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青春二部曲 陪伴孩子找自己

2024.06.12

未來Family週刊Vol.180

解碼青春二部曲 陪伴孩子找自己(未來Family週刊Vol.

封面故事1國中升高中如何選校?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是否太冒險?15歲前,要知道的5個生涯規劃觀念

封面故事2生涯規劃金三角》興趣和性向落差大,該選哪一個?不自律的孩子可以念校風自由的學校嗎?選校前要考慮的4件事

封面故事3會考成績中等,究竟該選高中或高職?成績不好可以念高中嗎?不愛念書就去念高職?2位高中校長談如何抉擇

封面故事4台師大心測中心:高達51%的學生,興趣與天賦沒有交集

封面故事1

國中升高中如何選校?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是否太冒險?15歲前,要知道的5個生涯規劃觀念

徐巧玲強調,「生涯,可以是規劃、也可以是選擇,這當中有無引導是有差別的!」父母可以幫助孩子看到天賦,引導他做擅長、有興趣的事,適性發展、放對位子。

解碼青春二部曲 陪伴孩子找自己(未來Family週刊Vol.

文/ 羅梅英(未來Family記者)

「我不知道要選高中還是高職?」、「會考成績中等,我該念哪間學校好?」、「我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或天賦)在哪裡,要怎麼填志願?」國中升高中,許多青少年和家長都有類似的疑問和焦慮,擔心若做錯選擇,會影響升大學,甚至是更長遠的生涯發展。

崇林國中校長徐巧玲曾任國中輔導主任、新北市生涯適性輔導員。她說:「所有的選擇都沒有對錯,只有適不適合。」「不是選高中一定對、選高職就不好,適不適合才是最重要的。」

15歲,人生才剛起步,面臨人生第一個生涯進路抉擇,該怎麼選學校、找方向?《未來Family》採訪4位資深國中老師及校長,幫家長和青少年釐清5個生涯規劃的重要觀念:

 

觀念1

不愛念書就去念高職(

選技職須有興趣、喜實作(

不愛念書的小孩就去念高職,是一種錯誤的刻板印象。比起用會考成績、小孩會不會念書,來決定念高中或高職,讓孩子「適性」、依照興趣和天賦做選擇,長遠來看風險較低。

孩子國8所做的性向測驗、興趣測驗,是十分具體的參考依據。大致來說,「學術傾向」的孩子適合念高中,高中的學習內容和國中相同,至少不能討厭學習學科知識。而高職則適合「操作傾向」、喜歡動手做的孩子。

福和國中輔導老師黃凱鈴指出,國9時她會讓學生「猜課表」,貼出高中、高職和五專的課表,讓學生猜猜看是哪一種學制的課表、三者之間的差異。

她問學生「你知道你接下來要面對什麼樣的生活嗎?」高中課表和國9的課表類似,時間排好、排滿,差別在於多了多元選修、彈性課程。

而高職的課表,除了國英數等學科之外,還有專業科目以及實習科目。換句話說,「不是不想讀書,就去念高職。」黃凱鈴強調,考「統測」一樣要考國英數,以及專業科目;考專業證照時,除了術科,也要考筆試,「還是要念書。」

和國中相比,比較大的差別在於,若是學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孩子學習的動機會比較強,學習變得比較有趣。

福和國中輔導處資料組長鍾綾觀察,國中生最常見的迷思包括:我不喜歡坐在教室上課,或是成績不好,就去念高職。

「如果只是單純不喜歡上課或成績不好,念高職、學專業科目時也會有點辛苦。」鍾綾舉電機科為例,所學專業包括:基礎配電實習、室內配線及工業配線實習等,其實也不如孩子想像中的輕鬆簡單。

徐巧玲強調,「重點不在於學什麼,而是用什麼態度學,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念高中或高職,都需要良好的學習態度;尤其是技藝的養成,必須花很多時間、反覆地練習和實作。

 

觀念

念高中才有前途,念高職矮人一截(

學歷不保證成功,孩子有自信更重要(

過去對於成功的定義十分單一,「百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推崇念高中、考大學,有好學歷才有好工作。但這樣的價值觀已逐漸轉變。

徐巧玲指出,現在讀到博士也不一定找得到工作,也沒有所謂一條完美的生涯道路。

比起「戰」高中或高職好,徐巧玲認為,應該回歸到最根本的,「幫助孩子找到他的天賦。」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很不一樣。

