因此國高中階段都有實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由於國高中生仍是未成年,李瑞霖坦言,在實施心理假上仍有一些疑慮,例如學生若自行請假,家長可能擔憂安全、課業能否跟上進度等,因此支持國教署先試辦,試辦期間學生請假須先知會家長,未來再深入討論如何權衡家長擔心的安全問題、學生隱私權和健康自主權。

李瑞霖也建議,在推動心理假上,學生、家長、教師彼此要有溝通交流,也應有更多配套措施,例如規劃學習調整制度,根據學生狀況提供課業補強,讓學生請心理假無後顧之憂,當學生請到一定天數時,學校輔導機制也應適時介入。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表示,心理假提供學生喘息與調適的機會,能暫時遠離壓力,有助於減輕情緒負擔,消化和排解壓力,對當下心理狀況有相對應的幫助;學生可能對自身心理健康問題感到困惑或害怕向他人求助,心理健康假能成為他們主動尋求幫助的契機。

「心理假的落實發揮預防與社會溝通的功能」,張育萌認為,所有人都會有脆弱的時候,心理假能讓學生有稍作喘息、讓心放假的時刻,避免硬撐而導致心理健康惡化,同時也讓心理健康議題浮上檯面,期待教育部儘快規劃國高中的心理假制度,並在校園中落實。

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張信務認為,現在學生已提早社會化,接觸各方面的學習還有人際互動,有時沒有跟父母或師長提及,壓力就會累積在心理面,如果缺乏良好的同儕互動,又沒有適當的緩衝或喘息,一旦累積到臨界點,就可能因過度壓力造成身心崩潰。

張信務提到,校長協會內部曾討論此議題,多數校長都贊成國高中學生應有適度的心理假,並支持先小規模試辦,建立運作模式,若試辦成效良好,未來可以考慮全面推動。

但由於國高中生是未成年,目前的規定是請假必須告知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而非學生想請假就請假,以免家長找不到孩子,可能造成家長和學校的誤會。

在學生請心理假後,張信務認為,學校要適度關懷和適時介入輔導,瞭解學生的壓力來源並設法解除,學校不要負面地把學生請心理假看成逃避課業的手段,而是應該正面看待。

張信務說,學生也許遇到課業、人際、甚至遭遇霸凌等問題而不敢說,而心理假可能成為學生釋放求救訊息的管道,讓學校、家長有機會拉孩子一把。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青春期人際困擾憂鬱拒學 心輔諮商治療接住她

2024-04-28 11:43 中央社/ 台北28日電

免費諮商篩出3分之1高風險個案 年輕人心病找解方

國一運動會上因比賽表現不佳,小美與同學發生肢體衝突,從此越來越不想上學。從學校輔導老師介入,她的爸爸帶她嘗試心理諮商、職能治療,希望有天小美能重拾快樂生活。示意圖/Ingimage

國一運動會上因比賽表現不佳,小美與同學發生肢體衝突,從此越來越不想上學。從學校輔導老師介入,她的爸爸帶她嘗試心理諮商、職能治療,希望有天小美能重拾快樂生活。

今年國二的小美(化名)在國小的時候,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雖然家長沒有特別要求學業表現,成績仍常名列前茅,也經常參加小小說書人、科展等大小比賽獲獎。

爸爸方哥(化名)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回想,小美第1次對學校生活表現出反彈,是在國小三、四年級的時候;因代課班導經常不論對錯大聲責罵學生,讓小美覺得「又不是我的錯,為什麼要被罵?」她開始不太願意上學、甚至會自傷自殘等。所幸升上高年級、換了具特教背景的班導後,小美又恢復活潑開朗。

但進了國中,小美又面臨新的挑戰。一年級上學期的運動會,班級大隊接力預賽上得到第1名,提高了所有孩子對決賽的期待,不料決賽表現卻吊車尾,巨大落差引爆同學間的口角,激烈爭吵中小美與同學發生肢體衝突,被帶到輔導室,小美卻意圖傷害自己,讓老師、家長非常緊張。

孩子進入青春期,多少會有變化,但小美的劇烈變化讓人措手不及。聰明的她開始焦慮、不想上學,也不願意參加過往拿手的比賽,醫生指出小美因為青春期荷爾蒙發生變化,出現亞斯伯格症傾向,讓她開始用藥物緩解憂鬱和焦慮。

但上學的問題還是得解決。輔導老師因手上年級有10個班要顧、平常又要上課,擔心聰明但有情緒和人際困擾、而且對聲音異常敏感的小美有突發狀況,因此建議家長幫她申請特教資源;此外,也與任教老師溝通,當班上吵雜、老師說話太大聲,讓小美難受甚至生氣、情緒失控前,可以到輔導室喘口氣。

考量學校資源有限,輔導老師也建議方哥帶小美做心理諮商,每週1次、每次新台幣3000元的諮商進行半年下來,小美雖然每次諮商完都很開心,對上學狀況幫助卻不大。

因此輔導老師建議轉向職能治療,透過小班制上課幫助小美學習人際改善應對情緒的行為,小美的學校表現,才漸漸有些起色。

如今小美的學校生活已經步入國二下學期,方哥說,雖然偶有意見不同,但學校老師們都很願意溝通、尋求共識協助孩子學習,也非常謝謝輔導老師運用專業與經驗,介紹不同資源幫助孩子。

不過方哥也說,每個老師都有可能教到像小美這樣有自閉症或特殊的孩子,如果有機會,希望在培養教師的過程中,讓每個未來的老師都能多少接觸特教知識或相關學分,知道這類青少年身心特性、特殊學生需要什麼幫助。

他說,這樣以後老師遇到有特殊需求學生,就比較知道該怎麼跟學生對話,真正能幫助學生適性學習,不讓情況持續惡化下去。

青春期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刻,方哥指出,目前青少年身心特別門診有限有些常滿號,又多是開在週間,希望未來能增加週末門診,讓孩子可以不用請假去看醫生,以免影響學習,或遭到同學標籤化。

方哥說,自己身為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無他,就是希望她快樂長大,有一天也能順利融入社會。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oufat 的頭像
    chioufat

    chioufat的部落格

    chiouf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