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過半 掌握要領上國中不心慌
2022-07-26 11:06 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台北即時報導會考
暑假已經過了將近一個月,國高中暑輔陸續展開,不少暑期營隊、先修班也如火如荼進行中。國小升國中的孩子,一個月後即將開學,也代表要面對在校時間變長,段考也從兩次變三次的適應考驗。除此之外,有別於國小包班綜整式學習,國中考前「科科分明」,上考場又得融會貫通,也考驗著學生理解力。
新課綱強調閱讀素養,這也反映在國中會考的題幹中,每道考題都省不了「閱讀」功夫,讓不少剛上國一的小六生感到不適應。而從課本到考題,學生無論如何都擺脫不了閱讀。國中課本除了國文科涵蓋說明文、抒情文等多種文體,其餘如數學、自然、社會皆屬「說明文」。
如何掌握破解「說明文」的方法?台南市中山國中自然科教師何憶婷認為,破解說明文的閱讀策略包含畫重點與做筆記。前者可從標題、總說和分說、標點符號的使用來判斷課文內容;後者則可善用樹狀圖、時間軸、表格、條列式圖表來畫龍點睛。
新北市中和國中國文科教師蔡金錠表示,國中以後,開始出現文言文及長篇白話文,以往鼓勵大量閱讀、培養閱讀興趣,這很重要,但質量並重,有效閱讀,重視閱讀歷程、學習方法和策略,更是當務之急。
延伸閱讀:國中起步2/破解課文 分科學習整理包
國中教師鼓勵學生把握暑假多跑幾趟圖書館,家長用不著規定孩子的閱讀範圍,文學閱讀或非文學閱讀都有手段提升孩子閱讀力;應屆畢業的會考滿級分學生也分享過來人經驗,提醒國中入門課程不會太艱澀,用不著補暑假先修,不如把時間留給閱讀。
中正國中國文教師林宗緯提到,現行會考除了長文閱讀,還有許多圖文題,教育部也希望把閱讀放入日常生活,比如補習班DM廣吿就曾在會考出現,就是要讓學生從生活中判讀資訊,因此除了文學閱讀,學生也可以有目的的閱讀。
林宗緯進一步說明,家長不要為了培養孩子閱讀,硬推他們不感興趣的內容,可依孩子個性提供適當資源。若擅長文學閱讀,多提供文學材料,並重視「事後的反芻」,比方詢問故事主旨、推敲角色情緒、讀後感受等,帶孩子一起反思。
若偏好非文學閱讀,林宗緯解釋,這類文本多屬說明文,舉凡科普雜誌、腦筋急轉彎、廣告DM、網站,甚至是隨手可得的使用說明書都算,家長不見得要提供「一本書」,可從單張文本或網站,先建立孩子對文字的興趣,再引導他們歸納從中獲得哪些生活知識。
國中教師鼓勵學生把握暑假多跑幾趟圖書館,家長用不著規定孩子的閱讀範圍,文學閱讀或非文學閱讀都有手段提升孩子閱讀力。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會考拿下滿級分的中正國中學生廖子儀也回顧,小六升國一那年有去先修班,若能重新來過,她會選擇在家溫書。她表示,先修班只教國中第一次段考前的內容,與其為了先學國中課程去補習,還不如在家維持兩個月的閱讀習慣。
然而,國一新鮮人除了暑假先打好閱讀基礎,開學後的認真聽講,日常生活中若能做好時間管理,也有助於讓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直覺職掘CEO賴予亭過去在時間管理、學習筆記課程中,經常遇到國一新鮮人。她建議,上國中除了銜接學科知識,學習方法也要跟著進步,若小六生能事先知道上國中後的時間安排,比如段考兩次變三次,或由家長一起推演模擬,讓孩子及早練習時間管理,可大幅降低學習衝擊。
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表示,遇過許多憂心忡忡的父母向他求助,「孩子國小時的成績優異,不需操心。無奈上國中後,一開始有些落後,後來課業幾乎跟不上,該怎麼辦?」
陳志恆解釋,假如國中生活剛起步,就遭遇學習挫敗,很可能連帶影響接下來的學習,甚至走向放棄學習這條不歸路。
爸媽如何放膽讓孩子自我探索?陳志恆認為,最好做法就是參與不同領域的課外活動,擴大生活觸角。對於稍感興趣的議題,可以投入心思鑽研。他解釋培養興趣就是透過反覆接觸,興趣更可以當成未來的發展方向。對未來有目標,讀書才會有動力。
賴予亭也透露,他們問起國小生為什麼要讀書,學生會說跟生活有關;但若問國中生為何要讀書,學生往往回應因為國中會考,若孩子能知道離開校園後,現在所學仍可跟生活連結,轉變心態,就能避免國小升國中「主動變被動」。
國中起步1/暑假怎安排? 滿分生籲「留給閱讀」
2022-07-12 08:04 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台北即時報導會考
本文重點:
◆閱讀不只在書本,生活中的DM或說明書也能練習資訊判讀
◆培養閱讀習慣,家長可以協助過濾內容、反思提問,避免孩子打發心態
◆國中校長建議上國中首重學習自我判斷跟時間管理
(文末提供全台閱推老師暑假書單)
國小升國中,在校時間拉長,段考也從兩次變三次,要不要補先修?閱讀能力怎麼加強?國一孩子應當抱持何種心態來面對三年挑戰?
