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爸爸

2023.08.02未來FamilyVol.135

163.jpg

封面故事1六姊妹全念北一女、台大》洪蘭:爸爸是我們最初也最重要的老師,謝謝他教會我們這3件事

封面故事2和爸爸吳念真亦父亦友,演員吳定謙:父親很少說教,也很少稱讚我,但重視待人處事的應對進退

封面故事3「我能擁有現在這一切,都是從父親這句話開始的」謝哲青:父親用他的生命,形塑了我的人生

封面故事4陳怡嘉:親愛的爸爸,我讓您流過很多淚、操過很多心,卻永遠不會忘記,您教會我的這些事

封面故事1

六姊妹全念北一女、台大》洪蘭:爸爸是我們最初也最重要的老師,謝謝他教會我們這3件事

洪蘭家有六個姊妹,全都是北一女、台大,其中還有三個博士、三個碩士,堪稱學霸家族;而六姊妹之所以能在專業領域有所成,洪蘭認為,都得歸功於她父親的言傳身教。

28179.png

文/ 黃啟菱(未來Family記者)

但凡見到洪蘭的人,總會喚她一聲「老師」,這不只是禮貌,還帶著些真心的崇敬。

在學術圈,她地位崇高,自美國取得實驗心理學博士後返台,曾於中正、陽明與北醫等校任教,還是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創所所長。

不僅帶出許多優秀學生,研究成果斐然,洪蘭還長年投入教育推廣,辛勤筆耕,譯作與著作合計近百本,也持續親赴各地演講,光是全台各地的中小學,她就去過1500所。

76歲的她,早已可以閒雲野鶴,但仍每天行程滿檔,樂於當個知識傳教士,「這大概像我爸吧!他到臨走前的那天,還在醫院的病床上工作、看稿子,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深的。」在接受《未來family》採訪時,洪蘭這麼說。

 

儘管父親離世多年,仍記得他說過的話

看過洪蘭文章或聽過洪蘭演講的人,多少都會注意到,她最常援引的素材,除了腦科學的研究外,就是「我爸爸說」。

「我爸爸說,要多看小說,才能瞭解人生百態;他還說,不要以為成績好就是有智慧,知識可以幫助謀生,但人生還是得有智慧

「我爸爸說,要晚食以肉,安步當車,如果能把物質慾望壓低,就不會為了享樂而出賣靈魂,可以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我爸爸說,人要學會不抱怨,下雨了,就把傘打開,別浪費時間抱怨『為什麼下雨?』」

父親都已經離世20多年了,怎麼還記得這麼多「我爸爸說」呢?洪蘭漾起笑意,柔聲答道,父親真的教了她很多事,而且,在六姊妹中,就屬她最像父親了,外表、個性、行事風格,全都像。

 

2023-07-27-1690445429.jpg

圖為洪蘭的母親與父親。

 

洪蘭生在民國36年,兒時生活單純樸實

「我生在民國36年,我小時候啊,社會說好聽是『純樸』,說難聽是『窮』;晚上吃完飯後,大家就會拿扇子外出乘涼,因為那時沒有電視、也沒冷氣,就連電風扇都很少,電很貴的。」

洪蘭回想,乘涼時,總是大人聊天、小孩聽,偶爾,父親會帶她到螢橋底下聽人說書,付五毛錢,就能有杯茶喝、有躺椅歇腿。

很多東西就是這樣學來的,比方說,她曾聽過「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知道趙匡胤因為有義氣、講信用,眾人信服,所以能做皇帝;也聽過「季札掛劍」,談吳國公子季札一諾千金,即便朋友已過世,仍把原本要送朋友的寶劍掛在其墓旁。

她還記得,自己聽到這故事時,雖然感動,卻也疑惑,擔心寶劍被盜走,「我爸就說,季札掛劍,重點不在劍最終如何,而是在他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聽說書、聽大人聊天,自然養成正確價值觀

民間故事、歷史典故聽多了,忠孝節義這類做人的道理,自然懂些。早慧的洪蘭,不僅聽說書有收穫,連聽大人閒聊,也能有所得,例如,她曾聽父母跟鄰居們聊到,當年逃難時,得把黃金縫在冬衣中才安全,印象很深,後來赴美求學時,她便特別留意財不露白。