學校很重要的一個功能是,幫孩子創造多元的舞台,像是社團、校隊、各式體育和才藝競賽。徐巧玲強調,即使是課業學習,也能幫助孩子找到優勢能力,「就算成績不好,在所有的科目中,總是會有表現相對好的,這就是相對的優勢。」

崇林國中輔導老師蔡玲玲為國9「技藝教育課程」的帶隊老師,每周帶學生到高職去上課,體驗該職群所學的技術、試探自己是否有興趣。

她觀察,很多孩子對性向測驗結果所呈現的天賦半信半疑,「我真的有這個天賦嗎?」透過技藝教育課程的實作,驚喜發現「原來我真的可以」,變得有自信,一掃過去對課業的挫折。這些孩子後來參加技藝教育競賽、並得到獎項,之後升學走特色招生、技優甄審管道,學習表現都很不錯。

 

觀念3

除了念書,其他事都是浪費時間(

愈晚開始探索方向,付出的代價愈高(

有時候生涯發展可能出現「美麗的」誤會。孩子「以為」自己對高職某科有興趣,結果讀了以後才發現不是自己所想像的。「像餐飲科的技藝課程,有學生發現廚房高溫悶熱、還要久站,太辛苦了。」徐巧玲說。

生涯探索愈早開始愈好。徐巧玲指出,其實大部份的孩子都不是很清楚自己的方向,尋覓的過程中難免失誤、沒辦法一次就「中」,但重點是,你願意去嘗試!

「如果孩子一直沒有機會探索,將生涯選擇的時間不斷往後延,日後可能會付出更高的代價。」像有些人念大學時,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花了4年去「試」一個不適合的科系,十分痛苦;畢業後不知道要找工作或是念研究所、要念什麼研究所,都快30歲了還在校園裡。

黃凱鈴談到,輔導老師最害怕遇到「無欲無求」的孩子,「什麼都不要,也沒有任何興趣。」你問他「念高中?」他回「我不會讀書、成績很爛」;「念高職?」「沒有一個我喜歡的科系,看起來都很無聊。」

她深入了解,什麼原因造就這些孩子?發現他們的生活經驗實在太缺乏,寒暑假不是去補習,就是在家手機「吃到飽」,打電動、聊天、滑短影音,幾乎沒有什麼探索和嘗試的經驗,「完全沒有體驗過,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對這件事喜不喜歡,不認識自己,也不了解這個世界。」

鍾綾也觀察,有時孩子以為自己沒興趣,其實是因為從未接觸過。有孩子原本想報名餐飲科的技藝課程,在老師鼓勵下、改參加機械科。「實際接觸之後,他發現自己很擅長,愈做愈有興趣,獲得成就感。」

 

觀念4

讓孩子全權決定,才是尊重(

父母宜從旁陪伴、引導孩子思考(

黃凱鈴注意到一個情況,現在有不少父母讓孩子自己決定要念什麼學校。細究的話會發現,因升學管道十分多元,加上新課綱上路的變革,很多家長搞不太清楚細節,不知如何給建議,於是讓孩子自己決定。另外一種情況則是,爸媽相對開明,不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

如果完全沒有方向,茫茫大海上可能更容易迷失!畢竟孩子也才15歲,心智並未完全成熟,關於生涯的選擇,還是需要爸媽適時地引導和陪伴。

「有時候,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也不知道如何找答案,爸媽和老師可以提供孩子一些思考的方向和訊息,幫助他們找資料、做決定。」黃凱鈴說。

徐巧玲強調,「生涯,可以是規劃、也可以是選擇,這當中有無引導是有差別的!」父母可以幫助孩子看到天賦,引導他做擅長、有興趣的事,適性發展、放對位子。

「做任何的決定,本來就有風險。做父母、老師的人就是分析利弊得失,告訴孩子風險在哪裡。」徐巧玲說,過程中孩子可能試錯、遇到挫折,爸媽能做的是,陪他走過挫折,不要過度批判、責備他,「我就叫你不要念這間(或讀這科),你現在後悔有什麼用。」父母要把眼光放遠,經歷試錯,孩子會選擇更適合他的路。

 

