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師培法30年 培育變「賠育」

2024-10-01 01:31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張博瑞/台北報導

陽光行動/師培法30年 培育變「賠育」

師培法上路卅年,衍生師培人力過剩、流浪教師問題。圖為師大師資培育學院院長林子斌(左)教授雙語教學實習課程。記者侯永全/攝影

「師資培育法」自一九九四年三讀通過,開啟師資多元培育管道,一般大學可申請教育學程、辦理師資培育中心,師培精神改為儲備制。然而師培法卅年過去,也衍生師培人力過剩,流浪教師問題,近年又因少子化嚴重,產業磁吸效應,師培成了「師賠」,年輕一輩擔任教師意願低,教師品質愈來愈差,是師資培育的新難題。

兩股力量 促成師培開放

早年「師範教育法」規範教師培育、進修、招生計畫等,在此年代下,師範生享公費補助、保障工作,當教師,被視為翻轉人生的管道,教育部前部長潘文忠、現任部長鄭英耀早年都曾因家境清苦,選擇就讀師專。

陽光行動/師培法30年 培育變「賠育」

大學以下教師 在職人數變化 製表/邱瓊玉 圖/聯合報提供

此後師資培育機構除傳統師範大學、教育大學外,還有各大學「師資培育相關學系」及「師資培育中心」。

台大師培中心教授王秀槐表示,當年師培立法主要受解嚴影響,社會大眾對於大一統的師範體系感到厭倦,想打破教育體系被國民政府單一控制的情形,黨外立法委員及主張多元開放教育改革的學者等兩股力量,成為「師資培育法」最重要的推手,希望透過多元、開放的師資培育新法,取代國民黨政府建立的「師大體系」。

少子化 爆發出流浪教師

教育部前部長吳清基說,師範教育法年代,國內僅三所師大、九所師專可培育教師,「當年很多考生聯考可上台大卻選擇師大。」當年師大英文系分數更是直逼台大外文。

吳清基表示,當年師培多元化是主流趨勢,但學界曾提出建言,希望仍以三所師範大學、九所師專為師培主流,並持續以公費名額保障、維持分發,以此吸納有志之士,但未料被時任在野黨反對,埋下了未來師資供過於求的禍因。廣開大門後什麼樣的人都有,教師品質當然開始良莠不齊。

中正大學副校長詹盛如則認為,回頭看,開放政策沒有不對、走向儲備制也符合專業發展潮流,只是教育部對於未來少子化的分析並無這麼精準,私校又認為辦理師培能衝出就學率,愈來愈多學校辦理師培,儲備量自然過多,最終爆發出「流浪教師」。

近年隨大學師培中心縮減、正式教師職缺陸續開出,不少儲備教師已「上岸」或轉任他職,台灣師資問題卻浮現另一個難題「年輕一輩擔任教師意願低」,教師品質也愈來愈差。

人才打帶跑 教職變備胎

「教育部師資司近年最大的苦惱,就是沒有優秀的人要當老師。」一名大學師培中心教授形容,近年很多人投入教職本質卻是想「打帶跑」,把教職當備胎,多數是在民間企業競爭不過才來當老師。國高中校長都很清楚,近年招進去的自然科技、理工領域教師是什麼狀況,「也難怪老一輩都想退休。」台師大副教務長林子斌也說,優秀的人不來當老師,是現在教育現場最大的困境。

回顧師培卅年,王秀槐提到,「同步模式是否真的適合現在的教育現場?」師培法目前採學生大學入學後同時有主修專業,拿到師培資格後,同步修教育學分,這樣除了對學生的課業負擔非常重之外,學生的心志是否足夠成熟了也是須面對的問題之一。

王秀槐說,如芬蘭、香港採用的「學士後模式」就值得參考,此師培模式讓學生可以在大學專注在本科上,畢業後再進到教育、教學碩士班,減輕學生負擔,也待學生心志更成熟後,再去面對師資培育的訓練,會是更有效率的訓練。本報深入探討師培法上路卅年來,如今遇到了那些困境,解方又在哪裡?

