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想諮商 怕同儕貼標籤
2023-10-30 00:30 聯合報/ 記者鄒尚謙/台北報導
校園心輔困境 不少諮商心理專家發現,青少年想與心理師會談,卻遭家長反對、斥責,甚至受同儕壓力、怕影響人際關係,不敢至輔導室尋求協助。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八月起補助十五歲到卅歲年輕族群,一年三次免費心理諮商,但專家發現,不少青少年想與心理師會談,卻遭家長反對並斥責,「你是發瘋了嗎?沒有病幹嘛去找心理師?」有些人受同儕壓力,不敢至輔導室尋求協助,怕被稱精神有問題,影響人際關係。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胡延薇指出,許多家長於成長過程中未接觸過心理健康議題、視其為問題,多要求孩子讀高中後就應考取好大學,念高職則要學會一技之長,漠視孩子的情緒困擾。
精神科醫師、校園專家委員楊聰財表示,國高中校園的心輔資源可近性相當低,雖設置導師、輔導老師、專業諮商師的「三級輔導制」,大部分學生因注重同儕關係,不敢尋求協助,怕被說精神異常。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蔡曉雯則認為,部分家長忽略青少年情緒困擾,即使孩子已經對外求救,想接受心理諮商,卻打了回票,認為做心理治療代表生病,阻止孩子尋求協助。
「乖巧、功課好的學生的情感容易被忽略。」胡延薇指出,乖孩子不讓師長擔心,遇到壓力會自己扛,等升上大學,課業壓力、感情問題接踵而來,如果壓力無法排解,就可能引發憾事;她強調,擁有良好情緒處理能力,才是人生道路與人持續競爭的軟實力。
提供喘息空間!逾30大學實施「心理假」 成學生尋幫助契機
2023-10-30 09:50 中央社/ 台北30日電
截至這學期,全國已有超過30所大學實施心理假。圖為台大校園。本報資料照片
根據台灣青年民主協會最新統計,截至這學期,全國已有超過30所大學實施心理假,除了提供喘息與調適的機會,也能成為學生主動尋求幫助的契機。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昨天深夜在臉書發文指出,開學將近兩個月,陸續有更多大學通過「心理假」;截至今年5月,原本只有12所大專推行心理假,但是到這個學期,已經有超過30所大學實施心理假。
青民協提到,根據衛福部近10年統計,24歲以下結束生命的人次直線上升,10年內翻了近3倍,青少年心理健康逐漸受重視;在青民協今年所做的心理健康調查中,不少學生提到,雖然面對壓力,卻不知道如何向大人開口,也認為自己有請心理健康假的需求。
對於各大學陸續實施心理假,青民協認為,能提供學生喘息與調適的機會,暫時遠離學業壓力,有助於減輕情緒負擔,消化和排解壓力,對當下心理狀況有相對應幫助;一些學生可能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困惑或害怕向他人求助,心理健康假可成為他們主動尋求幫助的契機。
青民協表示,多數大學規定每學期最多只能請3天或5天,有些人擔心學生會「濫用」心理假,但事實上,只要透過天數上限,就能有效防止學生請假過多的問題;所有人都會有脆弱的時候,心理健康假的落實能讓學生至少有個稍作喘息、讓心放假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