觀念5

15歲志向還未定,太慢了(

生涯發展其實是長期累積的過程(

黃凱鈴指出,要孩子在15歲就確定未來人生方向,的確是不容易。以她自己的經驗,念了高中以後,透過不斷摸索、研究大學科系及就業方向,才慢慢清楚自己想朝諮商輔導發展。

很多孩子擔心會考考爛、人生就毁了,「不會,你永遠還有選擇。」黃凱鈴說,人生就是長期累積、持續的過程,每一次的選擇、會開展接下來的路,重點是你接下來3年如何度過。

生涯發展是長期、動態發展的過程,大部分人的生涯發展都經過轉換,最重要的是,認識自己、知道自己要往何處去,以及如何到達。

徐巧玲提醒父母,世界變化如此快速,我們很難想像以後的工作世界,無需設限孩子要學什麼或走哪條路,只要孩子具備基本的核心能力、好的態度、和人相處的能力,不管他走到哪、都不需要擔心。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達志

 

封面故事2

生涯規劃金三角》興趣和性向落差大,該選哪一個?不自律的孩子可以念校風自由的學校嗎?選校前要考慮的4件事

填志願時,該當「雞首」或「牛後」?若吊車尾考上明星高中,「壓線」進去會不會念得很辛苦?這個答案沒有絕對,「分數是一個參考,還是要看孩子的個性特質,適合什麼樣校風的學校。」

解碼青春二部曲 陪伴孩子找自己(未來Family週刊Vol.

文/ 羅梅英(未來Family記者)

生涯規劃貴在「適性發展」,過去用「分數」決定學校的方式已行不通;尤其進入新課綱時代,國中升高中的選校思維已經轉變,除了了解高中各校的特色課程,更重要的是要符合自己的性向和志趣,路才走得長遠。

說起來,生涯探索就是「找到自己」的過程,知道「我是誰」、「我要往何處去?」身為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做生涯選擇,找到最適合他的路呢?

 

生涯規劃的「金三角」

崇林國中校長徐巧玲指出,美國伊利諾大學教授Swain博士提出生涯規劃「金三角」,做生涯決定時,可從「個人」、「環境」及「教育與職業資訊」三面向來考慮。除了認識自己、了解社會環境,還要蒐集足夠的科系與職業資訊,做出最適合的選擇。
 

解碼青春二部曲 陪伴孩子找自己(未來Family週刊Vol.

 

方法1  參考性向、興趣測驗

每個國中生在學期間,都會做性向測驗、興趣測驗,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天賦和興趣。「性向測驗」測的是優勢能力和學習潛能,「興趣測驗」則是測試孩子對什麼事情感興趣,較能投入並得到滿足。

性向測驗和興趣測驗結果,是填志願、找生涯方向時的重要參考依據。此外,平日的學習和生活經驗,也是具體的指標,包括:參加哪些社團、做過哪些幹部,擅長什麼學科、不擅長什麼學科等,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喜歡和不喜歡什麼。

徐巧玲指出,有些時候孩子缺乏的是,探索以及創造正向經驗的機會。問題可能出在,長時間沉迷網路或是家長陪伴不多,「每個家庭的資源不一樣,有時候不是他不會或沒興趣,而是沒有機會去嘗試。」建議,孩子有機會就勇於嘗試,探索正向的經驗。

她認為,性向測驗除了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優勢,還有一點是「學會接受自己的弱項」。再優秀的孩子也會有弱項,「弱項可以提升,但不要有過高、不切實際的期待。一個人只要把最強項做到最棒,就很好。」

 

方法2 結合職業試探的經驗

職業探索,為國中生涯發展教育很重要的一環,包括:國7和國8參加職業講座、參訪高職專業群科,及國9「技藝教育課程」等。

國中生普遍對工作世界的認識有限,透過一系列的職業教育,如:達人演講、職場參訪(如參訪飯店)、家庭職業樹(認識家人的職業)、職業訪談等,幫助孩子認識工作的多樣性、想想自己和工作之間的適配性等。

福和國中輔導老師黃凱鈴指出,「職業探索教育並不僅限於認識職業,透過帶孩子討論、思考,職業的價值和職業道德,感受職業與自己的關係、和社會的關係。」某種程度也可以回答,很多孩子常問大人「為什麼要學習」的問題。

崇林國中輔導老師蔡玲玲指出,透過9年級技藝教育課程,孩子可以提早試探自己適不適合念技職、找到未來方向。

以崇林國中來說,和多所高職合作,上、下學期開設不同群科的技藝課程,包括:機械、電子、餐飲、醫護類等。『確定自己不喜歡某一科,「刪去法』也是一種成功的試探。」崇林參加技藝課程的國9學生中,約有八成選擇念高職。

