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由廣場》國中生之死 兒少修法方向是保護了誰?

2023/12/29 05:30自由時報

◎ 劉偉誠

近日發生國中生遭彈簧刀揮砍致死乙案,身為司法實務工作者,不禁要問:這幾年對兒少事件的修法,是否過於向「保護」傾斜?

少年事件處理法於民國一○八年進行大幅度修正,針對七歲以上未滿十二歲的兒童觸犯刑事法律,本由少年法院處理,修正後,僅交由教育、社政體系協助,司法單位不再介入。而過去我們所稱的少年「虞犯」(現在叫「曝險」,白話言之,就是「可能會走向犯罪之高度風險」)中幾個態樣(例如經常與有犯罪習性之交往、參加不良組織、經常逃家經常出入不當場所者,也從少年事件處理法拿走了。另外,無正當理由攜帶刀械者等態樣,原本直接由少年法院處理,修法後,則先由少年輔導委員會(各地方縣市政府設立)介入,經評估有必要者,才送交少年法院處理。

又自一一三年一月一日起,所增訂少年事件處理法第十八之一條至第十八之八條少年移送前程序,開始施行。本係為落實少年事件處理法明定少年法院對於少年事件有先議權,貫徹保護少年優先之少年法之精神,以往由檢察官簽發拘票拘提少年之做法,將改由少年法庭法官核發同行書以同行移送前之觸法少年。移送少年法院前,對少年之搜索、扣押、監聽等強制處分程序,亦改由少年法庭處理。然:少年法庭裁定移送檢察官前,並不屬犯罪偵查程序,僅為保護程序中少年觸法事實之確認,且少年法庭法官對少年犯罪,無指揮偵辦之權限。

是此一連串修法,卻忽視了近年犯罪集團大量吸收在學少年,造成學校管理及社會治安之難題,更不得不慎重審視。

報載行兇少年疑似被犯罪集團吸收,多次攜帶器械到校,形成校園不定時之炸彈。我們在企求現行法律規範保護的同時,也應讓孩子知道如何趨吉避凶、明哲保身;我們希望孩子堅持做對的事,但也盼能思考、選擇避免正面衝突的方式,以保全自己,既未能遠離這些「不定時炸彈」,不妨暫時深蹲,思忖怎麼往更高、更好的地方躍去。

(作者是苗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

 

師怨校安檢查難執行 劉和然:被法令綁住就該檢討

2023-12-29 17:18 聯合報/ 記者江婉儀/新北即時報導

國中生之死 前主播:少年法到底應該扮演什麼角色?新北市政府今召開新北市強化校園安全網絡專家諮詢會議。記者江婉儀/攝影

國三生被刺死案引發討論,新北市政府今召開新北市強化校園安全網絡專家諮詢會議,副市長劉和然在會後受訪表示,被法令制度綁住就該檢討,這是第一次開會,校長、老師都有提出建議,包含補強人力等,會再開內部會議,盡快協助學校處理這些問題。

有自稱是事發學校的學生在Dcard發文,昨天一早學校對面停3輛警車,「不斷有8+9聚集、叫囂」,「我們明明不是加害者,也不是被害者」。劉和然表示,校內要馬上恢復平靜,需要花點時間,團體諮商及目睹者諮商同步進行中,因事發後對該班衝擊很大,也立即調整教室,事發教室如何安排會與學校再討論。

劉和然說,警方會加強校外輔導,也謝謝學校老師們做各種協助跟服務,市府力量會全部進入學校幫忙,短期內要讓干擾降到最低,希望讓學生們盡快回到平靜。

針對全台矯正學校數量少,劉和然說,下周二去行政院時也會討論,制度建構是全國性問題,既然學校是零拒收,那中介機構也是一樣,量的部分就是中央考量,需求到底有多少,未來要如何把事件降到最低,都會帶到中央去討論。

至於校安檢查問題該如何解決,劉和然說,在學生輔導與管教辦法中,為保障學生隱私權,在檢查攜帶物品部分,要求陪伴人員數量多,難以落實,剛剛在會中有老師提到希望提供工具使用,若被法令制度綁住就該檢討,該如何調整,讓隱私權跟校園安全達到平衡,也會建議。

國中生之死 前主播:少年法到底應該扮演什麼角色?新北市政府今召開新北市強化校園安全網絡專家諮詢會議。記者江婉儀/攝影

 

國中生之死 前主播:少年法到底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2023-12-29 08:33 聯合報/ 記者德宜/台北即時報導