又比方說,父親常提及要用「錢尾」、不能用「錢頭」,「意思就是說,假如你有92元,那只能用2元,不能用90元,要存起來,或拿去投資,我還記得,當時我立刻問他說,如果有192元呢?我爸回我說,還是用2元!」洪蘭笑說。

她長大後,也真的挺量入為出,並且漸漸明白,父親要她別浪費、別亂花錢、要好好理財,並非小氣或俗氣,而是希望她別受制於金錢,能不為五斗米折腰,達到無欲則剛、真正自由的境界。

 

父親重視品德,也強調自律,今日事今日畢

如果說「品德」是父親教會洪蘭的、最重要的第一件事,那麼第二件事,便是「自律」。

洪蘭家中有六姊妹,六人全是北一女、台大,而且三個博士、三個碩士,說是學霸家族,也不為過,每當有人好奇,家中是怎麼教出她們六姊妹的,她總說,應該是因為父親的身教吧!

她回憶,以前大家的生活很單純,除了外出上班上學之外,其他時間大多在家,父母跟孩子關係是很緊密的,「我們看著爸爸認真賺錢、媽媽認真持家,自己當然也會把份內事做好,這就是身教的力量。」

當時,家中只有一張桌子,即使一人坐一邊,也只能坐四個人,所以六姊妹寫作業的速度都很快,以免佔用桌面太久,若是寫完了,要複習功課,就把書拿著站旁邊看。

 

熱愛閱讀,從古書到報紙,「只要有字就看」

閒暇時,父親總在看書,姊妹們也耳濡目染,最常讀《古文觀止》,「那時書不像現在那麼多,我非常渴望閱讀,連報紙上的『警告逃妻』、『學生證遺失作廢』之類的告示,都會去看。」父親還會帶著大家寫書法、練字。

為了省電費,全家都很早睡早起,總是五點多就起床。起床後,父親會要大家把今天該做的事,全寫在日記本上,到了晚上睡覺前,再把已經做完的事情畫掉,倘若沒做完的事,便列入明天的待辦事項中。

「我爸爸原本是法官,後來才出來做律師,在當法官時,公家薪水很低,他每天回家吃晚飯後,會去東吳大學兼課,再回到家時,常常已經十點多,我們全都睡了,但他一定會看我們的日記。」

就這樣,六姊妹養成了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直至今日,洪蘭仍會每天列出待辦事項,也因此,她從不拖延工作、從不遲交稿件,是出了名的自律。

 

2023-07-27-1690445559.jpg

圖為洪蘭1969年大學畢業時,與母親在台大校園的合照,掌鏡者正是父親。

 

照顧手足、分擔家務,日常生活中學會負責

洪家六姊妹都考上北一女和台大,還有另一個很現實的原因,就是家裡沒辦法供她們讀私立學校,父親早早就言明,想讀書,只能讀公立的,當時公校也不多,只得拚命備考。

難得的是,這六姊妹不只會讀書,也會幫忙家中的事情如撿菜、煮飯、洗晾衣服等等,「那時什麼都得動手做,我們看到媽媽整天忙得團團轉,很自然的就會一起分攤家務。」

她回想,以前買來的菜,都是帶根、有土的,光是折掉菜根、挑出要吃的部分,就很費時,燒飯還要點煤球,等到自己長大些,才開始有煤氣能用;洗衣、晾衣也是大工程,不像現在都有機器代勞。

家中手足多,大的自然要帶小的,「我排行老二,比小妹大七歲,我還記得,她才三、四個月大時,都是我在揹她,有一次,我揹著她在家門外玩跳房子,結果,揹帶沒綁緊,她掉下來了,我嚇到了,很怕她死掉」談起這段過往,洪蘭仍餘悸猶存,幸好,小妹沒事。

 

父母對孩子不必有罪惡感,盡心盡力就好

兒時養成的一切,讓洪蘭後來出國求學,乃至於結婚生子後,一直都把自己的生活打點得很好,她也向來主張,大人要放手,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做,才能慢慢長出生活的能力,無形之中,也能學會為自己負責。

有意思的是,在那個年代,父母總是在忙,無暇思考教養之道,親子關係卻不會疏遠,洪蘭認為,關鍵就在朝夕相處時,大人自然的言傳身教、人生智慧,會讓孩子不知不覺就吸收了。