國中教師要同學放寬心,把握暑假多跑幾趟圖書館,家長用不著規定孩子的閱讀範圍,文學閱讀或非文學閱讀都有手段提升孩子閱讀力;應屆畢業的會考滿級分學生則分享過來人經驗,提醒國中入門課程不會太艱澀,用不著補暑假先修,不如把時間留給閱讀。
●考題都要讀 超前部署 累積實力
新課綱強調閱讀素養,這也反映在國中會考的題幹中,每道考題都省不了「閱讀」功夫,讓不少剛上國一的小六生感到不適應。
新北市中正國中閱推教師李佳霖表示,國中會考五科字數破4萬字,學生應該趁暑假開始積蓄實力,不要輕忽,以為九年級才需要加強。
●不只讀書本 日常生活 因材適教
「閱讀不一定只在書本」,中正國中國文教師林宗緯提到,現行會考除了長文閱讀,還有許多圖文題,教育部也希望把閱讀放入日常生活,比如補習班DM廣吿就曾在會考出現,就是要讓學生從生活中判讀資訊,因此除了文學閱讀,學生也可以有目的的閱讀。
林宗緯進一步說明,家長不要為了培養孩子閱讀,硬推他們不感興趣的內容,可依孩子個性提供適當資源。若擅長文學閱讀,多提供文學材料,並重視「事後的反芻」,比方詢問故事主旨、推敲角色情緒、讀後感受等,帶孩子一起反思。
若偏好非文學閱讀,林宗緯解釋,這類文本多屬說明文,舉凡科普雜誌、腦筋急轉彎、廣告DM、網站,甚至是隨手可得的使用說明書都算,家長不見得要提供「一本書」,可從單張文本或網站,先建立孩子對文字的興趣,再引導他們歸納從中獲得哪些生活知識。
李佳霖也分享,圖書館借閱率最高的就是知識型漫畫。她觀察,部分中後段的孩子,對圖像比較感興趣,若能結合學科知識,或甚至鼓勵孩子圖轉文,練習知識擷取、重點歸納,其實也不錯。
●親子一起讀 從旁引導 收穫更多
林宗緯提醒,家長也要付出時間,不是找到影片或書籍,就期待孩子自己去看,家長必須先過濾內容,跟孩子討論,或是一起去圖書館跟書店,投入時間親子共讀,孩子才不會覺得「只是打發爸媽交代」,如此一來,更能找到孩子想讀的書。
善用圖書館、社區共讀站有助未來考試長文閱讀能力。本報資料照片
●跳脫舒適圈 跟著老師 找新發現
林宗緯觀察,孩子偶爾會出現「偏食型閱讀」,但國小是統整包班型的學科內容,國中則是分科但考題卻又跨領域,若孩子偏食,除了教師課程難施作,學生也難學到東西,永遠只在單一科目鑽牛角尖,他建議同學不妨跳脫舒適圈,跟著老師提供的資源,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中正國中教務主任陳玉珊也建議,國中有課業壓力,國一新鮮人把握暑假關鍵期,多利用圖書館、社區共讀站資源,對未來考試長文閱讀、句型組織能力將有很大幫助。
●過來人說/與其上先修班 不如培養閱讀習慣
今年會考拿下滿級分的中正國中學生廖子儀也回顧,小六升國一那年有去先修班,若能重新來過,她會選擇在家溫書。她表示,先修班只教國中第一次段考前的內容,與其為了先學國中課程去補習,還不如在家維持兩個月的閱讀習慣。
廖子儀認為國小與國中最大差別是「學校生活」。她表示,國中課堂時間略長,老師不像小學一樣緊迫盯人,必須養成自主規畫能力。
此外,廖子儀表示,以前國小老師每天會安排回家作業,國中課程相對寬鬆,常常上周發派功課,下周才要交,但國中課程循序漸進,若上課跟著聽,回家也不用花太多時間複習,建議學弟妹放寬心,專注做好眼前的事情,好好安排時間即可。
●老師說/國一是起步 首要目標 喜歡上學
廖子儀國三導師楊家惠也說,七年級只是起步,先讓孩子適應課程、喜歡上學是首要目標。她舉例中正國中有多元社團,先讓孩子愛玩,再從玩樂中找回學習初衷。
中正國中校長楊明源認為,國中生通常有自己想法,會做自己想做的事,家長不妨提醒孩子到了國中要學習自我判斷跟時間管理。
他也提醒,學生需要學習「動力」,學校推動多元社團,就是先讓孩子有學習動力,再把社團活動跟課本知識連結,學生比較理解為何我要學習。