 

方法3  想像未來最想從事的3種職業

曾擔任新北市生涯適性輔導員的徐巧玲說:「有時影響一個人的生涯發展,是『機緣』,」例如:因為某個老師說的一句話,你畫得真好,因此朝設計方向發展。

她分享,教孩子思考生涯方向的一個方法,「讓孩子選出3個有興趣、最喜歡、未來最有可能從事的職業。」這3個職業提供了具體嘗試、探索的方向,工作需要什麼樣的能力和條件?自己的個性適不適合?未來的工作環境和生活型態是不是自己所想要的?

 

方法4  製作自己的生涯評估表

新課綱實施之後,各校有各自的校訂課程、辦學特色。福和國中每年讓國9生分組、蒐集高中職和五專資料,教他們怎麼查資料、做學長姐訪談,整理各校的辦學特色及特色課程。集結眾人心力所建立的「高中高職五專大觀園」資料庫,至今累積近250筆的資料,成為學生選校時很重要的參考。

黃凱鈴指出,每個國中生都有一本「國中學生生涯發展紀錄手冊」,內有「生涯評核表」:寫下自己想讀的學校及科別,而後評估各項考慮因素的符合程度,例如:符合我的學業表現、適合我的性向、適合我的生涯興趣、適合目前經濟狀況、符合家人期望、通勤距離及時間等。

她建議,學生不妨製作自己版本的「生涯決策平衡單」,想像未來3年要過什麼樣的生活。針對幾所心儀的學校,將你最在乎的選項一一列出,如:偏好什麼樣的校風、交通時間、學校有哪些特色課程、爸媽對自己的期待等,最後加總評分。

「有時候孩子在乎的點,可能和大人想的很不一樣。」例如:有沒有某個社團、學校是否開放訂外食、制服好不好看、有無同學一起念同間學校。

福和國中資料組長鍾綾指出,有孩子認為學校距離不是問題,車上睡覺就好。沒考慮到未來3年,單趟通勤就要一個小時會很累,若還要補習的話,又多一個地點的移動,建議要納入考慮。

「坦白說,我們都不知道自己做了這個決定,未來會不會後悔,但至少做過客觀評估之後,你會發現比較不容易後悔。」黃凱鈴說。

 

當興趣和性向出現落差?

若孩子的興趣和性向落差很大,怎麼辦?或是成績和性向不相吻合,要按成績或是性向做選擇?

黃凱鈴分享自己的求學經驗,數理有天賦且成績較好,但她對理工科系不感興趣、喜歡文組科系。最後她找到性向和興趣重疊的心理系,評估若高中念文組,只要努力、應該做得到,因此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她也舉例,像是有學生的成績不好、空間感也不好,想當醫生的難度實在很高。「問問自己為什麼想要走這個職業?想從這個職業獲得什麼樣的價值?」若是喜歡助人、拯救生命,在你能力所及的範圍內,有沒有其他職業符合你的工作價值觀?從事醫療體系相關的工作,也能幫助人。

另外,有些職業特別講求技藝,例如:料理烘焙、美容美髮等,「 業界不講求多高的知識或學位,但必須具備認真的學習態度,只要你感興趣,願意反覆地練習,那麼,也許可以試試看。」

 

當孩子的志願不符合父母的期望

填志願時,該當「雞首」或「牛後」?若吊車尾考上明星高中,「壓線」進去會不會念得很辛苦?鍾綾認為,這個答案沒有絕對,家長必須考慮孩子的個性、學習風格,再做評估。有些孩子可能因此自覺不如人、壓力大,反而自暴自棄;相反地,有些人個性積極,受到激勵、變得更努力,遇強則強。

「分數是一個參考,還是要看孩子的個性特質,適合什麼樣校風的學校。」鍾綾說。

像是不太自律、不會時間管理的孩子,進入校風自由的學校,可能全面「大解放」。尤其高中生花不少時間玩社團,老師也不會盯學生,學業成績可能明顯下滑,而後在挫折中慢慢學會自律。

