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plus.全球觀測站】家有青少年 別貼標籤
2023/11/08 05:30 自由時報
青少年的壓力來自於增齡後社會對之期待的改變,包括同儕眼光等所增加的壓力。(圖/達志影像)
文/駐歐特約記者胡蕙寧
幾個英國媽說起家中的青少年不是搖頭哀嚎就是頻翻白眼。一個媽媽說,女兒脾氣詭異到已經送去看心理諮商師;另一位則說跟兒子只剩互吼,完全無法溝通。
青春期是在20世紀中期,因經濟大蕭條與高中成立的背景,才被定位為介於兒童與成人之間的一個階段。青少年的壓力不只來自於脫離童年的被迫成長,也來自於增齡後社會對之期待的改變,包括同儕眼光等所增加的壓力。
英國部分地區,滿16歲就可以合法申請國宅、離家獨立生活。但一般英國離家獨居的年輕人約在19歲左右,很多因經濟因素到30多歲還無法離家獨居,也持續增加中。
〈家長必知〉睡眠不夠 影響情緒
科學界認為大腦在10至24歲之間的發展會改變腦結構、情緒跟行為,進而影響未來的一生。
腦專家認為睡眠在這段時期尤為重要,即使睡眠週期在青少年期會出現明顯的更動。多數家長發現青少年普遍晚睡晚起,如果平常忙上課跟功課,讓他們在週末好好補眠,可以填補生理上的需要。
睡眠還牽涉到難度最高的手機、電玩等的限用時間。由於青少年特別重視交友,智慧型手機更讓他們可隨時隨地互動交流,享受初當成人的快感,但也因此增加了社交壓力。所有家長都知道家裡的青少年老是捧著手機入睡,還整夜開機,一有聲響就起身回應。過度使用手機等3C產品不但會影響睡眠,進而影響情緒跟健康。家長應該跟家中的大孩子溝通,至少在睡覺時關機,好好入眠。
為了青少年的睡眠,英國科學家跟心理學家還起過口角,爭議是否該在國高中時期讓這些少年晚1到兩個小時上學。問題是英國的中學約8點半入校,9點開始第一堂課,再晚點上學將嚴重影響到家長的上班時間,所以專家吵歸吵,家長才不會為了青少年的睡眠而支持這種更動。
〈父母態度〉易位思考 同理孩子
英國家庭裡青少年跟父母對峙的比比皆是,一位英國媽媽說她15歲的女兒動不動就哭,一邊哭一邊跟爸媽吵,情緒完全隨荷爾蒙波動,毫無理性可言。專家給她的建議是要培養同情心,想想自己青少年時是什麼樣子,別輕易對這些大孩子們下「情緒化」、「自私」或「做不了好決定」的標籤。
專家請父母試著用21世紀青少年的角度來看世界,這是個愛冒險的年齡,尤其跟朋友在一起互相鼓動後,學著吸菸、喝酒、開快車、甚至打藥都可能。父母別忌諱談這些問題,要傾聽孩子的心聲,用平等、開放的心胸讓下一代知道某些行徑的風險跟分寸才是上策。
腦研究專家表示,青少年是學習與創造力蓬勃的時期,但壓力過大的環境對腦發展,可能會有不良的影響,進而影響心理健康。
據研究75%的精神性疾病都起始於18歲之前,家長要注意這段期間孩子的壓力來源與解壓方式。我當社區義工就遇過一位問題青少年天天吸大麻解壓,研究顯示青少年大量使用大麻,會嚴重影響腦部的學習、記憶與認知能力,在他的身上確實已顯示出這類負面的影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