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調適假 高中職3月起試辦
2024-02-17 03:49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報導
教育部表示,規劃自今年三月起,依照各校意願開放高中職試辦,但正名為「身心調適假」(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侯永全/攝影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日前發起「支持國高中心理健康假盡快上路」連署,短短一天,逾三千名國高中生參與。教育部表示,規畫自今年三月起,依照各校意願開放高中職試辦,但正名為「身心調適假」,試辦期間一學期最多可請三天,且需出具家長同意證明,希望於試辦後一一三學年、今年八月起穩健上路。
根據教育部統計,國小生至大學生嘗試輕生通報件數逐年攀升,一路從二○一六的一○八九件,到二○二○年則暴增為八七三○件。青民協認為,身心調適假可提供學生調適機會,成為主動尋求幫助的契機。
教育部指出,身心調適假是為以利學生輕微心理不適時可以調整心情、平衡身心,學生每次請假可以半日或一日為單位,當日到校前若要請身心調適假,應由家長或實際照顧者先通知學校,並於返校後依規定完成請假程序。
至於已到校學生,教育部表示,學校應先了解學生身心不適原因並聯繫家長,若有特殊情況,則學校應聯繫家長接送。
但教育部也指出,定期學業成績評量和學期補考期間不適用身心調適假,請身心調適假的學生也不得領全勤獎。針對請假學生,學校應定期彙整提供校內輔導室等參考。
全教總高中職主委林金財呼籲,學校應避免標籤化請假學生,不應把請假跟心理有問題畫上等號,學生想調適壓力就應給予空間,除非學生本人有需求,切勿因學生請假就恣意通報輔導。
但也有高中校長憂心,身心調適假不用醫病證明等,只要家長首肯即可,但不少家長一直以來放縱子女或過度膩愛,子女不想上課都許可,況且大學心理假上路以來也發生亂象,如不少學生和伴侶鬧彆扭,甚至只是前一天太累就搬出心理假不來上課,高中端若碰上沒有責任感的家長,恐變成合規的逃課方式。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則認為,身心調適假立意良善,但僅解決部分問題,應從根本上預防、早期介入,而非全面依賴用放假解決問題。尤其導師應更要能主動識別需要協助的學生,教師若本身無輔導背景也無妨,但要能釋出關懷、適時轉介輔導資源。
心理調適假向下延伸 教育部:三月起開放高中試辦
2024-02-16 17:00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即時報導
教育部表示,規劃自今年三月起,依照各校意願開放高中試辦身心調適假。示意圖/ingimage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發起「支持國高中心理健康假盡快上路」連署,短短一天內共有3176人、來自全台各地的國高中生參與,呼籲教育部盡快規畫國高中心理健康假與配套措施。教育部稍早回應,規劃自今年三月起,依照各校意願開放高中試辦。
青民協呼籲,上一屆立法院會中,立委不分黨派多關注心理健康假議題,也形成跨黨派共識;兩年前,行政院兒權小組也要求教育部研議「高中以下學生心理因素病假准假準則」,要求心理假不該只出現在大專校院,期待教育部盡快規畫國高中的心理假制度,並在校園中落實。
教育部則表示,為利身心調適假制度順利推行,已研訂相關試辦計畫及注意事項草案,並已規劃自今年3月起依各校意願開放高中試辦,後續就學校試辦經驗訂定相關配套,並透過多元方式強化宣導,希望於113學年度穩健上路。
教育部也指出,國教署自111年底至去年4月就邀請專家學者、教師團體代表、兒少代表等研議高中學生身心調適假可行方案和配套,期間召開8次諮詢會議,並於去年5月開始徵詢地方政府意見以凝聚共識、彙整實務意見,希望穩健推動。
高中身心調適假3月試辦 預計113學年上路
2024/02/16 17:19 自由電子報
教育部今日說明,高中身心調適假3月試辦,預計113學年上路。(記者林曉雲攝)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目前有43所大學實施心理假制度,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發起「支持國高中心理健康假盡快上路」連署,短短一天內已有3176名國高中生連署,呼籲教育部盡快規劃國高中心理健康假與配套措施,正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部今天下午回應說明,為利「身心調適假」制度順利推行,教育部規劃自今(113)年3月起,依各校意願開放高中試辦,後續就學校試辦經驗,訂定相關配套措施,並透過多元方式強化宣導,預計於113學年度(今年8月)穩健上路。