選填志願時,不少親子因理念、意見不同而發生衝突。徐巧玲認為,爸媽要先把自己的心靜下來,檢視自己的期待和價值觀,「不要把自己過去的遺憾或過大的期待,放在孩子身上。」「孩子是很敏感的,當他感受到你期望他聽話,他連談都不想談。」

其次是,尊重與放手。即使孩子想的和大人想的不同,大人還是要尊重他的選擇。「孩子自己做的選擇,才會學會負責。」

爸媽可以陪孩子一起討論,從「生涯紀錄發展手冊」做延伸、問問題。例如:孩子想念餐飲,問問他職場參訪或是參觀高職的感受如何?除了餐飲科,還有沒有其他的興趣?餐飲業很辛苦,有吃苦的心理準備嗎?最後,她提醒,未來職業世界可能是我們現在難以想像的,無需幫孩子設限,大人只要多陪伴就對了。

 

照片提供/福和國中輔導處鍾綾組長

 

封面故事3

會考成績中等,究竟該選高中或高職?成績不好可以念高中嗎?不愛念書就去念高職?2位高中校長談如何抉擇

受少子化的影響,公立高中、職的錄取分數比起過去明顯下降,以基北區來說,基本上只要想念公立高中,1112級分也考得上。問題在於,孩子到底適不適合念高中呢?什麼樣的孩子適合念高職?爸媽該如何幫助孩子做生涯選擇,選擇最適合的學校呢?

解碼青春二部曲 陪伴孩子找自己(未來Family週刊Vol.

文/ 羅梅英(未來Family記者)

國中升高中,可說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生涯抉擇。站在這個人生分流的起始點,家長和孩子內心充滿疑問,究竟是念高中或高職好?選填志願時,是按照分數落點、一路排下來嗎?成績不好就只能念高職嗎?若捨前幾志願、念社區高中,考大學時拚「繁星」好嗎?以及該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呢?

針對高中選校的幾個常見疑問,《未來Family》特別邀請2位資深高中校長幫忙解惑,協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找到未來的方向:

 

Q 1.孩子會考成績中等,到底念高中或高職好?

對廣大的成績中段孩子來說,最困擾的莫過於,落點預估的範圍裡有太多的選項。首先,最常見的問題莫過於,到底要念高中(普通型高中)或高職(技術型高中)?

中正高中校長江惠真之前曾任南港高工的校長,是極少數兼具高中和高職校長經驗者。

她認為,讀高中和高職,很大的一個不同是「分流」的時間點,高職在入學時就已分科(分流);而高中則延後到考大學、選擇科系時。高一升高二時,會分「班群」,以中正高中來說有6個班群,每個班群對應數個不等的大學學群(大學有18學群),因此,高中真正的分流時間是選擇大學科系時。

念高職,一定要非常清楚自己的性向和興趣,「如果國中時期沒有做過一些職業探究,對自己的優勢能力、性向、興趣不清楚,也不了解技職體系的升學和就業管道,就決定念高職的某一科,非常冒險。」江惠真說。

之前在南港高工當校長時,江惠真就遇過有學生誤以為「動力機械群」下的「重機科」,學的是重型摩托車,殊不知學的是重型工程機械(如堆高機、挖土機)的操作和維護技術;進來以後,學生學得也很痛苦。

她建議,選擇高職之前,務必先做過功課。高職有15群、93科之多,針對你想念的科別,了解這個科在學什麼,並且進一步研究未來的升學進路,大學和科大可以念哪些科系、對應的產業和出路又有哪些。「真的不懂的話,主動打電話到學校一定都問得到答案。」

 

高職適合喜歡動手做的孩子

從高職到高中當校長,江惠真強烈的感受到,「高職學生忙得不得了,每個學期不是有競賽,就是忙著考檢定,光是機械科,就有鉗工、鑄造等證照要考,一張又一張、一級又一級(從丙級到乙級)。」

高職適合性向、興趣很明確,喜歡動手做、實務型的孩子。江惠真說:「高職的動手做時間非常多,如果孩子不喜歡、跟不上大家的話,會感到很挫折。」

除了動手做,「孩子的個性是否願意在有架構的框框裡去學習,也很重要。」高職的學習比較有架構、老師的指導性強,不管是考檢定或參加比賽、選手培訓,都需要不斷反復地練習專業技巧,「如果孩子很有個人的想法,只是因為會考成績考差了,才決定念高職的話,進去後可能會不適應。」

 