 

陽光行動/教師鐵飯碗難捧 師培生紛紛跳船

2024-10-01 02:02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李芯張博瑞/台北報導台師大

陽光行動/師培法30年 培育變「賠育」

教師證發證數 榮景不再 製表/邱瓊玉 圖/聯合報提供

過去教師被視為鐵飯碗人人搶捧,但經歷流浪教師潮後,加上近年就業市場轉變,考教師甚至已非師範體系學生首選。根據教育部統計,二○○五年高峰期時,教師證發證人數一度逾一點八萬人,但到了二二二年,僅剩四九六人。

教檢報名 十年來持續走低

台師大為例,校內一二學年,共有七三二名學生報名教師資格檢定考,但至一一二學年,根據台師大「高中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統計,十年後僅剩下四四人報名,可見欲成為教師者,十年來持續走低。

若綜觀各系教檢報名人數,國文系、英文系、數學系、體育系十年報考教檢人數多,但十年後亦大幅減少,以國文系為例,即從六十人減為卅五人,英文系也從四十一人減為廿二人。

而傾向應用的工業類科,一二學年工業教育系四十三人報名教檢,一一二學年僅剩八人,資訊工程學系更是近十年來都僅有個位數學生願意報名教檢,一一二年統計指出,除了資工系僅五人報名,機電工程系也僅有三人、光電工程系一人。

教師福利 已不若以往優渥

台師大科技與工程學院院長鄭慶民指出,近年產業端人力需求大,且進入業界待遇都比當老師好,加上年改後教師退休福利也已不若以往優渥,自然影響學生執教鞭的意願。機械、電機系學生願意修師培者愈來愈少,可說是大部分的學生都不願意修讀師培,直接導致技高工業類科等找不到老師。

台師大師培中心主任林子斌分析,近年資通訊就業市場大好、業界待遇更好,要投身教職者勢必有限,但不代表整體師資儲備量不足,而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林子斌認為,若今天政府有意要作出完善的人力規畫,就不應該只停留在看每年發出多少教師證,因為即便發出大量教師證,當事人也不見得願意來教育界任職。

師資培育 應回歸教學需求

林子斌說,師資培育量應該從現場需求、類科中理解,綜觀哪些類科應該列為師資重點培育,以公費等制度在大學端投入資源。林子斌形容,過去師資培育是「由上而下」,現在應該改為「由下而上」,由高中、技高端提出師資實質需求,教育部再回頭找大學。

未具名的高中校長認為,我國要成為老師的門檻相對其他國家算高,不過一旦考上就是鐵飯碗,有些國家則是放寬入行門檻,但嚴格篩選出不適任的教師。

長遠來看,他認為要降低當老師的門檻,減少教育學分,讓更多人願意投入教學現場,但成為老師後應定期受訓,建立類似換證的制度,不努力就會被篩選淘汰,來改善教學現場缺人的問題。

 

 

陽光行動/供需脫節 師培中心招生難

2024-10-01 02:04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馮靖惠/台北報導

陽光行動/師培法30年 培育變「賠育」

師培目前的困境在供給和需求不平衡。圖為師大師資培育學院老師陳育霖教授物理教學實習課程。記者侯永全/攝影

師培開放後,師資培育相關學系招生和師資培育中心招生數量開始攀升,大專校院師培中心鼎盛時期曾有七十多間,但與此同時,又值少子化時代來臨,學生愈來愈少、師資需求逐年降低。台師大副教務長林子斌表示,目前師培中心全台約維持在四十九間上下、每年接受評鑑,很多學校的師培中心已是勉強維持。

師培招生人數 105學年開始下滑

根據教育部統計,師培相關學系、師培中心等兩類型的實際招生人數,一路從九十六學度開始攀升,一直到一四學年度到高峰,當年共有九二二七名學生修習師培,不過之後就開始逐年降低,一直到一一一學年,實際招生人數僅八二五七人。