「這『不知不覺』給的東西,最有效,如果你為了要教孩子,特地把他叫來訓話,那還真的一點用也沒有,孩子耳朵馬上就關起來了。」

相較之下,現在的父母生得少,也很關注教養議題,卻常有罪惡感、焦慮感,擔心自己沒顧好孩子,洪蘭直言,並不必這麼想,只要盡心盡力了,就是好父母,而父母該教給孩子的,其實是最本質性的東西,那就是做人與做事。

 

原唸法律,因興趣與熱情,改讀實驗心理學

父親對洪蘭的影響,除了品德與自律,還有「熱情」。

「我爸平日雖然省吃儉用,但有件事卻是花錢不手軟,就是辦《刑事法雜誌》。以前都說,要害一個人,就叫他去辦雜誌,因為絕對虧錢!我爸每年都投好多錢在這本雜誌,出錢還出力,連他最後在醫院病床上,都在校對稿子

洪蘭坦言,以前母親只要提到這本雜誌,就很生氣,因為實在佔據父親太多時間、也太花錢了,但父親仍堅持到底,盼能為促進法治貢獻心力,這就是父親的熱情所在。

原本,她被期待繼承父親衣缽,讀了台大法律系,但出國讀書後,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在實驗心理學,「那時要改讀其他領域,家裡當然不同意,但我挺像我爸的,我媽不讓他辦雜誌,他還是要辦,家裡不讓我讀這個,我還是要讀。」

 

父親是洪蘭生命中最初、也最重要的老師

毅然決然轉換跑道至今已50多年,洪蘭仍致力於腦科學的研究,也投身在相關知識於教育的應用和推廣,憑藉的正是一股熱情。

就連在終身大事上,洪蘭也忠於自我。當年,她在美國嫁給曾志朗時,父母很不諒解,還一度斷她金源,整整五年不與她連絡,時間久了,才慢慢接受此事,「我爸做事情,都不太聽別人講什麼,只聽自己的,我也是。」洪蘭笑稱。

儘管談起父親的影響,都是很正面、很有教育意義的,但洪蘭與父親之間,還是有些小秘密,「我爸一直以來都有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我媽為了他的身體好,很嚴格控制飲食,給他吃的都是無糖、無油、無鹽的,我爸很跳腳啊,常跟我抱怨,總說我媽把他當兔子養

洪蘭深知,人活著最重要的是要有希望,要能吃自己喜歡的東西,於是便和父親約妥,每天散步來她家,吃兩個她準備的桂花酒釀湯圓,再散步回去,這秘密約定,成了父親晚年時,兩人最甜蜜的時光。

當年和父親一起喝茶、搖扇子的小女孩,長大了,成了眾人的老師,啟發了無數人,而她生命中最初也最重要的老師,無疑是爸爸,總活在她心裡。

 

照片來源:洪蘭提供、遠見雜誌拍攝

 

封面故事2

和爸爸吳念真亦父亦友,演員吳定謙:父親很少說教,也很少稱讚我,但重視待人處事的應對進退

吳定謙平常和爸爸吳念真幾乎無話不談,相處像朋友一樣,互虧是家常便飯。他提到,爸爸在管教上大而化之,很少說教,但很重視待人處事的應對進退。

28188.png

文/ 王毓茹

電影《小爸爸的天空》中,客串的吳念真肩上扛著一個兩歲的小男孩,短短不到三十秒的畫面,卻成為吳定謙的銀幕初登場。當時或許沒人想到,這個小男孩將來也走上戲劇之路,還跟父親吳念真成為劇場工作夥伴。 

如今吳定謙已是台灣知名演員,參與過電影、電視和劇場演出,曾入圍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配角獎。今年下半年擔任綠光劇團《人間條件八》的執行導演,父子再度合作,受訪時吳定謙半開玩笑的說:「我到現在還沒看到劇本,偶爾會催他一下。」


 

爸爸吳念真管教上大而化之,但注重待人處事 

吳定謙生於1982年,彼時台灣新電影運動正風起雲湧,吳念真身為新電影的主要成員之一,自然每天有忙不完的工作。「小時候幾乎都是我媽一打一,我也很少去片場,出現在《小爸爸的天空》還是我媽跟我說的,我完全不記得。」吳定謙兒時記憶中的爸爸不是在外面工作,就是在家寫劇本,第一次到片場看他拍電影是《多桑》,那是吳念真拍自己的父親,於是把兒子也帶到現場。 