若性向、興趣不明確,就先念高中

比起過去只重讀書考試,追求考高分,現今國中階段的學生都有一些職業試探的機會,包括:學校的彈性學習課程、國8參訪高職專業群科、國9「技藝教育課程」等。

板橋高中校長賴春錦指出,照理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試探的機會,對自己的性向(優勢能力和學習潛能)和興趣(對什麼事感興趣)應該有些認識。如果孩子仍不確定自己的性向和興趣在哪、對未來方向毫無概念的話,她建議,不妨先選擇高中,利用未來3年好好試探、找到自己的方向。

此外,普通大學科系的選擇性也比科技大學多,有些科系是科大所沒有的。賴春錦指出,以下幾種情況就適合念高中:

未來想走的領域和專業需要高度學術知識的,例如物理、數學。高中學習的內容有許多抽象的概念,適合擅長抽象思考和理解的孩子。對人文、社會科學等議題特別感興趣,技職體系並沒有這些科系,大學的選擇更為寬廣多元。

 

Q 2.怎麼樣的學生比較適合念高中?

受少子化的影響,公立高中、職的錄取分數都比過去要低,以基北區來說,基本上只要想念公立高中,幾乎都填得上。

一般來說,學術傾向明顯的孩子適合念高中。高中對於學業有一定的要求,學習的科目都是銜接國中所學的內容,但難度明顯增加。如果想念高中的話,至少得不排斥或討厭國、英、數、自等科目,不然會學得很吃力。

江惠真指出,高職的教育強調務實致用、培養專業技能,老師的指導性較強。相形之下,「高中的學生通常比較有自己的想法、內在驅動力高。」高中生不像高職每個學期都有考檢定或競賽的任務,他們最終的學習目標在於3年後的大學學測,學習型態和任務都很不同。

 

Q 3.成績不好可以念高中嗎?有分數的門檻嗎?

很多人說,高中課程難度大增,如果成績不好的話,不適合念高中。對此,賴春錦表示,全台分為15個就學區,每個就學區的狀況不一樣,撇除競爭激烈的基北、竹苗、中投等區,其他就學區在選填志願時,以成績做分化的情況並沒有很明顯。

由於基北區的考生人數眾多,校數也多,造成各校之間錄取分數的差距非常小,差12級分就可能差了好幾個學校,因此盛傳「幾級分之下不適合念高中」的說法。

江惠真認為,填志願時千萬不要以分數為唯一考量,最重要的還是要以孩子的性向、興趣為主。若非要用分數來看的話,以基北區來說,19分或可視為一個坎。

江惠真說明,高中每週有35節課,扣除團體活動、獨立的自主學習以外,大約有30節課為學科的時間,比重很高。如果國中的學習基礎沒有打好,學習相對會比較吃力。

賴春錦也提供另外一個思考的角度。一般來說,你所就讀的學校,同學程度應該相去不遠,老師會依據學生的程度,調整教學的方法、課程的難易度。若學習狀況真的不佳,高中也有補強性的教學,孩子無需劃地自限、認定自己不適合念高中。

 

Q 4.不愛念書的話就去念高職?

不愛念書的小孩就去念高職,是一種錯誤的刻板印象。賴春錦說:「不愛念書的,不管去念高中或高職,都無法好好學習。」不要以為念高職就很輕鬆,每個學期要考證照和參加競賽,「如果孩子什麼都不想學,學習動機低、學習態度不好,念高職也學不好技術。」

不是「不愛念書就去念高職」,而是「比起念書,我更喜歡動手做」。賴春錦強調,父母可以反過來思考,「孩子『喜歡』什麼比『不喜歡』什麼,更為重要。」如果孩子喜歡動手做或是對某個專業有很清楚的興趣,就可以考慮高職。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達志

 

封面故事4

台師大心測中心:高達51%的學生,興趣與天賦沒有交集

心測中心長期深耕國中端,究竟國中生對於自我認識的程度如何?是否清楚了解自己的學習潛能和興趣?這份針對63522名國中生進行的研究調查,發現幾項有趣的結果。

解碼青春二部曲 陪伴孩子找自己(未來Family週刊Vol.

