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上半年兒少保護案較同期增2成5 4步驟取代打罵教育
2023-11-11 10:58 聯合報/ 記者張已亷/屏東即時報導
屏東統計自今年1至6月,共有452案兒少保護案,相較於去年同期增加23.84%,其中未滿6歲的保護案件,有些是因無法忍受孩子哭鬧聲而動手施暴,社會處建議家長4步驟來取代打罵。圖為協助孩童處理情緒示意圖。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屏東統計自今年1至6月,共有452案兒少保護案,相較於去年同期增加23.84%,其中未滿6歲的保護案件,有些是因無法忍受孩子哭鬧聲而動手施暴;社會處表示,當父母面對孩子哭鬧的情緒時,建議可採取「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協助孩子覺察表達情緒,並釐清原因」、「用舉例說明取代說教」、「引導孩子思考解決方案」等4步驟,幫助孩子解決情緒問題。
社會處表示,面對孩子的哭鬧情緒,父母的身教重於言教,想要一個情緒穩定的孩子,父母應該先穩定情緒。以下詳細介紹4步驟,首先,需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堅持在某些點時,他會覺得父母都不聽他說,覺得大人只想要叫他妥協、無法理解他,於是會開始反抗、對立、尖叫、大哭,這時父母不應急著告訴孩子「不要哭」、「男兒有淚不輕彈」,而是該同理孩子的情緒,。
接著是釐清原因,父母可以用語言讓孩子辨識自己的真實感受,協助孩子覺察與表達,例如「看你哭得這麼傷心,你一定很難過,對不對?」回應孩子的感受,並協助他正確表達情緒。
第3步驟則可用舉例說明取代說教,很多固執的孩子,當聽到「不行」、「不可以」的時候,就會哭鬧,可以跟他說「媽媽以前也有過這種感覺,我也不喜歡」,等他情緒冷靜下來,再給孩子講個例子,讓孩子從故事裡面去學習。
最後為引導孩子思考解決方案,等孩子情緒緩和下來,引導他調整認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擾的事情,例如:「玩具被姐姐用壞了,你覺得很生氣,但你打人也不會讓玩具恢復原狀,我們一起想一想有沒有什麼方法,好不好?」和孩子一起想解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