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家庭plus.親子會客室】是誰不聽話?

2024/11/04 05:30 自由時報

【家庭plus.親子會客室】是誰不聽話?

圖/達志影像

文/古家榕

好友最近很困擾,表示女兒5歲後,愈來愈不聽話。

比如上週末,全家人圍坐桌前預備開飯,祖父尚在講話,小傢伙卻動起筷子,堅決不配合指示,導致長輩不滿、父母為難,雖緩頰說飯點已過孩子餓了,「難不成還要大人聽小孩的?」就這樣,動輒得咎的爸媽,上有老下有小,活生生成了教養界的夾心餅乾。

「她才5歲,就能熟練用筷子囉?」發覺我關注點清奇,好友當場失笑。見對方眉宇舒緩,我又一次切回賽道,「如此早熟的孩子,我想她真正在意的,並非要大人『聽她的話』,而是要大人『聽』她的『話』吧?」

「什麼意思?」

對上好友疑惑的眼神,我開始解釋,小女孩的行徑,可能是因為在生氣,氣大人總是要她「聽話」,卻聽不見她肚子叫得多大聲。每個孩子,都是成年人的投射,一個未被尊重過的孩子,不會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因此,堅持進食之舉,與其說是桀傲不馴,更像是自力救濟,設法替她的飢餓感、被剝奪感、那難以言說的憤怒,找到一個表達的出路。除非有人認真跟女孩對話,一方面理解她為何這麼做,一方面幫助她理解為何大人不希望她這麼做,否則只會讓這些負面情緒,一次次扭曲成對抗大人的動力,從而陷入惡性循環。

孩子聽話的前提,是大人也願意聆聽,而非占著輩分高,有嘴無耳強加一套傲慢的標準。如同坊間常見的「trouble two」、「3歲貓狗嫌」、「5歲著押去刣(宰)」,這類用語在我看來,無異於成人霸權論述。

孩子的「難搞」是一個信號,提示他的身心再度變化,需要大人做出相應的調整。偏偏,自覺「成熟」的大人,非但不再成長,甚至甩張標籤將「不聽話」的孩子定性,渾忘了整件事,不只裁判和球證,就連規則都是大人訂的。這幫孩子被迫踢著一場必輸的球賽,還被歸類成不受教的「壞小孩」,設身處地想來,怎能不令人感到心酸?

事實上,大人依然需要長大。每一次孩子的「叛逆」,都是父母反思的契機。親子關係是個動態平衡,如果相處上卡住了,不會只有一方需要修正,比起指責孩子的不聽話,不如先閉上滔滔不絕的嘴巴,學著當個「聽」孩子說「話」的大人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oufat 的頭像
    chioufat

    chioufat的部落格

    chiouf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