文/ 羅梅英(未來Family記者)

為協助國、高中生認識自己,各所學校會為學生進行性向測驗和興趣測驗,透過客觀的測量工具,讓孩子有系統的了解自己的潛能和興趣。

在國中端部分,各校所採用的各式測驗版本之中,以台師大心測中心所開發的「適性化職涯性向測驗」及「情境式職涯興趣測驗」為最大宗,每年約有10萬名學生進行測驗。在高中端部分,每年也有13萬名學生採用心測中心的測驗。

 

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心測中心開發出3大生涯測驗系統:性向測驗、興趣測驗,以及工作價值組合(表1)。

解碼青春二部曲 陪伴孩子找自己(未來Family週刊Vol.

適性化性向測驗是測學習潛能

性向測驗是用來測量個人能力和學習潛能的一種工具,分為8個分測驗:語文、外語/觀察、數學、科學推理、邏輯推理、空間、美感、創意。其中,外語為高中生的測驗項目,而觀察則是國中生的。

除了創意測驗之外,其他7個分測驗皆為適性(根據受試者作答的反應、能力)選題,也就是說,每一個人的測驗內容都是不一樣的。

國中版測驗提供每位學生專屬的報表,包括:量表分數:分數愈高,表示此類型越具有發展潛能。PR值及長條圖:在這項能力贏過其他人的人數比例,例如語文PR75,表示100人裡贏過75個人。最高分的三個能力說明:列出相對優勢的能力,有什麼樣的表現。適合發展學群:根據8個分測驗的結果,系統會進行高中職16個學群適合度計算,挑選出適合度最高的4個學群。

高中版部分,除了量表分數、PR值、最高分的三個能力說明,並提供大學27個學門適合度的計算,挑選出適合度最高的4個學門。

 

興趣測驗是測興趣偏好

興趣測驗測的是對個人對事情的喜好程度。國中生在生涯發展階段尚屬探索初期,所以「情境式職涯興趣測驗」僅分為6大興趣類型:實用型(R,喜歡動手做,從事機械、電子、土木建築、農業等工作)、研究型(I)、藝術型(A)、社會型(S)、企業型(E)、事務型(C)。測驗結果報表,提供6個興趣類型的分數、分化程度、興趣探索方向、興趣類型說明,及建議探索的類群說明。

高中版的「電腦化生涯興趣測驗」,題目融入大學學門學類中典型職業的工作內容及學系課程,分為9大興趣類型:服務、社會、科學、工程、體能、人文、法政、藝術、商業。而這9大類又可細分為36個興趣次類型,例如藝術類又分為:美術、設計、表演、視覺藝術、傳播等次類型。報表提供測驗分數、長條圖、喜好興趣類型與說明、高低適配學類程度與說明。

心測中心長期深耕教育市場,究竟國中生對於自我認識的程度如何?對自己的學習潛能和興趣是否有清楚的了解呢?台師大前心測中心主任、台師大副校長宋曜廷和其研究團隊,針對63,522名國中生進行施測,並從測驗結果中獲得多項發現。

 

心測中心研究調查5大發現

1. 34%國中生性向潛能不明顯

研究結果發現,34%國中生有性向分化不明顯的現象,意思是這些學生的8項潛能並沒有明顯的差異表現。其中,又可以區分為三種狀況:性向皆高(45%,對所有能力均有良好的表現),性向皆普通(35%,表現中庸),性向皆低(20%,表現低落)。(表2)(編按:輔導老師說明,性向皆高、皆普通、皆低的學生,一樣會遭遇選擇困難的問題。)

2. 20%國中生具備邏輯推理的潛能

8種類型的分布中,台灣國中生的潛能前3名分別為:邏輯推理(約有20%學生具備這方面的潛能),創意(約16%)、觀察(約15%)。此外,由表3中可發現,具備空間、科學潛能的學生比率減少許多(表3)。
 

解碼青春二部曲 陪伴孩子找自己(未來Family週刊Vol.

3. 35%國中生沒有明顯的興趣分化

研究結果發現,有35%國中生的興趣分化不明顯、沒有明顯喜好的興趣類型,和性向的結果雷同。其中,有56%沒有特殊喜好、28%皆不感興趣、16%皆感興趣(表4)。

為什麼有三成五比率的學生興趣分化不明顯?宋曜廷認為,與台灣的升學文化有很大的關係。多數的國中生把心力都放在念書,缺乏探索的機會,「唯有實際去接觸和動手做,才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歡或做得好不好。」
 

解碼青春二部曲 陪伴孩子找自己(未來Family週刊Vol.