教育部表示,為研議高級中等學校學生身心調適假可行方式及相關配套措施,教育部國教署自111年12月至112年4月邀請專家學者、教師團體代表、家長團體代表、兒少代表及學校代表等召開8次諮詢會議,並於112年5月徵詢各地方政府之意見,就各重要議題蒐整相關團體代表及人員的實務意見,凝聚共識,期穩健推動。
教育部說明,為利「身心調適假」制度順利推行,教育部已研訂相關試辦計畫及注意事項(草案),並規劃自今(113)年3月起依各校意願開放高中試辦,後續就學校試辦經驗,訂定相關配套措施,並透過多元方式強化宣導,期於113學年度穩健上路。
三月起高中職試辦「身心調適假」 規則、請假天數一次看
2024-02-16 18:38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即時報導
教育部今天表示,規劃自今年三月起,依照各校意願開放高中職試辦,但正名為「身心調適假」。示意圖/ingimage
大專校院推動心理調適假已行之有年,學生團體近年不停倡議希望心理調適假向下延伸至高中職,教育部今天表示,規劃自今年三月起,依照各校意願開放高中職試辦,但正名為「身心調適假」。試辦期間,一學期學生以請假3日為限,且欲請假的學生需出具家長同意證明。
今年三月起開放各高中職試辦學生「身心調適假」,教育部指出,假別依照學校請假流程辦理,但每次請假應以「半日」或「一日」為單位,一學期則以請假3日為限。
教育部指出,身心調適假應出具家長或實際照顧者同意證明,無須檢附其他證明文件,學生當日到校前若要請身心調適假,應由家長或實際照顧者先通知學校,並於返校後依規定完成請假程序;若為當日已到校的學生要請身心調適假並提早離校,學校應先了解學生身心不適的原因並聯繫家長,取得家長同意後,學生才能填寫臨時外出單離校,若有特殊情況,則學校應聯繫家長前來接送。
但教育部也指出,定期學業成績評量和學期補考期間,則不適用身心調適假,請身心調適假的學生也不得領全勤獎。針對請假的學生,學校則應定期彙整提供校內輔導室等參考。
教育部說明,身心調適假是為了促進學生自我察覺、照顧,以及正向看待心理健康,以利學生輕微心理不適時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情,平衡身心狀況,已研擬於「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評量辦法」第24條新增「身心調適假」請假別,讓身心調適成為正當的請假事由;也有助於促使教師、家長重視與覺察學生的心理狀況與需求。
教育部談到,規劃於今年3月起依各校意願開放試辦,後續會就學校試辦經驗訂定相關配套措施,希望於113學年度、今年八月起,於高中職穩健上路。
身心調適假高中職三月起試辦 教團籲切勿標籤化學生
2024-02-16 20:40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即時報導
學生示意照。圖/ingimage
教育部今天表示,規劃自今年三月起依各校意願開放高中職試辦「身心調適假」,一學期學生以請假3日為限,且需出具家長同意證明。教師團體建議,校園運作時應「去標籤化」,請假的學生不應被視為心理有問題,請假也不應被揭露。若學生本人有需求,才轉介至輔導室;學校切勿因為學生請假,就恣意通報輔導。
今年三月起開放各高中職試辦學生「身心調適假」,教育部指出,假別依照學校請假流程辦理,但每次請假應以「半日」或「一日」為單位,一學期則以請假3日為限,請假應出具家長或實際照顧者同意證明,除此之外,無須檢附其他證明文件。
全教總高中職主委林金財表示,只是於現有假種中再增加「身心調適假」一項,請假程序將和其他假別一樣。全教總不反對身心調適假,在於高中生面臨升學、家庭、情感時,多少也會有身心壓力,但畢竟高中職生未成年,因此要請假還是要經過家長首肯。
林金財談到,學校在推動時應避免將請假學生標籤化,不應認為請假的學生就是心理有問題,對此,當時也訴求不應使用「心理假」一詞,應使用「身心調適假」。學校應該正向看待假種,學生想調適壓力就應給予空間,如果學生本人有需求,學校才應協助轉介輔導室等單位,切勿因為學生請假,就恣意通報輔導。
另外,林金財也談到,若身心調適假上路,未來還需配合修正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評量辦法,也可能修正學生輔導法,看學校內是否擴大專業輔導人員編制。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則談到,身心調適假立意良善,但僅是解決一部分問題,「畢竟請假也是一下子。」應從根本上預防、早期介入,而非全面依賴用放假解決問題。
王瀚陽指出,近年觀察,不少學生是無法找到適切的情緒出口或尋求協助,如不願和家長或教師傾訴,前端應先落實情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再者,現行校園不少教師多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尤其導師應更要能主動識別需要協助的學生,教師若本身無輔導背景也無妨,但要能釋出關懷、適度轉介輔導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