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原本渴望別人給愛,到把自己愛回來》曾寶儀:沒有人比你更會愛你自己,你才是最懂得怎麼愛自己的那個人!

近年曾寶儀公開演講時,常被問到跟原生家庭的問題,是如何跟爸媽和解的?她強調,「很多人都誤以為,人生像看電影一樣,和解就是happy ending,跟對方講開、抱頭痛哭一次後,心結就解開了。」但其實不是這樣的。

從原本渴望別人給愛,到把自己愛回來》曾寶儀:沒有人比你更會愛

文/ 羅梅英(未來Family記者)

2024.11.20未來Family週刊Vol.203》 用對策略,不怕孩子學不會

 

在台灣的演藝圈,曾寶儀無疑是獨樹一格的存在。當過歌手、演員、作家,才華洋溢;耕耘主持工作超過25年,主持過各大頒獎典禮、綜藝及訪談節目,亦莊亦諧的主持功力,總給人輕鬆自然、機智又溫暖的印象。

在開朗、溫暖笑容的背後,她曾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不快樂,從小內心很害怕「被拋棄」,潛意識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做得不夠好,所以拚命努力想證明自己很有用、對家裡有貢獻,值得被稱讚。

父親是香港超級大咖藝人曾志偉,母親為寶媽(王美華),父母在她3歲時離異,她是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的。2011年,最摯愛的爺爺去世,為她帶來難以承受的悲傷、心裡空落落的,她因此走上自我覺察、療癒自己之路。

這段路她走了10幾年,從原本渴望別人給愛,到如今,把自己愛回來。曾寶儀說:「沒有人比你更會愛你自己,你才是最懂得怎麼愛自己的那個人!」

今年她出版新書《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前後寫了3年,記錄她在這段旅程中的體悟與練習。她談到,「生命教會我們的東西很珍貴。我的生命只有我可以經歷,如同你的生命,也只有你可以經歷。然後你會明白,你自己就是生命中最大的寶藏。

 

從向外探問,到向內照看自己

曾寶儀坦言,她曾經歷很多追尋,年輕的時候追求成績,長大後追求外在成就,在世俗的清單上一一打勾。

曾寶儀有一個動植物溝通師朋友,以靈性動物(藥輪)分析她的特質,屬於青蛙家蛙,對於情緒的感知非常敏銳,相對感性。但她的前半生卻是用海龜家族的態度活著,在意自己是否可以成就多數人,相對理性。

簡而言之,她長期習慣壓抑自己,努力符合別人的期待。她在《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寫到,「我不斷回應別人的需求,因為我渴望被需要,否則就覺得我不值得存在。」

她在20102012年這三年,陷入人生的黑暗期。從感情到工作,再加上爺爺過世,都令她質疑生命,過去的人生信念逐漸崩塌,「在有限的生命中,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麼?照著別人的期待和價值觀而活著,就是好的嗎?」

她開始追求靈性、接觸大量的身心靈課程,去了很多的「靈性能量點」,聽到哪裡有厲害的大師,就想著有沒有機會拜見大師。直到2018年,她人生第一次去禪修閉關,在那7天裡,什麼事都沒做,每天就是打坐行禪,跟自己相處。

曾寶儀說:「我終於頓悟到,多年來不斷向外追尋,追尋那些大師、能量點,如果最終沒有回到自己身上,我連自己都不了解的話,一切都是空談。」她停止了向外探問,而是靜下心來探索自己,「所有需要學習的,不在外面,都在自己的內心裡。」

 

和媽媽和解的最大意義是,為自己畫下界限

近年曾寶儀公開演講時,常被問到跟原生家庭的問題,她是如何跟爸媽和解的?她強調,「很多人都誤以為,人生像看電影一樣,和解就是happy ending,跟對方講開、抱頭痛哭一次後,心結就解開了。」

但其實不是這樣的。「你們還是會為一些事情爭執,你還是可能會被媽媽隨便一句話激怒,因為有些東西是不會變的,本質沒變,」曾寶儀說。

「那和解有沒有用?絕對有用。」因為你可以選擇,不需要在舊的東西、再往上堆疊上新的東西,不用再生氣「為什麼你又來了?」或「你過去怎麼樣對我,所以你現在又這樣對我

她在書中寫道「在和解的過程中,我也覺得自己在劃一個界限,那不是說這裡有個地雷,你踩到就死定了!比較像是一個最後期限,是我到底要讓這個創傷影響我多久?

