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聞播報「偷買iPhone被媽沒收國二生往下一躍」,我們該思考:一個生命的殞落,原因真的那麼簡單嗎?
青少年自殺近年來已經躍上青少年死亡原因的前三名,不算少見;而青少年自殺的原因相當複雜,並不是像表面上所看到的,受到父母斥責啦、為了一支iPhone啦,這麼簡單。
2024-11-19 (更新:2024-11-20)親子天下親子共學平台
一個國二的學生跳樓自殺了,某媒體拿來在放在頭版大作文章,標題是「偷買iPhone被媽沒收國二生跳二十七樓亡」,文中還詳述了該生所就讀的學校、所居住的大樓名稱,看了不禁嘆息:自殺的原因有這麼簡單嗎? 一個家庭失去了重要的家庭成員,社會失去了一個年輕的生命,媒體在這種傷痛的時刻強做解人,還公布這麼多個資,不啻在傷口上撒鹽,這是何等殘忍的事啊!
青少年自殺近年來已經躍上青少年死亡原因的前三名,不算少見;而青少年自殺的原因相當複雜,並不是像表面上所看到的,受到父母斥責啦、為了一支iPhone啦,這麼簡單。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Erikson)心理社會發展論分析說:青少年時期是兒童期與成人期之間的轉換階段,最主要的任務是建立新的自我形象;因此,舉凡「釐清自我認定的形象、生活目標、生命的意義」等,所產生的疑惑與困難,才是造成青少年身心衝突的主要原因。
探討青少年心理成長的脈絡固然是件大工程,但據我所知,近年來罹患憂鬱症的病患年齡大幅降低,父母師長不妨也考慮這個可能,多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以防範於未然。
關於這則「國中生自殺」的新聞,我稍微瀏覽了網路上的評論,有些人責備父母不該沒收孩子用零用錢買的iPhone或斥責孩子,有些人則批評這孩子不懂事、挫折忍受力太低,還有一些「專家」接受訪問指導父母應該如何處理這類的親子衝突,甚至有人建議學校禁止學生攜帶手機、避免同儕之間互相比較……事實上,這些都是見樹不見林的看法。
光看媒體報導,我們不見得能夠得知事情的全貌。很有可能這對父母已經窮盡了所有管教的策略,孩子卻仍然封閉自己的心靈、沈溺在自己的世界裡;也有可能,孩子除了「功課普通」(該生校長說的),還有其他的人際或心理方面的困擾;此外,前述的憂鬱症已經悄悄地入侵兒童和青少年,不再是成年人的專屬疾病;……凡此種種,就算是親近當事人的親友,也無法論斷,何況是一知半解的閱聽大眾?
死了一個國中生之後,有太多值得大家省思的地方。網路上的留言或評論因為無須具名,經常呈現一種「逞口舌之快」的殘忍面貌,像這則新聞之下的酸民留言,竟然出現「活該」、「砍掉重練算了」之類的話語,這教死者家屬情何以堪!
不是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嗎? 這些缺乏同理心的話語,一點都不美,而且很不厚道。而最該被批評的是:媒體見獵心喜,不顧死者的尊嚴、大大放送毫無必要揭露的隱私個資,也對心理疾病毫無所知,這才是讓人覺得最為痛心的,請大家一起來唾棄這種報導,加強心理衛生教育吧!
摘自 林博, 王瑞琪 《我是心理師,我得了憂鬱症》/好的文化
圖片來源:ACphoto
數位編輯:王信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