陽光行動/師培法30年 培育變「賠育」

師培中心招生 逐年下滑 製表/邱瓊玉、李芯 圖/聯合報提供

屏東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陳雅鈴分析,師培中心招生困難,可能原因包括,新世代對職業價值及工作價值觀的轉變,更關心職涯發展機會。當代以學生為本的價值觀,教師社會地位已不若往昔崇高。另外是人口結構變化,少子化是顯在的趨勢及現象,讓教職發展有未知及不確定性。

國立台南大學校長陳惠萍坦言,就南大而言,師培中心未有招不到學生的問題。但是否各校依據教育部所核定名額下所培育的師資生,在其完成學業時,仍有相當的缺額與人力需求,各校難有把握。

關於師資培育中心招不到學生的問題,陳惠萍認為,可以歸因於多重因素的交互影響,主要包括師資需求預估方法的局限性、家長與學生預期就業市場的教師需求下降、教師工作壓力大且社會地位下降、新興產業的競爭等四個方面。

新興產業磁吸 教書不再受青睞

陳惠萍說,根據教育部師資培育審議會第一二二次會議通過的「我國師資培育數量第四階段規劃方案」,師資需求的推估主要依賴人口統計資料、教師公保資料及儲備師資人數。然而,這種方式未能同步考量到各縣市學校實際的人力需求,導致需求與供給之間出現脫節現象。進而影響了師資市場的穩定性,學生可能預期未來就業困難,降低了報考師資培育課程的吸引力。

陳惠萍說,教師職業面臨的管教權受限、工作壓力大及薪資相對不高等問題,使得教師這一職業在學生中的吸引力逐漸減弱。隨著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產業磁吸效應,也使得師資培育課程的報名人數進一步減少。

目前師培遇到最大的問題是「短期內的供給和需求不平衡」。台師大師資培育學院教授張民杰表示,目前用人端,教師聘任權來自各校教評會,若以現有和未來學生人數,難以推估教師缺額,以致每學年教師甄選缺額不穩定,時而暴增時而驟減。

 

陽光行動/師培故事:曾待台積電 因熱情轉任教師

2024-10-01 02:02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馬祖

陽光行動/師培法30年 培育變「賠育」

林澤民(左一)從工程師轉換跑道當代課老師。圖為他和東莒國小校長劉碧雲(右一),帶學生到南竿島看紙風車劇團演出。記者陳宛茜/攝影

前台積電人林澤民,原本從事科技業,因為對當老師有熱情,中年後轉換跑道到馬祖東莒國小擔任代理教師,教的是他拿手、教學現場卻最缺乏的AI資訊課程。任教一年後發現自己真的喜歡當老師,決心努力修教育學分取得教師證,但又擔心隔行如隔山。

東莒國小校長劉碧雲則說,像林澤民這樣想轉行當教師的「業外人士」不少,但缺乏媒合平台,希望教育部能打造媒合平台,讓有心教育的專業人士和學校各取所需。

近年國小代理教師奇缺,尤其偏鄉學校,甚至傳出有學校要廿、卅招才能找到代理教師。而根據教師法的規定,學校招考代理教師,「一招」的教師必須有合格教師證。若一招無人報名或錄取,再開放只要是修完教育學程就可以應徵的「二招」,「二招」;到了「三招」,只要大學畢業者皆可申請。

劉碧雲表示,去年東莒國小一招、二招,都招不到代理教師,三招才招到林澤民,已是開學前兩周,驚險過關。

林澤民則說,當時準備轉換跑道卻苦無機會,某次看到報導,東莒國小為了一個畢業生動員半個村莊的村民參加畢業典禮,又查到東莒國小已邁入「三招」、當了廿年工程師的他終於有資格應徵,趕快投履歷。

當了一年老師,林澤民發現自己真的喜歡當老師,開始尋找轉正職的機會。不過他擔心,東莒國小所在的東莒島,交通不便,連到馬祖最繁華的南竿都要坐船六小時,更常因為濃霧船班停擺,如何順利修完教育學程、實習和拿到教師證?