●2022暑假書單 全台閱推老師選書加導讀,最實用的閱讀心得指南 https://bit.ly/3uyYD0e
國中起步2/破解課文 分科學習整理包
2022-07-12 08:04 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台北即時報導文言文
升國中後,學科壓力隨之而來,有別於國小包班綜整式學習,國中考前「科科分明」,上考場又得融會貫通,考驗學生理解力。本文邀請老師提供讀懂課文關鍵,示範如何利用上課筆記打好學習基礎,並透過好的學習策略,協助學生建構自己的學習地圖。
本文重點:
◆掌握課文,老師介紹各科課本閱讀理解技巧
◆搭配筆記,數學自然不單抄板書,搞懂觀念重新轉述更重要
◆延伸學習,英文社會加強多元閱讀,及早累積應考實力
(文末提供社會科SDGs文章下載)
從課本到考題,學生無論如何都擺脫不了閱讀。國中課本除了國文科涵蓋說明文、抒情文等多種文體,其餘如數學、自然、社會皆屬「說明文」。
台南市中山國中自然科教師何憶婷認為,破解說明文的閱讀策略包含畫重點與做筆記。前者可從標題、總說和分說、標點符號的使用來判斷課文內容;後者則可善用樹狀圖、時間軸、表格、條列式圖表來畫龍點睛。
新北市中和國中國文科教師蔡金錠表示,國中以後,開始出現文言文及長篇白話文,以往鼓勵大量閱讀、培養閱讀興趣,這很重要,但質量並重,有效閱讀,重視閱讀歷程、學習方法和策略,更是當務之急。
●要懂策略/記敘文、寫景文、文言文 各有訣竅
閱讀的過程就是建立思考的歷程,閱讀記敘文,先瀏覽全文,像小說或是敘事類文章,常用六何法,找出人、事、時、地、物的相關訊息,或是找出人物間的關係,進而了解人物性格以及事件起因、經過與結局,就能掌握文章全貌。
寫景類文章,先找出描寫的景物,觀察作者如何描寫景物的美,透過眼睛所見和腦中想像,再加上情感的細膩抒發,藉此讀懂文章,甚至應用在寫作上,到各地旅遊時,完成一篇文情並茂的旅遊心得。
文言文閱讀向來讓學生苦惱,其實只要掌握文言文特性,反覆練習文章轉譯,就能讀懂。資深教師林雯淑提到,文言文常常多省略(尤其是主語)、多單詞(尤其是動詞)、多虛字和常有倒裝句。只要多練習,拆解文言文閱讀密碼,就會越來越進步。
閱讀時,一開始先看文章標題,解析題目,接著再讀文章。第一步先斷句,以句號和問號為單位,把文章切成一句句,再來拆解,也可以進一步拆解字詞。第二步圈補主語,找出每句話敘述的主體對象及動作狀態,便可更快讀懂這個句子。第三步換句話說,解釋字詞後,用自己的話講一次。
●客製筆記/順序圖、故事山、九宮格 因材使用
筆記是知識內容的精華,除了摘要文章重點,可用自己的方式精簡內容。例如:事件發生依時間軸可用順序圖呈現;小說的故事情節可用故事山結構呈現;比較兩首詩或是兩個人物的性格可用表格來呈現;摘要文章重點可用九宮格,最後還可以用心智圖或樹狀圖來整理全文內容。
●運用素材/書報、桌遊、網路文章 多元識讀
靠閱讀認識生活,不只建立在「紙本閱讀」,「數位閱讀」也是閱讀的媒材之一。除了熟讀課文,舉凡書籍、報紙、雜誌、網路文章、影音資源等,不管是知識性內容或文學類作品,還是資訊圖表,都是閱讀好材料,大量吸收不偏食,透過多元識讀提升自學力。
此外,「桌遊」也可當成閱讀素材,蔡金錠推薦「曲水流觴」桌遊,四種情境主題:貓空纜車、高美濕地、鹿港老街、民雄鬼屋。透過玩卡牌可以認識寫景文三元素──景物、特寫、情感,既可以閱讀短文又有遊戲機制,在地圖上擲骰前進,跟著卡牌內容遊山玩水。透過組織卡牌還能練習寫作技巧,一舉數得。
●數學科/熟悉情境數學 要能闡釋原理
面對數學科,台北市石牌國中數學科教師洪介興指出,許多學生只是針對題型反覆操練,這種學習方式只能熟練運算,無法有效提升解題能力,更無法深入理解觀念。應付小範圍考試或許還行,但到了會考會很吃力,即便勉強考到A,高中數學也會學不起來。歷年學測均標多落在六至八級分,可知多數高中生沒把數學學好。
