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輔導老師:孩子面臨大考,如果你的「關切」不能成為孩子的助力,反而成為阻力;何不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大考倒數的日子,父母就像陪跑員,雖然不必親自上考場,但因是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生活各種大小互動與相處,仍會影響著孩子的情緒與學習表現。
2024-11-14 (更新:2024-11-18)未來親子學習平台
學測、會考大考前,父母親好好勒住舌頭,孩子才能好好專心學習
距離學測六十多天,會考一百八十多天,這對年輕的孩子,都是一等一的大事。「會考」,是國中生人生的第一次國家考試;「學測」,則是關係著進入成人階段的重要預備。再怎麼鬆散的孩子,多多少少也會在學校感受到逼近考試的緊張的氛圍,壓力也多會增加。而父母因著愛孩子,難免焦慮感也會提高,甚至永遠覺得孩子不夠用功,永遠覺得孩子休息得太多,永遠覺得成績可以再好一些些。
然而,父母若處在焦慮甚至忍不住碎唸或是各種無效管教,如此不僅不能成為孩子的幫助,反而讓孩子還得花心力消化與父母衝突後的心情低落,甚至有些孩子會故意藉著不用功來懲罰、報復父母。
因此,父母若不能成為孩子的幫助,不如在大考倒數的日子與孩子保持一些距離,減少親子衝突,孩子只要專心準備考試與消化各種成績、學業等壓力。
提供父母5不做,5要做的秘訣
1.不做:避免過度詢問考試進度
不要常問課業準備得如何?成績如何等問題,這就好比老闆在探查業績一般,會讓孩子感到壓力甚至不滿。
2.不做:避免比較
不要拿孩子成績和同學、兄弟姊妹、親戚朋友等比較,有句話,「比較是散失信心最快的方法」,讓孩子專注在「自己比以前的自己更好」!
3.不做:避免使用威脅性話語
不要對孩子說,「如果考不好會如何如何.....?」這類話語,徒增壓力又沒有實質的助益,帶著恐懼的孩子,心理更沈重,但腳步不會更加輕快。
4.不做:不評論、不建議、不忠告
如果孩子有主動談到心情或緊張感,好好安靜的傾聽就好,不需給予過多的忠告、建議或是經驗談。孩子,有時真的只是情緒抒發,需要說出口,需要的是願意聆聽的耳,而不是滿口建議的嘴。
5.不做:不要臨時增加額外任務或活動
不要在未和孩子商量的情形下,突然要求孩子幫忙做家事或額外安排活動,本來就節奏緊湊的考前日子,各種臨時及突然的變動,即使是好意,都有可能打亂本來孩子的計畫或作息。
大考倒數的日子,父母就像陪跑員,雖然不必親自上考場,但因是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生活各種大小互動與相處,仍會影響著孩子的情緒與學習表現。此時此刻,當個「平穩能配合孩子腳步」的「陪跑員」很重要,也是支持孩子與穩妥孩子身心的重要力量。
父母先安頓好自己,才能成為孩子的幫助,以下是5個小秘訣,讓孩子大考前父母可以安頓身心,避免因自身的焦慮而渲染孩子或避免失當的管教:
1.秘訣: 自我反思:
父母先意識到自己的焦慮和擔心,是改變的第一步;試著好好看待自己的焦慮及擔心,可能會發現,大多數是過度放大「成績考壞後的後果」。事實是,人生的成功與幸福與否跟學業成績有關,但也絕無100%正相關,「考好考壞」不必想得太嚴重!
2.秘訣:父母為自己規劃活動
與其一直專注在孩子的學業表現或日常是否努力讀書,父母不如好好安排專屬於自己的活動,如上健身房,以減少過度關注孩子,而任意放大孩子的大小表現。
3.秘訣:接受孩子「不會一直努力讀書」的假想
「成績考差」、「粗心」、「心情差不想讀」、「想放鬆」等幾乎是每個考生都會歷經的過程,也因此,當孩子出現疲乏,不用擔心會被「追過去」的錯誤想像。每個孩子都會有停頓、疲累的時侯,只要好好支持孩子,孩子會再願意繼續前進。
4.秘訣:設立碎唸界限
限定自己「不能碎碎唸的時段」,如放學後或是晚上。父母與孩子都累了,孩子聽不下管教,而父母也難以好好說教,大多數流於「無意義的碎唸」或是「情緒發洩」。如此,反而變成孩子得承受父母的壓力,而不是減少考生的壓力。
5.秘訣:與朋友分享,建立支持圈
有句話,即使是一張紙,二個人拿也輕一些。可以找同樣有考生的父母朋友,一起談談說說甚至聚會,形成支持圈;不僅能被同理,還能把本來要對孩子情緒全都在朋友處發洩,自然能好好的與孩子平穩相處。
其實,當孩子到了會考或學測的年齡,也表示自己當了十多年的父母,真的要好好鼓勵與肯定自己;無論會考及學測成績如何,至少父母已把孩子「拉拔長大」,真的很棒!焦點回到父母自己,看個電影、吃個美食,慶祝十多年育兒奮鬥的日子!
Photo By:photo-ac
數位編輯:黃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