林澤民說,雖然自己是科技界的專業人士,待過鴻海、台積電,拿過竹科的「優良工程師」,這些證照在教育界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希望師培法可以針對想要進入教師領域的專業人士,多一點彈性。

但林澤民也認為,修教育學程對非師培生還是非常必要。他修過企業EMBA,在東莒國小這一年,發現「班級經營」和「企業經營」是兩回事。他期待教育學程能針對非教育甚至非人文領域出身的有志者,多設計一些教學實務相關課程和知識。「世界變化迅速」,他認為,若想要業界助教育面對世界變化,教師證的取得應當更有彈性。

 

 

陽光行動/師培故事:英國老記者 中年轉職教數學

2024-10-01 02:04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陽光行動/師培法30年 培育變「賠育」

英國NGO組織「Now Teach」,七年來,培訓與媒合一千多個各行各業的資深工作者轉職教師。圖為示意圖。記者鄭超文/攝影

專業人士轉換跑道當國中小教師英國也有相同的故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露西卡拉維(Lucy Kellaway)五十八歲時辭去做了廿多年的金融時報記者工作,接受數學教師的培訓和實習後,正式成為中學教師,如今擔任經濟學教師。她不只投身教職,還創立NGO組織「Now Teach(現在教書吧)」,培訓與媒合各行各業的資深工作者進入教師領域。

Now Teach七年來共計協助一千多個資深工作者投身教職,包括航太科學家、銀行顧問、律師、政府官員與人質談判專家,轉行的年紀平均為四十七歲。其中三分之二的人教授所謂的Stem科目(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這些科目正是學校最難找到師資的科目。

英國中學教師是低薪行業,招募情況一向不大理想,在疫情後更是掉到谷底,去年僅達成五成的招募目標。露西的母親和女兒都是中學教師。五十多歲時,露西開始思考「一輩子是否只做一種工作」,擔任教師的女兒告訴她「教師缺非常嚴重」,她決定繼承母親的志業轉行當教師。

英國中學教師嚴重「缺工」,而英國也因通膨、疫情等問題等,許多中年人失去工作;也有許多事業有成的中年人想活出「第二人生」挑戰一項新的工作。New Teck是讓兩者互取所需的平台,更達成英國面對高齡化致力的「活躍銀髮力」目標讓更多銀髮族繼續工作。而教師顯然是一份適合「高年級實習生」的職業需要人生智慧與耐心,這些長者教師的人生經歷就是一部最好的教材。

Now Teach的營運資金有八成來自英國教育部的補助。但在今年,因為英國教師加薪六點五%,財政部拒絕支付,導致教育部的預算缺口達十五億英鎊,為此砍去了許多補助,包括對Now Teach一年一百四十萬英鎊的補助。但根據數據,雖然願意當教書匠的大學畢業生人數正在減少,但今年加入教職的五十歲世代卻增加了三分之一。

英國教育部終止對Now Teach的補助讓此一「天使計畫」搖搖欲墜,也引發民眾的批評聲浪。對此,英國教育部宣稱即將推出另一項計畫支持年長者轉業當教師,並將有專門單位負責招募工作。此外,英國預計在秋天推出新的教師資格制度,支持其他行業的人加入教職。

 

陽光行動/借鏡國外:星國師培公費生 念書能支薪

2024-10-01 02:04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馮靖惠/台北報導

陽光行動/師培法30年 培育變「賠育」

學子投入教職意願降低,政府當務之急是讓師培生將教師從職業提升為志業。圖為師培中心授課情形。記者侯永全/攝影

台師大去年宣布於一一四學年停招工業教育系,但引起教育界反彈,後續由教育部拍板轉型成國內首個「技職師資公費專班」,一一四學年起招收十五名學生,為技高動力機械群、電機電子群、機械群師資培育人才,不過教育界對能吸引多少優秀學生投入,持保留態度。