洪介興說,學好數學關鍵就在闡釋原理,比如一元一次方程式,會學到「移項」,也就是把數字、符號移到等號另一邊時,加減會變相反,而乘除也會顛倒,移項法則背後有其原理,能闡釋原理才代表孩子是真正的理解,即便表達方法不成熟也沒關係。
洪介興表示,數學筆記老師常要學生抄解法,此時重點不在記住題目怎麼做,而是能用自己的話去闡釋解法、指出解題背後的原理關鍵,譬如:「題目說到垂直平分線,所以這邊對稱,然後就可以列方程式。」這其實就是分析跟評鑑的能力,不論是學習觀念或解題,說出自己的理解都是最重要的。
另一方面,他也鼓勵多閱讀,比如數學科普書籍,或《好讀周報》的數學專欄「補腦算算鍋」,認識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對長期學習也有幫助。洪介興認為,成功的學習者應該「看長不看短」,數學能力必須長期累積,一定要堅持正確的學習方法,絕不能為了提昇小考或段考成績,背題型、記解法,這是最糟糕的做法。
●自然科/做筆記加深印象
國中自然科分為生物和理化,國一先學生物,國二開始上理化。高雄市小港國中自然科教師林志鴻表示,理化的理解相對複雜,做筆記有助加深學習印象。他習慣上課前預先整理教材,提綱挈領,由淺入深,做筆記給學生看,抄板書便容易依循漸進。
每次上課他都要求學生做筆記,不過也不是每次都「全抄」,他常建議學生,筆記頁要留天留地且對折,左半部寫老師板書,右半部可以留下重點綱要跟自己的意見。他提醒,做筆記力求簡潔易懂,而非追求視覺美觀,比方畫地球不要拘泥經緯度,只要畫一個圓圈,中間畫自轉軸水平線,就很清楚。
●英文科/定時閱讀英文 訓練理解與推論
由於會考強調跨科統整,老師建議英文與社會的學習不妨結合多元閱讀,學生可提早累積應考實力。
《好讀周報》「英閱大視野」專欄作者林哲夫指出,會考出題把英文當作應用工具,題材包羅萬象,同學應該養成定時閱讀英文習慣,掌握時事議題、培養國際視野,讓英文學習事半功倍。
面對英文閱讀,他解釋不外乎訓練理解與推論。前者可利用關鍵字推敲文章主旨,參照圖表理解文意;後者意謂推論作者立場,用上下文推敲生字意思,最終推導文章結論。
●社會科/SDGs題材+學習單 彈性多元
近年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引起關注,台北市北投國中社會科教師傅莉芬建議,SDGs議題可當成學生暑假自主學習文本,比如參考《好讀周報》推出對應17項目標的閱讀文本議題包,搭配該報設計的15款學習單,師長可按學生能力彈性搭配,讓學生按圖索驥。
傅莉芬說,師長可先挑選能結合教學內容的重大議題文本,以及想加強學生學習策略的學習單。文本選擇,可以是前一階段學習的加深加廣,或是下一階段的先備知識及技能補強,甚至是會考命題預測。
傅莉芬進一步分享「紅配綠」做法,挑完文章後,在雲端硬碟設置紅、綠兩個資料夾,指導學生自行瀏覽紅區文章標題及圖片後,選擇一至兩篇有興趣的主題來完成綠區的學習單。她認為若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高,不妨綠區也讓學生有一種以上的選擇,增添閱讀挑戰性。
閱讀的過程就是建立思考的歷程,閱讀記敘文,先瀏覽全文,像小說或是敘事類文章,常用六何法,找出人、事、時、地、物的相關訊息,或是找出人物間的關係,進而了解人物性格以及事件起因、經過與結局,就能掌握文章全貌。
國中起步3/時間管理 專家五招教你贏在起跑
2022-07-12 08:06 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台北即時報導國中生
暑假後,小六將成國一新鮮人,如何培養好習慣,讓學習自動自發?親子專家從輔導學生經驗中,建議孩子掌握五大關鍵,奠定良好基礎,有助未來學習事半功倍。
本文重點:
