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翻轉了誰?貧富階級仍深刻影響…有錢人家小孩進頂大機會更高
2023-11-14 11:49 聯合新聞網/ 《商周出版》/提供大學生
圖為台大校園外觀及學生。記者曾原信/攝影
台灣行政院於今年6月通過了「拉近公私立學校學雜費差距」方案,預計自2024年2月起補助私立大專院校生學費一年約新台幣3 .5萬元,相當於彌補公私立學費差距的7成。此項政策再度引發各界議論教育資源分配的公平性。
行政院認為,許多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的學生,反而就讀收費高的私立學校,縮小公私立學雜費差距,可降低社會不公平,落實教育平權。但在野黨質疑,這是執政黨在2024年總統與立委大選前的「大撒幣」騙票政策。
「家戶所得與進台大機率」測試,是參考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林明仁,與學生沈暉智的研究論文〈論家戶所得與資產對子女教育之影響〉中的數據製作而成,他們取得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的家戶報稅資料,串連子女就學資料,分析1993~1995年出生的學生入學與家戶所得情形。這是台灣第一次以數據佐證,父母的資產影響了子女的教育機會和資源。數據分析結果發現,有錢人家的小孩進入台大和其他頂大的機會更高,獲取的資源也更多。
什麼是頂大?
一般來説,是指教育部於2005 ~ 2017年所訂「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中,給予重點經費補助的大學,該計畫旨在提升國內研究水準、建設世界級的頂尖大學。根據2011公布執行計畫審議結果,共計12所大學,包括34個研究中心獲得補助,依獲得補助之規模排序依次為:台灣大學、成功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現已與陽明大學合併為陽明交通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陽明大學、中興大學、長庚大學、政治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台灣師範大學。
林明仁教授與學生觀察研究數據之後,分析出4個特殊現象:
現象1:富人小孩進台大機率,是窮人小孩的6倍
表1。圖/《商周出版》提供
這份研究資料裡,51%的台大學生來自前20%所得最高的家庭,即家庭所得在80~100百分位。研究發現,所得前70百分位家庭的子女,進入台大的機率大約在1%左右,而所得超過70百分位後,子女進台大的機率也逐漸升高;到了90百分位之後,子女進台大的機率突破5%,甚至達6%。顯示家庭所得愈高的家庭,子女進入台大的比例也愈高。
現象2:頂大學生的家戶所得分布偏高
表2。圖/《商周出版》提供
台大學生的家庭年所得中位數約為150萬元,高於全體公立大學學生的近110萬元,更遠高於私立大學學生的約100萬元。如果將國內大學依名次排列分析也會發現,學生家戶所得的中位數也由高漸漸降低,顯示有錢人子女進入頂大的機率比窮人小孩高。
經濟學者林建勳解釋,即便社會貧富階級差距很大,但如果貧富階級可以上下流動,代表努力就會有收穫;如果階級間完全無法流動,出身不好註定一生貧困,就可能讓人不去努力投資自己,造成整體社會的負面循環。
現象3:富人子女進入前20名大學比例高
從表3可以看出,如果將台大換成全台前5名、前10名、前20名大學,也有同樣的現象:愈有錢人的子女進入頂大的機率明顯愈高。
表3。圖/《商周出版》提供
有錢人上頂大機率較高的現象,其實不只發生在台灣。林建勳舉例,美國哈佛大學公共經濟系教授拉傑.雀蒂(Raj Chetty)等人研究指出,美國收入在90百分位以上家庭的孩子,進入大學的比例達8成以上;收入最底層10百分位家庭的孩子,有大學學歷的比例僅有3成。
即使現在已實施「扶持弱勢與偏鄉學子」的繁星計畫等多元入學方案,情況雖有減緩,但貧富家庭孩子上頂大的機率仍有極大差異。
現象4:資源較多的學校,學生經濟狀況較好
從表4可以發現,上台大、陽明等學校的學生家庭背景較為富裕,但這些學校在每個學生身上的平均支出反而最多。然而,上私立學校的學生大多家庭經濟狀況不如頂大生,在校平均分配到的資源也較少。此現象凸顯政府在教育資源配置上,有「反向重分配」的狀況,也就是「背景好的學生反而更有機會得到資源補貼」。
表4。圖/《商周出版》提供
為了讓更多人接受大學教育,台灣教育制度走向廣設大學,再加上少子化,所以2001年後,幾乎人人有大學可讀。
然而,經濟狀況較差的家庭,孩子上好大學的機率低,多數得去上學費較高的私校;私校的補助又相對較公立學校少,不僅就學負擔大,因為私校排名較差,出社會找工作也缺乏競爭優勢,形成「大學學歷貶值」。
《戰爭與我們的距離》。圖/商周出版提供
「學歷貶值,加速了世代不均等,」清華大學台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明蕾提出,廣設大學後,父母都希望讓孩子念大學,即便私立大學學費昂貴,許多低所得家庭也會讓孩子申請大學就學貸款。這些學生一畢業便背債,但他們在大學真的能學到東西?也許當初的政策方向沒錯,但產生了沒有預想到的副作用,而教育部提供的學校資源分配方案,並無法解決「世代不均等」問題。
本文節錄自〈戰爭與我們的距離〉,《商周出版》提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