有一個故事吳念真在節目中說了很多次,當年他考上基隆中學時,發現家裡桌上放了一支新鋼筆,弟弟妹妹們覺得新奇,伸手想摸一下卻被父親斥責。於是他知道,這支鋼筆是送給他的禮物。但即使如此,父親說的話卻是:「那個很貴,用壞了給我試看看!」那是屬於上一個世代,父輩表達愛的方式。於是有了兒子後,吳念真很想和兒子當朋友,希望可以無話不談,不像他們那一代,一輩子和父親說話可能不超過兩百句。 

後來父子果然像朋友一樣沒大沒小,互虧是家常便飯,吳定謙還吐槽:「現在想想這很不負責任耶,黑臉都給你老婆當,小孩都老婆在教,你當然可以輕鬆當朋友。」他眼中的爸爸吳念真在管教上大而化之,很少說教,唯獨重視待人處事的應對進退。 

 

看著父親閱讀寫作的背影長大 

小時候有次跟爸爸到台南探班,晚上大人們吃飯聊天,他覺得無聊想走,爸爸要求他必須跟大家說「我吃飽了,我先走了」,說完才可以離席。「但我那時候很奇怪就不肯講,然後開始大哭。」這是許多人成長的共同經驗,孩提時期的彆扭心思,現在的吳定謙有解法:「其實遇到人你自己先打招呼,小孩就會跟著打招呼。就像現在你不想讓小孩用3C產品,大人勢必就要先放下手機。」 

他從小看著父親寫劇本、讀書的背影長大,也會拿著書在身邊一起讀。耳濡目染的場景不在片場,而是家裡客廳。「我爸很喜歡租錄影帶回家看,所以我從小看過很多亂七八糟的電影,是很多人大學才會看的片子。那時候全家一起看,如果有限制級畫面,我爸負責把我眼睛遮起來。」 

兒時的親子追劇看片時光中,吳定謙對史蒂芬史匹伯早年的電視作品《驚異傳奇》印象特別深刻,科幻故事與好萊塢特效,讓他大開眼界,「有一集是一台火車把軌道上的老房子撞爛,那個年代沒有電腦特效,我看到的時候就覺得天啊!這怎麼做的?現在回想起來,也許是讓我覺得戲劇很有趣的起源吧。」 

然而真正走上戲劇之路,卻是誤打誤撞的結果。讀高三時成績起起伏伏,沒有什麼非念不可的偉大志願。有天學校做性向測驗,他的結果落在空白,這讓吳定謙相當震驚,「空白的意思是沒有這種科系,那時候我想,哇靠,現在我該認真想想未來的事了。」後來順利申請上台大戲劇系,也只是想著能上什麼學校就唸什麼,沒有將戲劇當成人生方向。 

 

父子一起踏入舞台劇,開啟人間條件系列 

「我讀大學前,我爸就說,大學不是決定人生要怎麼走的地方,如果唸一唸覺得不適合,想要重頭再來也可以。」雖然爸媽對他的選擇沒有表示意見,爸爸也沒有以前輩姿態提點。但有趣的是,吳定謙成為戲劇系小大一的同時,綠光劇團也開始製作《人間條件》。「那是我爸第一次做舞台劇,也是我第一次參與舞台劇,我們一起踏入這個新的領域,覺得蠻好玩的。」 

《人間條件》系列演出後迴響熱烈,成為台灣的國民戲劇,幾乎每一次上演票房皆迅速完售。吳定謙也從《人間條件一》的排練助理做到《人間條件七》的執行導演,和吳念真從父子變同事,合作愈來愈密切。「人間條件是以他的劇本為出發,我當執行導演想的是怎麼把畫面或表演設計出來,排完戲他還是會看過做微調。」他認為和爸爸共事一直很順利,主要原因是彼此都知道戲劇沒有標準答案,在工作上能夠理性溝通。 

對他來說,以前住在家裡可以半夜一邊看電視一邊跟爸爸聊天,自從十年前搬到外面住,父子反而在工作場合較有機會碰面。吳定謙笑稱是以工作之名順便進行家庭交流,當然還是很常被吐槽。「他每次都消遣我說:你們戲劇系是專業的,我只是會計系畢業的。」想像兒子長大後也選擇戲劇系會怎麼樣?他說:「我應該也不會告訴他該怎麼做,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 

 