◆心理師陳志恆提出國中生該知道五大學習關鍵
◆每天30分鐘起培養研讀習慣,善用報紙練習長文閱讀
◆營隊與課外活動幫助孩子探索興趣方向,有助提升學習動力
直覺職掘CEO賴予亭過去在時間管理、學習筆記課程中,經常遇到國一新鮮人。她建議,上國中除了銜接學科知識,學習方法也要跟著進步,若小六生能事先知道上國中後的時間安排,比如段考兩次變三次,或由家長一起推演模擬,讓孩子及早練習時間管理,可大幅降低學習衝擊。
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表示,遇過許多憂心忡忡的父母向他求助,「孩子國小時的成績優異,不需操心。無奈上國中後,一開始有些落後,後來課業幾乎跟不上,該怎麼辦?」
陳志恆解釋,假如國中生活剛起步,就遭遇學習挫敗,很可能連帶影響接下來的學習,甚至走向放棄學習這條不歸路。他認為,上國中的孩子應該及早養成五種心態與習慣,包含建立固定研讀的習慣、練習閱讀與理解長文、懂得團隊合作與求助、視失敗為成功的契機、積極探索興趣與方向。
●關鍵一/建立固定研讀的習慣
國中生應該每天安排一段時間,用來溫習功課或寫作業。這段時間應該是固定的,每天時間一到,就進書房開始研讀課業。一開始不求多,可以從每天半小時開始;然後視需要逐漸延長。如果可以達到每天研讀超過兩小時,就是很不錯的里程碑,也才足以應付較高難度的學習挑戰。
●關鍵二/練習閱讀與理解長文
國高中許多素養導向考題,特色是題目敘述長,除了考學科知識,更考驗閱讀理解。孩子沒有長文閱讀習慣,面對這類考題恐吃虧。
增進閱讀理解,陳志恆推薦國中生每天讀報,不求多,每天用心看完一個版面即可,甚至從看完一篇報導開始也可以。先看文章大標,瀏覽小標題,對文章有個大略印象後,再來細讀內文。讀完後,嘗試用自己的話,說出文章的三個重點。
他建議可趁暑假超前部署。現在開始利用兩個月時間,每天晚上固定抽出一小時坐在書桌前,可以寫暑假作業或者閱讀一到兩篇報紙文章。也可趁暑假瀏覽學習策略相關書籍,挑選開學後打算採取的讀書方法。
●關鍵三/懂得團隊合作與求助
大腦科學研究證實,同儕討論與互動學習,有利提升學習效果。陳志恆提醒,上了國中,會有更多科目採取分組合作,學生得和組員討論,完成作品,上台發表。讀書一向單打獨鬥的孩子,必須學習幫助與包容那些課業落後的同學,別怕向成績優異的同學請益。
●關鍵四/視失敗為成功的契機
上國中,面對陌生的學科以及來不及消化的考試,感到挫折與壓力很正常。陳志恆提醒家長,當孩子發現自己表現大不如前,可能開始自我否定,認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這種想法很危險,比較健康的心態是:「考不好、學不會,不代表我資質差;我需要的是採用不同的讀書方式,我會學得更好。」
●關鍵五/積極探索興趣與方向
小六升國一暑假,家長多會安排各種國中先修課,但賴予亭認為,這個暑假是學生少數不被學科綁架,又有一定成熟度能自我探索的關鍵時刻。比如,若對醫藥衛生感興趣,但學校不一定有資源,開學後又擔心時間有限,不妨趁暑假參加相關營隊補足知識,了解志向。
陳志恆也鼓勵同學參加不同主題的暑期營隊,透過多元接觸,也提前思考未來方向。「營隊中常有大量小組任務,可以藉此與他人互動交流,練習溝通與團隊合作。」
國中生自我探索,陳志恆認為最好做法就是參與不同領域的課外活動,擴大生活觸角。對於稍感興趣的議題,可以投入心思鑽研。他解釋培養興趣就是透過反覆接觸,興趣更可以當成未來的發展方向。對未來有目標,讀書才會有動力。
賴予亭透露,他們問起國小生為什麼要讀書,學生會說跟生活有關;但若問國中生為何要讀書,學生往往回應因為國中會考,若孩子能知道離開校園後,現在所學仍可跟生活連結,轉變心態,就能避免國小升國中「主動變被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