4. 24%國中生對藝術感興趣

6萬多名國中生的測驗結果中得知,興趣類型的前3名分別為:藝術型(24%,有24%的學生感興趣)、實用型(20%)、社會型(18%)(表5)。

5. 高達51%國中生的興趣和天賦沒有交集

經過性向和興趣測驗結果的綜合分析,這6萬多名學生有9%在16個高中職群科中,同時擁有高性向和高興趣(超出平均值以上),可以視為是寬廣型、充滿熱忱的天才(表6)。

令人驚訝的是,也有高達51%的學生的興趣與天賦是沒有交集的。進一步分析發現,在這些沒有交集的學生中,有近6成的學生僅僅只有高性向或高興趣。而在性向和興趣之間出現鴻溝(discrepancy)現象的學生中又可以再細分為缺乏熱情的天才(28%),及充滿熱情的平庸之才(29%)。

「落差型」的學生有25%,這群人在高中職16個學群中有一半以下落在高性向、低興趣或是高興趣、低性向。值得注意的是,有將近18%學生的性向和興趣測驗的結果都偏低,看不出適合的發展方向,被視為待開發及待探索的類型。
 

解碼青春二部曲 陪伴孩子找自己(未來Family週刊Vol.

測驗具參考價值,但長期、多次的表現更重要

國中升高中,是人生第一個分流。宋曜廷指出,很多學生的生活只有念書,沒有時間去探索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在面臨分流的壓力下,宋曜廷認為,「透過標準化的測驗來認識自己,是最快的方式。」然而測驗無法涵蓋所有層面,解讀測驗結果時,必須加上平常課業和生活的表現,才能讓學生更全面的認識自我。

宋曜廷指出,如果測驗結果不合理,例如:語文性向低,但平常語文成績卻很好,很可能是測驗沒有認真做,「寧可相信長期、多次的表現,或請他再做一次測驗,」因為他一定有些性向,才會把某些事情做得比較好。

平常孩子的生活表現,例如:花很多時間組積木或是英文單字背得快又好、喜歡和人聊天等,宋曜廷說這些可視為「實做」、生活化的測驗,在在透露出孩子天賦方向的一些線索。

針對興趣未分化的學生,宋曜廷建議,鼓勵他們多加接觸、了解外面的世界,加深對不同職業群科內涵的了解。而性向和興趣皆低的「待探索、待開發」學生,除了鼓勵他們正向看待自己尚待培養的潛力與興趣,另外提供他們多元的探索機會,從實作中培養興趣與能力,以思考適合的生涯類型。

宋曜廷表示,興趣像是熱情的火把,可以延續行為的動力;而天賦就像是事半功倍的工具,可以有效率的學習。令人痛苦的是,興趣和能力並不一定相等,喜歡的事情不見得做得好,做得好的事情又不一定樂於做,於是內心就會產生衝突。在個人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去選擇有興趣的事情,不但學習時可以駕輕就熟,而且過程中也比較快樂。

 

性向和興趣測驗,哪個重要?

從實務上來看,林口高中輔導老師丁郁美觀察,各項能力和興趣都很平均的學生不少。生涯輔導難度最高的莫過於,對什麼都沒興趣的學生;丁郁美分析,這群人一種是天生個性使然,對什麼都很淡,可以輔導他們從能力、價值觀或環境去做選擇。

另一種是對什麼都麻痺,可能是從小被餵養太多,或是長時間大人只看重成績,導致他們對什麼都無感、提不起興趣,只想著愈輕鬆愈好,即使現在教學變得有趣,孩子也不感興趣。

丁郁美常遇到家長追問:「到底性向測驗和興趣測驗哪個比較重要?」丁郁美認為,不是什麼測驗比較重要,而是缺了哪部分、你願不願意去面對遇到的困難。以性向做選擇,以後會遇到沒有熱情、不容易堅持到底的問題;選擇了興趣,則需要面對可能不容易成功。

她建議,盡量不要選擇性向和興趣落差太大的,知道自己能力(興趣)差多少,願意付出多少心力去弭平之間的落差。

 

 

近期未來Family週刊

未來Family週刊Vol.180 解碼青春二部曲 陪伴孩子找自己

未來Family週刊Vol.179 陪伴孩子學負責

未來Family週刊Vol.178 是爸媽,也是創業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oufat 的頭像
    chioufat

    chioufat的部落格

    chiouf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