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AI多工處理 身心也要同步照顧
2025/04/05 05:30 自由時報
▲每天盡量留半小時到1個小時的彈性時間,知道有時間喘息,可降低焦慮感;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許峻維
隨著科技的演進,人們對成功的定義,從誰學的多,到誰學得快,又到誰比較有創意,直到現在AI成為顯學,比誰能精準詢問AI問題。
科技除了讓我們生活更便利,也讓我們習慣於多工同步處理、轉換再轉換,導致資訊過載、身心疲憊不堪,慣於短時間內完成很多事情、不容易取捨,過於自動化地做下一件事情。
練習呼吸善用環境 充分管理時間
有時候別人覺得你做得很好了,但自己卻不滿意,覺得做事速度要更快,似乎把人腦當成電腦在運作。
AI的時代更剝奪我們批判思考、組織架構的能力,讓我們難以跳脫自動化,一直在狀態不好的時候瞎忙!
◎在AI時代,要做好時間管理,可以這樣做:
●練習感受呼吸:為自己呼吸狀況評分(0-10分),持續練習評分,分數會愈來愈敏銳,包含:呼吸的深度、速度、上胸或腹式呼吸、身體緊繃程度、呼吸給你的主觀感受,分數沒有對錯,只要感受它就好!
●珍惜每個「決定點」:當呼吸分數很低的時後、任務轉換或被打斷的時候,試著花5分鐘,感受一下呼吸、看一幅畫、看窗外風景等,避免消耗腦力的事情。5分鐘過後,覺察當下身心狀態,安排合適的待辦事項。
●了解哪些事情容易耗神:檢查錯誤、查閱信件、社交、久坐、電訪陌生客戶、需計畫或決策的事情。疲倦、注意力渙散的時候避免從事這類行為。
●善用情緒:悲傷時較謹慎、不會有偏見;憤怒時更勇於挑戰;適度焦慮時會表現得更好;愉悅時更有創造力及彈性。
●善用環境:手機關靜音、勿擾模式或翻到背面;切換燈光的亮度,橘黃燈光適合休息及放鬆;柑橘色讓人愉悅、薰衣草讓人安定及助眠;有顆粒感的聲音可提振精神,和聲、低頻有助於安定、放鬆。
●安排彈性時間:每天盡量留半小時到1個小時的彈性時間,知道有時間喘息,可降低焦慮感。
●避免久坐:每小時起來動一動或散步2至3分鐘,可大幅降低身心疾病、提升專注力。
網路時代下,人們習慣多工處理與高速運作,容易造成資訊過載、做事效率變差,讓我們透過上述方法,好好善用時間。
(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