工教系轉型公費專班,盼為稀缺師資救急,也盼成為學生投入教職誘因。教育部近年仍持續推動師培公費生,可受領公費四年,包括學雜費、住宿費、生活津貼等補助;但公費生畢業後也須承擔義務,需分發至偏遠或特殊地區學校服務,於分發學校連續服務不得少於六年,義務服務期間也不得申請異動、調職。

台灣教育研究社社長黃政傑表示,政府對公費生要求太多,若又再開特別公費專班,有多少學生願接受這樣的要求?教育部僅核給台師大專班十五個名額,即便十五人全數招滿,但還不一定畢業,「如果他計算未來投入民間職場賺得更多,不想讀了,當然可賠錢了事」

大安高工校長楊益強更直言,近年優秀人才都往產業界流動,在於薪資待遇福利好,教師就是領取固定的薪資,已經難以留下優秀的人才,如此是否還願意於更前端時就先選擇公費制度,值得思量。

國際技能發展協會執行長黃偉翔表示,新世代多將生活與工作的期待放在第一,教師在這個世代顯得「太難做」。教師須兼行政職、招生,家長則將家庭教育責任轉嫁學校、長時間待命,又少子化下,不少學校已成為「買方市場」,對教師而言都顯得愈來愈難承受。

黃偉翔分析,若上述教師職業困境不變,即便公費制度上路,公費教師也可能被待遇更好、更能兼顧生活與工作的職業吸走;再者,根據技術職業教育法第廿五條,技高教師須有一年的工作經驗,等於要先進入職場才執教鞭,但卻可能讓公費畢業生藉此被業界吸納走。

台師大師培中心主任林子斌則形容,「除了公費外,貌似也想不到更好的辦法了。」但台灣的公費制度確實可再精進,以新加坡為例,學生加入公費即確定未來要當教師,還在修課期間即可享有初任教師的薪資,用高待遇留住學生也鼓勵學生投入;反之,台灣的公費制度只要想抽身,要賠錢則太容易,四年公費待遇可能只賠四十萬,留不住人,也難吸引人。

 

陽光行動/觀察站:師培改革 可從業界找老師

2024-10-01 02:05 聯合報/ 本報記者馮靖惠

八課綱後,教師工作大幅增加,除了原本的教學、班級經營外,還有AI融入雙語教學等外加任務,再加上家長壓力、產業磁吸效應等,都讓莘莘學子從師意願降低。如何吸引年輕人投入教職,讓師培生將教師從職業提升為志業?是政府的當務之急,也是一大挑戰。

民國七、八十年代,社會氛圍偏向「尊師」,不過近年卻傳出許多學生或家長的過度膨脹,用自身想法和經驗指導老師教學,大量的陳情和投訴,讓老師和學校負擔沉重。家長對教師信任感降低,也造成教師行業動輒得咎,吸引力大幅降低。

多數教師超鐘點與肩負各種任務,更是一八課綱後的常見現象,有高中教師最高紀錄是擔任導師+開設六種不同的課程。面對愈來愈多樣性的行政挑戰,卻只能領到聊勝於無的行政加給,讓教師們湧起不如歸去之感。諷刺的是,政府長年高喊行政減量,第一線教師完全無感,情緒勞務、正向心理學、正念等,是近年教師私下研習或找書來看的熱門關鍵詞。

師資培育制度走向職業證照導向後,對部分師培生而言,非以志業視之,而是從職業、事業的角度看待師資培育。因此,師資培育端需要重新思考,除了遴選具將教育視為志業的師培生,擇優培育外,也需應運用更多課程設計、教學實踐經驗的傳承,讓師培生將教師從職業提升為志業。

此外,現行師培機制過於僵化,難以應對市場需求變化。某些不易招聘的科目,應考慮引進業界專業人才兼任教師職位,增加師資來源多樣性。

因應國際趨勢,師培制度與相關法規的改革無可避免。教育工作者是台灣社會發展和穩定的重要力量,更是各種護國神山的打造者。教育工作人員應挪出更多時間和社會對話,政府也必須給予認真教師相對合理待遇。如何吸引好學生投入教職,是未來師資培育改革最必須關注的課題。