國中生之死 前主播:少年法到底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新北市校園衝突事件引起各界重視,該校近日白天有員警駐守。本報資料照片

校園衝突事件造成1國中生死亡,引起全民恐慌和憤怒,不少民眾質疑媒體不敢揭露加害者身分。對此,前主播蕭彤雯在臉書以韓劇「少年法庭」為例,她表示,南韓有少年法保障,同樣的困境也發生在台灣,「少年犯,他們連換名字、換地點都不用」。

一名國中生在校園遭同年級的學生攻擊致死,全民譁然,網友肉搜出加害人身分及家庭背景。新北地方法院發新聞稿要民眾「勿轉傳」,要求資通主管機關正視、「以符法治」,引起公憤;司法院為此澄清,未要求新北地院發新聞稿。

蕭彤雯表示,這幾天她不斷想起韓劇「少年法庭」,當她知道取材自南韓真實事件,想一探究竟「編劇到底有沒有誇大這些少年犯的惡行?」一查發現,全劇的7個少年犯案件,有5宗是真人真事改編,更令人吃驚的是,愈血腥愈恐怖的案子,竟是最貼近真實。

劇中的法官痛恨少年犯,是劇中法官的兒子被兩個只因為好玩,就在高樓上朝下扔磚頭的小孩給砸死。一樣是南韓真實案件,兩名兒少犯,造成一名55歲婦女和一名29歲男子、一死一重傷,但兩名少年犯中,9歲男童因屬幼童、完全不獲起訴,11歲男童則被判保護管束處分。在劇中有衍生出的後續,就是兩個孩子成為國高中生後變本加厲、傷害更多人。但在真實生活中呢?不知道。

「因為受到法律保護,這些孩子是不會留下前科的,甚至連姓名都不會被揭露」。蕭彤雯表示,南韓有少年法保障,無法嚴厲處罰犯下重罪的14歲以下少年,因此這部劇某種程度反映南韓社會對此現象的不滿。而同樣的困境也發生在台灣。

她說,台灣的新聞媒體工作者也受兒少法管控,不得揭露任何與兒少相關事件的資訊,否則都會被重罰。每當有虐童、傷害、性暴力等相關案件,媒體必須抹去所有足以辨識出受害者是誰的相關資訊,所以加害者絕對不會、也不能被辨識出是誰。

蕭彤雯透露,她過去在新聞台服務時,不只一次有主管因為怕被罰錢,要大家簡單處理這類新聞,甚至不報。「這些明明是這麼重要的新聞,應該要切好幾個角度去討論的新聞,怎麼可以簡單處理、甚至是不處理呢?」對此我常無法接受。但最後電視台要真被罰30萬,誰付?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蕭彤雯說,所以當民眾大罵媒體為何要保護加害人?為什麼不公布這些禽獸的畫面跟姓名?好讓其他人能夠小心提防?原因就是「這麼做是違法的」。同樣的質疑,在新北市國三生遭殺害事件裡也發生了。

她表示,而且這一次是加害者跟被害者都是未成年人,所以當有人在網路肉搜加害者資訊時,新北地方法院立刻要求所有資訊必須下架。當然因為引發反彈,後續司法院也出來試圖緩頰,但這是因為這起事情太可怕、引發眾怒,司法院才會發聲,否則這類事情幾乎天天在發生,但資訊都因為必須「被保護」而非常不透明。

蕭彤雯說,所以會有弄殘、弄死人家小孩的保母、侵犯小孩的坊間狼師,或就只是個普通人,在結束法律制裁後,換個名字、換個地點,繼續做一樣的事。如果你知道他曾經有過這樣的案底,你會把小孩送到他手上嗎?當然不會!問題就是你不會知道。「回到少年犯,他們連換名字換地點都不用」。

蕭彤雯表示,不是說犯了錯的人都不能被原諒,但重點是:我們能用什麼方式,讓他們知道他們真的錯了?如果事件發生後,他的想法只是:「我下次要更小心一點,不要被逮到、因為很麻煩。」

或是「反正我受法律保護,未成年之前都不會怎麼樣。」這對他們的未來會有任何改變嗎?

蕭彤雯表示,再講現實一點,什麼事情久了都會是一種習慣。暴力絕對也是。雖然古文現在被認為沒有太多學習的必要,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真的是非常有道理。「因為它就是會成為一種習慣!」

蕭彤雯表示,少年法,到底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https://udn.com/news/story/123862/7673210?from=udn-catehotnews_ch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oufat 的頭像
    chioufat

    chioufat的部落格

    chiouf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