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plus.親子會客室】別成為恐龍家長

2024/10/01 05:30自由時報

【家庭plus.親子會客室】別成為恐龍家長

圖/達志影像

文/周素珍

曾有新聞報導某多肉植物園區因有孩童捉弄貓咪、持石頭丟玻璃窗、攀爬石像等破壞行徑,告知家長後卻被回嗆「他只是個孩子,跟他計較什麼!」決定不開放112歲的孩童與恐龍家長入園。

相信沒有人希望被貼「恐龍」標籤,「我保護孩子錯了嗎?捍衛孩子的權利錯了嗎?」但反躬自省,家長是護「理」?還是護「短」?

現代人孩子生得少,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一個磕碰都不捨,但生活重心全放在孩子身上,上學還隨時掛念,不時與老師聯繫,對孩子控制欲太強。過度關切,往往導致孩子過分依賴,失去自主思考能力,甚至更可能因「監控壓力」而反彈,愛火過熱反燒回自己。

班上津津雖才小二,卻「盛名在外」,接觸過他的老師都知道,這孩子狡詐精明,媽媽又是「溺兒魔人」,有媽媽這「強力後盾」,更肆無忌憚使壞。告知在校的問題行為,媽媽多以「孩子還小,不懂事」、「我再教育」作結,甚至質疑:「我們家津津在家很乖,怎麼到學校就變樣?」其他孩子惹到津津,則要求「追究到底」、「家長出面道歉」,弄得班級導師被他們母子搞得焦頭爛額,眉頭深鎖。

津津和同學之間有言語衝突,只要不過分,一般來說我們以規勸及道歉作結,但津津媽媽強硬要求:「請這學生說清楚,這樣罵人好玩嗎?」之前津津罵別的同學更難聽的話,她卻置若罔聞,甚至回應「是對方欠罵」。雙重標準的處理態度,除了坐大津津「借刀殺人」的價值觀,更打壞津津的人際圈。

現在的孩子IQ都不錯,但EQ及挫折容忍度卻相對不足,小學生活是一個相對單純的小社會,應該試著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如何與周圍共處,引導他正確的處理衝突方式,除非問題嚴重或複雜,否則不急著插手,讓孩子處理自己的問題,這是書本上學不到的素養。

另外,家人之間的態度都要一致,親師之間的事件處理方式更應一致。不管誰是白臉、黑臉,請尊重處理一方的決定,有不同看法,請私下再溝通討論。

尤其孩子在學校有狀況,如果對老師處理的方式存疑慮,請務必親師溝通,達成共識,切勿在孩子面前直接批評或否定老師的做法,否則當孩子知道「父母會為他出頭」,以後就容易成為不服管教的頭痛人物。

孩子還小,才更要教,等長大了,行為模式定型了,再調整就需花更多心力了。怎麼教?該教什麼?對不同的教養方法多看、多聽、多學是學問,適時的放手及寬心就是智慧及氣度。教養的路是漫長的,站在孩子立場,不寵不溺,孩子會更卓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oufat 的頭像
    chioufat

    chioufat的部落格

    chiouf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