 

陽光行動/學者促增加師源:應不限學籍生修課

2024-10-01 02:07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以現今師培法所定,「教檢」包含教師資格考試及教育實習兩個階段。大學教授及第一線校長認為,師培法目前最需要修訂的是「教師資格考試後才能實習太僵化」,此外,在特定情況下,適度鬆綁「學籍生修師培」的限制也有其必要性,尤其是在某些不易招聘的科目中,可以考慮引進業界專業人才兼任教師職位,增加師資來源的多樣性。

教師資格考試和教育實習,對師資培育都很重要,其中教師資格檢定考試內容以教育學相關理論為主,有人差一兩分就考過, 則不能實習,必須等一整年再考教檢,一耽誤就是一年半。

新北市鼻頭國小校長李延昌表示,目前教檢每年只舉辦一次,且是六月中下旬舉辦,七月底才放榜,在通過教檢才能實習的規定下,師培生是否能參加實習出現很大變數。學校是否會有實習生,要七月底才能確認、但八月就要開始實習,學校根本沒有時間來規畫實習機制及安排確認實習導師。對實習老師而言,能不能去實習也要等到七月底才會知道。

不過台師大師資培育學院教授張民杰認為,到學校現場觀摩、見習、試教、實習是一開始大學生進到師資培育課程就應該進行的,教檢後的教育實習,是正式的教育實習制度,做最後檢驗是否可以當老師,是取得合格教師證書的依據,放在最後一關,尚無不妥。

國立台南大學校長陳惠萍也認為,「先檢後實」制度有助確保教師素質,但在特定情況下,適度鬆綁學籍生修師培的限制,有其必要性,但仍需保留嚴格篩選機制。例如,要求申請人具備相關工作經驗或學歷背景,以確保參加師培課程的人員具備專業能力。

張民杰也贊成不只學籍生才能修師培,有些人先進到其他職場後,才發現自己適合當老師。屏東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陳雅鈴也贊成在綁定一定條件限制下,開放部分「師資學士後學分班」於師培大學開設,給予在教學現場耕耘已久的非正式教師機會。

 

 

回響/學士後教育學分班 教部擬擴辦

2024-10-02 01:26 聯合報/ 記者李芯/台北報導

過往教職被視為炙手可熱的鐵飯碗,本報陽光行動專題報導,我國師培招生人數下滑,年輕一輩擔任教師的意願低落,已成為教育隱憂。對此,教育部回應,將會審慎研議擴大開辦學士後教育學分班等措施,另將啟動公費培育制度研究,精進公費培育制度。

本報陽光行動「師培法面臨困境」系列報導揭露我國師資培育招生人數逐年下滑,教師檢定通過人數持續走低,產業磁吸效應更導致自然科學及工業類科缺老師,部分公費生寧願賠公費進入產業,也不願投入教職,學者呼籲適度鬆綁學籍生修師培的限制,開放「師資學士後學分班」。

教育部表示,依師資培育法規定,師資職前培育兼有學士後教育學分班管道,目前開辦學士後班別已有本土語文、幼兒園、雙語、偏鄉小教專班,將持續掌握各教育階段的師資需求。至於外界關注的數理、技術專業群科等師資需求,正評估偏遠地區及需加強培育的中等職業群科別,審慎研議擴大開辦學士後教育學分班。

教育部指出,前年已調高公費生待遇、放寬公費生進修年限,今年八月一日起,調高實習獎助金由每月五千元至每月一萬元。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說,年輕人不願從事教職,最重要原因在於教師勞動條件不佳、工作壓力沉重,盼教育部落實行政減量、降低班級人數,調整特教與導師加給,並完成薪資法制化。另解決教學現場不適任教師的濫訴問題,維護教師專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oufat 的頭像
    chioufat

    chioufat的部落格

    chiouf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