成為新手爸爸學育兒,笑稱都是現世報 

兩年前兒子「啾寶」出生,升格當阿公的吳念真開心的不得了,還會用娃娃音跟孫子講話。對新手爸爸吳定謙來說,則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牡羊座的啾寶敢闖敢衝,在公園不吝主動靠近陌生人,唯獨不愛吃飯,時常為了吃飯讓他傷透腦筋,笑稱是現世報。「聽說我小時候也很不愛吃飯,可能是家族遺傳。我太太比較不會強迫小孩,但我內心過不去,就會負責餵他。」 

孩子到了terrible two (可怕的兩歲)的年紀,開始表達主見,往往讓父母束手無策。吳定謙會上網看育兒文章,想辦法好好溝通。「最近我兒子在哭的時候,我就會跟他說,我知道你現在發展杏仁核,沒有辦法接受被拒絕⋯⋯」此外,他很常帶兒子參加親子活動,自己也樂在其中,感覺重新探索一個人的成長過程。育兒過程中,吳定謙也體會到這個世代父母的茫然,可以選擇的太多,反而不知道該從何做起。「我們也更清楚父母只是一個輔助的角色,是他人生中短暫的照顧者,不是幫他決定未來的人。」

2023-07-28-1690508833.jpg

 

成為父親後,回頭看父親。同樣踏上戲劇之路的吳定謙很少聽到吳念真當面稱讚自己,往往要透過訪談或其他人口中得知。「我們的共同點是不太容易把讚美的話聽進去,他有沒有稱讚我,我不是那麼在意,這一輩子有把父子當好就好。」 

問他怎麼形容這位亦父亦友的爸爸,吳定謙沉思了好一會兒,這次不再吐槽,略帶感性的說:「他很像麥田捕手,給你一片麥田,讓你自己去看一看。你快掉下去的時候,他會想辦法過去接住你。我希望自己也是這樣的爸爸。」 

 

照片:吳定謙 提供

 

封面故事3

「我能擁有現在這一切,都是從父親這句話開始的」謝哲青:父親用他的生命,形塑了我的人生

為了分擔父母的經濟壓力,謝哲青從高中開始半工半讀卻受到父親反對,從此造成父子間的疏離,但父親的言行仍深刻影響著他的人生之路。

6374.png

文/ 謝哲青

為了分擔父母的經濟壓力,謝哲青從高中開始半工半讀卻受到父親反對,從此造成父子間的疏離,但父親的言行仍深刻影響著他的人生之路。

我高中一年級就出外打工,主要是想分擔父母親財務的重擔。當時家裡因為某些因素,經濟壓力很大,氣氛也因此變得沉重。貧窮夫妻百事哀,從那之後,就常常看著父母親因為錢的事情而煩惱。也許,是想逃避家裡的低氣壓,也或許是想讓自己有所貢獻,我告訴自己:想辦法外出去打工吧!

我的母親非常贊成我外出工作,因為或多或少可以緩減經濟負擔。但是,父親卻出乎意料的反對。當時,我在知名火鍋餐廳有正職工作,每天工作時間從晚上9點到凌晨4點,回家休息一下後就去上學。從服務生到廚房菜口,很累,但每個月薪資連同津貼,有22K,以二十年前的物價水準,算是優渥。每月5號,我把收入的一半交給母親,另一半則自己留著,我有我的想法。

 

打工造成父子心結

父親對我半工半讀始終很有意見。雖然他年輕時也是苦過來的人,卻總覺得小孩子若不好好念書,一輩子都不會有出息。特別是我從小到大,課業並不出色,父親便覺得孩子更應該把心思好好放在學業上,不應該這麼小就工作。對於打工的事,他起先默不作聲,不發表任何意見。雖然知道父親把話悶在心中,一時之間,我也不知道如何面對,就這樣冷處理一段時間,錯誤的以為時間能解決一切。

直到某天放學回家,約略整理、準備出門上班之際,父親把我叫到房間,神情凝重。雖然,這個場景在心中已經預演了無數次,但是,真正面對時,腦中卻一片空白。我不發一語的站在他面前,而父親只是看著我,沉默對峙了許久。父親的眼中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黯淡,摻合些許的怒意與疑惑,我想,那應該是「失望」,我彷彿讀到他眼裡寫著:「這個孩子怎麼會這樣?」讓父母親失望,總是件可怕的事。

 