曾寶儀說:「每一個moment都是現在這個當下。新的事情來,當下就解決,而不是反射性地生氣。」「我不再是那個飽受創傷的孩子了,我也不用再背負這些了。」對方是不是像以前一樣、一點都沒變,都跟自己無關。

 

過去的一切,讓你之所以成為你

「生命教會我們的東西很珍貴,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你自己可以經歷。」而你之所以成為你,正是因為過去所經驗和累積的一切。

曾寶儀說:「唯有你接納自己的過去,它才能成為養分。相反地,若你很抗拒,它就會成為你的魔障。」

剛出道的時候,曾寶儀被定位成玉女歌手、唱「甜歌」,其實她內心很彆扭。現在回想起來,她很感恩當年有這些經歷、留下這些紀錄,「如果你沒有做過,你不會知道自己原來可以做到這些!」再聽到自己的歌,她忍不住笑「那也是我啊。」

「終究你會發現,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曾寶儀訪談過的人物,至少400500人以上,其中不乏創業者、成功人士,「很多人都是學非所用,他們所學、所做的並沒有白費,過去跌過的跤,後來都成為成功的養分。」

 

練習靜心,從觀照呼吸開始

該如何向內看、更靠近自己內心一點?曾寶儀在書裡介紹13個「與寶藏同在的練習」。其中,觀照自己的呼吸,為靜心最簡單的方法。只要時間許可,她儘量天天做,「對我來說,這是蠻重要的功課。」

「數息」數自己的呼吸,吸氣、吐氣為一次呼吸,每次吐氣時數一個數字,從1數到10,再從1開始。放鬆身心、感受自己的呼吸,「光是這麼簡單的動作,你會發現心裡很多雜音都慢慢靜下來了。」

「數息」再進階為「觀息」,觀察自己的呼吸,像是你的氣吸得有多深?為身體帶來什麼變化,例如:肚子起伏的幅度等。

當她發現自己心思跑掉、想著別的事情時,就靜下來、重新回到當下,專心感受呼吸,透過呼吸來調和、安頓我們的身心。

 

拿回自己生命的選擇權

曾寶儀推薦,最重要且關鍵的練習為,「從現在開始,選擇你想跟什麼同在」。你當下選擇與什麼同在、跟什麼樣的頻率同在,你就是什麼;你選擇跟「愛」還是「恐懼」同在?跟「感恩」還是「抱怨」同在?「你練習久了,它就會成為auto pilot了,自然而然,就跟你最喜歡的頻率在一起,成就了你自己。」

她說,永遠不要忘記你是有選擇的。很多人會說「我沒有選擇,我只能這樣做」,但其實是你讓自己相信你沒有選擇,把問題怪罪別人,「這都是你的錯,是你讓我不得不這樣」,讓自己好過一點。

其實,生命中的每個選擇都是你自己做的,「你選擇了自己沒有選擇,那也是一種選擇。」當你拿回自己生命的選擇權,才能真正為自己生命負全部的責任。

大部分人常被腦迴路制約,遇到事情,反射性地憤怒或很受傷。曾寶儀強調,終止反射性的情緒反應、需要練習,而這無法一蹴可及。

她分享自己摸索、練習的過程。「你會自我懷疑,是很正常的。走一步、退兩步,也很正常,」像是昨天打坐、打得很好,心很靜,今天卻心浮氣躁,這些都很正常。

重點是,「不要放棄練習,你不要放棄每一天更靠近自己的可能。」「我們都搞砸這麼長的時間,做不好是正常的,但你要不要從現在開始做點改變呢?就從現下這一秒開始練習。最重要的就是兩個字『當下』。」

最後問曾寶儀「現在是人生最舒心的狀態嗎?」她笑說:「跟以前比起來,的確舒心很多,但,是最舒服的狀態嗎?沒有,生活總冷不防會出來啪啪打你臉。」現在的她過得「適情適性」,全然接納自己,帥氣地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照片提供/天下文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oufat 的頭像
    chioufat

    chioufat的部落格

    chiouf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