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plus.徵文大拼盤】離家 才知家溫暖
2023/11/12 05:30 自由時報
住在家裡,吃穿用都有人「款便便」,唯有離家後,才明瞭住在家的生活,簡直就是無比幸福……
〈孤軍奮戰〉風雨夜 又累又餓
文/百伊(南投縣)
大學外宿,初次獨自生活,不同於許多同學想念家裡食物,我對外食適應良好,課業跟社團占據大部分時間,不常想家;直到颱風來襲,才體會「家」的可貴……
往常有颱風,只需盯守電視看放假,外宿新手如我,買了泡麵,以為做好了萬全準備。半夜被滴答聲驚醒,原來外頭風雨太大,雨水從冷氣孔隙縫入侵屋內,我趕緊搶救靠牆的書架和家具,再拿毛巾堵洞阻擋雨水。
風雨強勁地把窗戶吹得很搖晃,怕房子被吹垮、又怕宿舍水災,整夜沒睡的我,重複拖地、堵水、擰乾動作,餓得飢腸轆轆卻停水停電,撥打房東電話沒有回應,只能乾啃泡麵。
到了早晨,接到家裡來電,爸媽知道我所在地區風雨嚴重,特別打電話來關心,我只能說:「好想回家。」
從前理所當然的事:肚子餓有東西吃、東西壞了有人修、外頭有風雨不畏懼,是因為爸媽建築「家」這個堡壘保護、溫暖著我們,這是離開家園感受到的珍貴體驗。
〈摸黑進門〉晚歸 沒人留一盞燈
文/古家榕(台北市)
婚後離家另住,最大的感觸是沒人替我「留一盞燈」了。
住在家裡時,即使凌晨才到家,鑰匙轉動推開門,茶几上總有盞燈,佇在黝深的客廳裡忠實地亮著。溫熱的小光,摻雜著母親(因我遲歸而生的)絲絲火氣,和更多對女兒的牽掛。
離家後,想幾點回家都行了,然而打開門,開關一按,啪,室內剎那從全暗到全亮。我瞇起眼,努力適應那道刺眼的光,頓時明白這就是成長──並不是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可以有人帶著敦厚的關愛與寬容,無怨尤地在暗夜裡守候。更多時候,我必須獨自面對強行曝光的粗魯,在現實硬著陸,同時,自己替自己開燈。
也開始明白,為何從小出遊時,父母總會留盞燈在家。既然無法迴避成長,那就主動留下一盞燈,好在昏暗的時刻,為自己的心增添些許餘溫。
前陣子,女兒留在學校預備賽事,傳訊息說要晚上十點多才回家。就在那一夜,我突然發覺,有沒有人替我留燈,都無所謂了,因為,我也已成為那個替孩子留一盞燈的人了。
〈不愛外食〉晚餐一個人 難吃又難受
文/瑞比(台中市)
剛成為大學新鮮人時,每天令我感到最困擾的是晚餐時間,必須學著適應一個人的難受。
離家前,每當下課回家,媽媽早已準備好一桌熱騰騰的飯菜迎接我們。晚餐時刻全家圍在餐桌前享用佳肴,閒聊當天遇到的各種趣事、煩心事,暫時忘卻一天的辛勞。一頓晚餐不僅滿足我的胃,也溫暖我的心,更去除每天累積的負能量,所以長期以來我很「難瘦」。
上大學後,隻身前往外地念書,晚餐時間常孤身一人在學校附近覓食。然而外食大多不合胃口,不僅菜色差強人意,對於腸胃羸弱的我甚至是種折磨。相較於身體上的不適,更令我難以克服的是沒有家人的陪伴,這對早已習慣於晚餐時間「充電」的我相當難受。偶爾我會安慰自己可趁機「享瘦」一下,總不能一輩子活在家人的呵護下,當個長不大的孩子吧。但這份孤獨感一直都存在。
現在週末回家,我更懂得珍惜和家人共度的晚餐時光,縱使短暫,但那份溫暖仍然不變。
〈佳節思親〉團聚時刻 鄉愁更深
文/旅人Yu(台北市)
冬天的倫敦,來到了下雪的時刻,而耶誕節的到來,讓平常熱鬧的街區也變得安靜,彷彿整個城市只有我被隔離在外。路上家家戶戶窗內裡燈火通明,上演著闔家歡慶團圓的畫面,那屋內的燈光映照在外頭雪白的道路上,烙印下我獨自一人的步伐,通往遙遠的回家之路。
打開了房內的燈,看著烤箱裡加熱的烤雞,溫和的光暈照亮了今晚的寧靜,也點亮了過去的回憶。想起過年時刻和家人共享桌上的佳肴和談笑聲,尤其是媽媽的拿手好菜東坡肉,鮮嫩多汁的香氣和著飯一口融化進心裡,直到剩下最後一塊肉時,大家還要猜拳來贏得勝利的菜肴,成為我們家過節的傳統趣味,曾經覺得理所當然的平常,原來才是最可貴之處。
「 叮!」烤箱的聲音響起,將我拉回了現實,儘管國外的月圓月缺無限好,還是比不上撥打一通電話,聯繫到那迫切的思鄉情懷和家的溫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