先要知道自己不要什麼

回想起來,從小到大,我總是讓家人生氣,總是讓家人傷心,總是讓家人失望。

終於父親開了口。他說:「你可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但是你先要知道自己不要什麼。」說完,他搖搖頭,叫我出去。

當下的我,幾乎毫無反應,轉身出門就趕著去工作。任何一位飛揚灑脫、盛氣霸道的青少年聽了這些話,應該都會萌生「我只是出去掙我想要的東西,難道不對嗎?」之類憤怒偏激的想法。但父親自此之後,對我的所作所為再也沒說過一句話,彷彿是放棄這個孩子一樣。他的失望,溢於言表。父親的落寞,從沒說出口,但是,我總可以從他無奈的背影,解讀他不願意透露的心事。

只有一次,我回了一句:「我不會做出讓你們失望的事。」空口無憑,毫無分量。往後的十幾年,我嘗試以行動向父母親證明。儘管我再怎麼努力,卻永遠達不到家長對孩子的期望。

即使,父親不了解我,但他卻似乎知道我即將面臨的人生。他知道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他要我思考「自己不要什麼」。我把這句話放在心中,十幾年過去了,當我踏上一次又一次的旅程,我總是在移動中思索:「到底我不要的是什麼?又在追求什麼?」

沒有答案。我只知道,我渴望另一種生活,不要像他們過著為錢所苦的日子,因為經濟財務窘迫,破壞了家庭最基礎的親密和諧。那不是我要的生活。我愛我的父母,但他們的人生,不是我想要的。

 

正直卻一窮二白

我的原生家庭並不和樂圓滿,但也因此,我更認為不該自私的只為自己。更何況,我的父親雖然很沉默寡言,雖然不懂得如何直接表達他對我們的愛,但,他對於「家」,始終負責。有次我跟媽媽吵架,父親一句話也沒講,就要我跟他去散步,我以為他會痛扁我,結果散步一圈後,回到家,他只對我說:「以後對我的女人客氣點。」不是跟我說「你媽」,卻是說「我的女人」。這樣的一句話,頓時讓我覺得父親超級有男子氣概,在他身上看到責任。

回到父親的那個時代,70年代,台灣建築業榮景可期,很多人為了承攬工程,不惜私下收紅包。我父親所服務的單位,當然也會有不少廠商主動奉上油水,我親眼看過許多次,父親永遠就是拒絕。為了這件事,父母親不知道吵了多少次;即使到了現在,有些親戚朋友還是會對我嘲笑父親,說:「你爸真笨,年輕時多弄幾棟房子,你們家現在就不會這樣啦!」

我也曾問過父親,關於與承包商之間利益輸送的是是非非,但父親總是淡淡的告訴我:「如果我們收了錢,那我該怎麼管理?萬一廠商偷工減料,那許多人一生的積蓄就成了危樓!」所以,父親堅持公開招標,任憑富貴黑白,都要扎扎實實的審核工程,是否合格。

也因此,我們家一窮二白,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沒有利益的私相授受,也沒有節令的禮尚往來,最後,還落得不近人情的嘲笑批評。

但我父親始終如一,或許在許多人眼中,他是一個失敗者。不過他就是這樣一板一眼的人。這就是我的父親,我最佩服的父親。

 

瑣碎而不起眼的往往留下痕跡

或許,在個性上,我和父親有幾分相似。小時候,親眼看過許多次,父母親為了家計爭執衝突,當時不懂,現在回想,覺得父親很了不起。我想,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吧!我們不見得會遇上戲劇性、衝擊性重大的事件來改變人生,往往留下痕跡的,可能都是些看似瑣碎而不起眼的事物,但就是這些細節,讓我們慢慢變成自己,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要讓未來的自己就定位。

人,是一點一滴形塑起來的,社會形塑我們,我們也透過所行所言所為,形塑自己。我想,這就是父親告誡我那句:「你可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但是你先要知道自己不要什麼」的貫徹。而我在伊利安查亞的雨林裡,在吉力馬札羅的坦途中,在諸多登山前輩的身影上,總是會想起父親所說的,你不知道你要什麼,但得知道你不要什麼。

進了媒體圈之後,父親說的那句話,變得愈來愈深刻。

就在我剛在電視圈受到注目的初期,一次返鄉與家人相聚,回程北上時,父親送我到車站。臨行前,寡言依舊的他,突然正色的看著我:「青青,你不要覺得自己已經是誰!你可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你要知道,你不要什麼。」停了一下,他又叮嚀一句:「謹言慎行。」

