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健康網》把握孩童青春期轉骨關鍵 中醫揭3時期進補調理方法

2023/07/31 17:00  自由電子報

phpsJ7I36.jpg

中醫師表示,當孩童進入青春期,第二性徵發育時,就是評估是否應該轉骨進補調理好時間,會透過觀察期、轉骨準備期、轉骨加強期協助轉骨進補。除中醫調理外,日常也要多運動、適當日照、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及減輕壓力,並搭配按壓合谷、湧泉、足三里與三陰交等穴位,能促進生長發育;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年來因環境荷爾蒙、營養等因素,孩童青春期的時間有明顯降低年齡趨勢。雲品中醫診所中醫師王敏穎表示,當孩童進入青春期,第二性徵發育時,就是評估是否應該轉骨進補調理好時間,會透過觀察期、轉骨準備期、轉骨加強期協助轉骨進補。除了中醫調理,日常也要多運動、適當日照、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及減輕壓力,並搭配按壓合谷、湧泉、足三里與三陰交等穴位,能促進生長發育。

王敏穎在臉書粉專「雲品中醫診所」發文指出,女孩在8歲前出現胸部發育,長出陰毛、腋毛等第二性徵;男性在9歲前,出現陰毛、腋毛及睪丸、陰莖體積有增大等現象,可至兒童內分泌科門診就診,由醫師判斷是否有性早熟跡象。

王敏穎表示,發育前的國小兒童每年長4-6公分是正常的,青春期啟動後生長速度會大於6公分,女生在初經來潮前1年、男生在變聲前1年會達到身高衝刺的高峰,根據青春期發動和身高成長的速度,在協助孩童轉骨上,大致可分成3個時期,如觀察期、轉骨準備期、轉骨加強期:

觀察期:

第二性徵未出現,一般女生8歲前、男生9歲前,身高1年增加未達6公分。脾胃為後天發育之本,脾胃主導人體的消化吸收與氣血的循環,脾強胃健則可增強營養的消化吸收,將有助於生長發育。

轉骨準備期:

第二性徵出現但初經未至或未變聲,身高一年增加約6-10公分。若提早出現性早熟跡象,或骨齡明顯超前,從中醫觀點來看多半屬「陰虛火旺」或「肝經濕熱」體質;宜滋陰瀉火,或針對如體重過重等濕熱體質清熱祛濕,使身體回到陰陽平衡狀態,延緩性早熟速度。

轉骨加強期:

初經來潮或已變聲,至身高穩定約莫還有2-3年時間。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且腎主骨,腎主藏精,而精能生髓,髓居於骨中,骨是依靠骨髓得到充養而強壯。因此也就是骨頭的發育與腎的關係最大,因此腎氣的盈虧,主導著發育的優劣。男子應重補腎益氣,女子則應重調肝養血。

phpKFQpYe.jpg

中醫師表示,跳躍性的運動,如跳繩等,可刺激腿部生長板活化,助益腿的發育;圖為情境照。(圖取自xframe

按壓4穴 能促進生長發育

王敏穎提醒,轉骨除了中醫調理外,日常作息也要掌握6要點。另外,透過穴道按摩亦可幫助生長,像是按摩合谷、湧泉穴,足三里穴與三陰交,平日每個穴位每次至少按摩30下、每下持續3秒鐘,利用經絡中的氣血運行,促進生長發育。

1.適當運動:

尤其跳躍性的運動,跳繩、打籃球、羽毛球,可刺激腿部生長板活化,助益腿的發育。

2.適當日照:

適當的日照可加速體內維生素D3的合成,改善血液中鈣、磷代謝,促進生長發育。

3.均衡飲食和營養:

發育期骨骼成長需要大量鈣質,含鈣質的食物有牛奶、小魚乾、蛤蠣、紫菜等。還有足夠的蛋白質,魚、肉、蛋、奶、豆類。青少年因肌肉量增加,需要大量補充鐵質,食物可選擇瘦肉、蛋黃、綠色蔬菜來攝取。減少上火食物或促進濕熱體質惡化食物的攝取,例如烤、炸、辣食物,零食、高糖份精緻澱粉或甜食飲料的攝取,都應該節制和限量。

4.適量維生素的攝取:

胡蘿蔔素可以轉換成維生素A,能幫助骨骼與牙齒的發育。

5.充足睡眠:

睡眠時會分泌生長激素,尤其入睡後的1小時即開始分泌,10點至清晨4點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與長高有密切的關係,所以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6.減輕壓力:

保持愉悅心情。心情愉快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現代心理學研究,精神經常處於緊張或壓抑的狀態,如憂鬱、焦慮或急躁,會使大腦功能紊亂,導致生長激素、胰島素分泌失常,對生長極為不利。因此生長發育期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才可幫助身體長高。

https://www.facebook.com/YunPin99/posts/662132195932218?ref=embed_pos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oufat 的頭像
    chioufat

    chioufat的部落格

    chiouf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