我在暮色四合中,凝視父親轉身離去的背影。

十多年後,再聽到這句話,意思完全不一樣。而我很慶幸的是,我可能沒有走在他期待的路上,但我始終記得他的教誨,努力,別讓雙親失望。如今回頭思索,我能擁有現在的一切,其實,都是從這句話開始的。


謝哲青,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攀岩、登山家、文史學者,也是知名旅行家,著有《走在夢想的路上》、《鈔寫浪漫:在這裡,世界與你相遇》、《星空吟遊》等書。

 

 

 

封面故事4

陳怡嘉:親愛的爸爸,我讓您流過很多淚、操過很多心,卻永遠不會忘記,您教會我的這些事

您從小家境不好,看著奶奶辛苦拉拔孩子長大,讓您一心只想改善家裡的環境,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您省吃儉用,把賺來的錢都無私與家人分享,家裡的一鍋一碗、一張椅子、一台電視都是您辛苦攢下,您從不計較兄弟手足間付出的多寡,待父母盡孝,待手足親厚,您讓我知道「百善孝為先」是德行之本,明白家的價值和依靠。

15531.png

文/ 陳怡嘉

我讓您流過很多淚、操過很多心、生過很多氣、費盡很多唇舌,或許至今也從未放心。我也依然記得,當年我出嫁時,從四樓佛堂走到一樓門口,都還能聽到你悲至心底的哭泣。

親愛的爸爸,謝謝您帶我來到這個世界,努力成為我們的靠山,用您的智慧伴我度過風風雨雨。謝謝您當我的爸爸,您是我最重要的導師,最安全的依靠。

爸爸,我想跟您說……

這世上寫媽媽的文章好多好多,寫爸爸的卻好少好少。媽媽給我們溫暖的撫慰,細語綿長中都是愛與無微不至,但因為嚴父慈母的傳統家庭模式,讓父愛或許不那麼顯而易見,但辛苦的爸爸們卻是一個家裡最重要的棟梁支柱。

親愛的爸爸,我想跟您說:您辛苦了,謝謝您在我成長過程中,教我最重要的三件事,那是「善良、堅毅、孝順」。

 

因為「善良」,所以慈悲,學會捨得

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是您講了一個年輕時的故事。當時家境不好的您正在創業階段,身無分文,那天,伯父唯一一次給您400元,特別珍貴。您看到報上有則新聞:一位住在新屋的年輕人剛退伍回來,隔壁鄰居失火,他奮不顧身就跑去救人,結果傷勢嚴重,家裡卻沒錢可以醫治,您於是把200元寄給他;又把另外的200元也寄給報上刊登的另一位住在復興郷的婦人,她因為難產,命在旦夕。

當時媽媽說:「我並不反對做這些事,只是現在連小孩的牛奶都沒辦法買,要做,以後再做也不遲?」您說:「人家比我們更需要錢,我們可以忍一忍就好,但對方正在水深火熱中,不能不幫忙!」您回憶說:「最後,那個捨身救火的青年,在寄錢給他時就已經往生了,他的父親寄回了200元並寫了一封滿滿三頁的信來道謝。以當時的處境,400元對我們是多麼重要,但一路走來,自己覺得很快樂,還有小孩都配合懂事,付出就有意義。」

那時您還列舉了很多可以幫忙的事與心願,包含:幫困苦的人辦後事、修路,乃至捐救護車等等,都令我嚮往,我因此也期待自己成為一個有能力守護別人的人。

是您開啟了我對這世界的理解,也讓我發現生命的意義:人生並不是只為了追求自己的享樂而活,倘若能在別人痛苦時扶他一把,才有更高價值。

在這之後,我看到了社會的冷暖,也遭遇許多不順心的事,但您提醒我「放下那些不如意,把別人的傷害善解為無心之過,並且盡可能行善造福。」當我成為老師以後,您更是分享小時候遇到的良師、劣師,不斷提醒我要好好教書,不要大小眼,您說「每天站在講台的每一分鐘,都是幫助別人的機會。」

長大後,我逐漸明白善良必須有界線,但我感激您教導我善良的價值,善良讓我同理世事,知足包容,讓我在挫折時,不心生怨懟,不與人計較鬥爭。善良也讓我瞭解此生的意義,倘若有點能力,要無畏分享,而且不會因此失去分毫,反而更加富足。

2019-08-05-1564972974.jpg

「堅毅」可以創造一切

爸爸從無到有,白手起家,一路非常非常辛苦。有記憶以來,爸爸穿著白色背心在悶熱工廠裡,日以繼夜修機台、蓋名片盒,以及不分晴雨寒暑,開著貨車搬貨的身影,都深深烙印心中。

經濟的重擔從您小時候就落在肩上,成家立業後龐大的開銷,更是讓您每個月都咬緊牙關,到現在都不敢退休;爸爸每日勤奮努力,讓我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拚出了衣食無缺的安穩幸福。

在高三時,覺得前途漫漫,特別辛苦。有一天,您把日曆上的一段話撕下來送給我,那是「只要有路,就不怕路遠!」還說:「靠山山倒,靠人人老,靠自己最好。」這些話恰是您堅毅精神的寫照,也成了我的鼓勵。後來,當任何我想等待援助的時候,都因為有您做典範,而能堅強起來!
 

真正的孝道,需一生努力實踐。

您從小家境不好,看著奶奶辛苦拉拔孩子長大,讓您一心只想改善家裡的環境,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您省吃儉用,把賺來的錢都無私與家人分享,家裡的一鍋一碗、一張椅子、一台電視都是您辛苦攢下,您從不計較兄弟手足間付出的多寡,待父母盡孝,待手足親厚,您讓我知道「百善孝為先」是德行之本,明白家的價值和依靠。

高中時,您要我牢記兩個觀念,至今仍不敢忘。其一是「你一天之中,有沒有想到父母一次?你在學校上課吹冷氣的時候,或是吃飯休息的時候,有沒有想到此刻他們正在過著什麼生活?」

在這之前,坦白說,我一出門就很少想起爸媽,遇到挫折也總是自己在那傷春悲秋,但這段話卻讓我幡然醒悟。當我難過時,會想到爸媽是何等辛苦支持著我,而我的一點挫折根本不算什麼;當我享樂時,也想著爸媽享受不多,應該多與家人分享。

您教我的第二件事是「最好也最難的孝道,不是給父母山珍海味、榮華富貴,而是讓父母想到你時,會安心、會微笑。」

您說給父母外在物質享受卻讓父母擔憂,依然不是孝順,孝順是讓父母發自內心的寬慰。事實上,要讓父母寬慰比給他們物質享受,難上許多許多,真正的孝道,需一生努力實踐,那一刻,我理解「為人父母的炫耀不是炫耀,而是辛苦一輩子的滿足安慰。」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身體力行

如果說「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身體力行。」那麼,我要謝謝爸爸您在這些年的始終如一,您用長久的時間證明給我看,「善良、堅毅、孝順」是一個人最好的底氣,也讓我知道這三樣品德就足以讓我傍身,抵抗風雨。

我的成長過程並不順遂,還總是幼稚不成熟,讓您們很煩心。記得國中叛逆期時,您們特意每週帶我和弟妹去景點走走、上館子談心,但我總是不領情,總是表情不屑、出言不遜,讓您們失望又傷心。我曾兩度成績大起大落,為了東山再起,高中那三年我緊繃嚴肅,眼裡只有讀書,無暇其他,但您們全然包容,百般退讓。

我讓您流過很多淚、操過很多心、生過很多氣、費盡很多唇舌,或許至今也從未放心。我也依然記得,當年我出嫁時,從四樓佛堂走到一樓門口,都還能聽到你悲至心底的哭泣。

親愛的爸爸,謝謝您帶我來到這個世界,努力成為我們的靠山,用您的智慧伴我度過風風雨雨。謝謝您當我的爸爸,您是我最重要的導師,最安全的依靠。

 

爸爸您辛苦了!我愛您,祝您父親節快樂!

也以此文,祝全天下辛苦的爸爸們,父親節快樂!

小嘉 敬上


每一個成功學生的背後,都有一個人生導師!」

我是嘉嘉,我陪你更強!

FB專頁「女王的教室 國文老師陳怡嘉」

LINE@「女王的教室」群組,歡迎提問。

 

Photo ByPexels
數位編輯:黃小羽

headerLogo.pngsubLogo.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oufat 的頭像
    chioufat

    chioufat的部落格

    chiouf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