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家庭plus.親子會客室】學會表達情緒 不暴走

2024/12/16 05:30 自由時報

【家庭plus.親子會客室】學會表達情緒 不暴走

圖/達志影像

文/葉蓉慧

朋友的孩子現在小學一年級,朋友苦惱已經好幾次接獲老師及其他家長通知孩子在學校出手打人。孩子出手打人真的需要再教育,但探究孩子出手打人的原因後,苦惱不知應如何教孩子?

孩子出手打人的原由:老師打電話來的那次,是某同學一直想跟孩子玩鬼抓人,一直碰或拍孩子肩膀。他不想玩,又一直被對方拍打,於是出手。另一次,是由家長致電,自己孩子被朋友孩子打。朋友致歉後,詢問出手原由:孩子委屈說,下課正在玩自己帶去學校的球,另一位同學也想玩,過來拿走球,於是他就出手了。

多數父母會把教孩子的重點放在:不可以打人,打人是不對的。我認為,趁此機會教孩子情緒表達與拒絕,不但孩子受用,也可藉此成為其他小夥伴的溝通與情緒課。

如果不想玩,或是對方的拍打讓自己不舒服,可以說:「我不想玩。」或「不要拍我了,我要生氣了。」如果是自己的球,現在不想讓其他人玩,就說:「這是我的球,我現在要玩。」「你拿的是我的球,還我。」

換言之,師長與其教孩子當聖人,委屈咬牙吞忍,倒不如讓他們學著說「不」,也讓其他孩子學著聽,接受與尊重別人的感覺。藉此提供孩子多種表達與溝通的句法與選項。要生氣之前,不是一秒暴走,而是以描述生氣的程度,如:我現在正在冒火;我現在已經氣得像噴火龍了。一來以言語告知並預警友伴,二來也是觀照自己的情緒狀態。同理,師長也可藉此問(無論是揍人或是被揍):對方有對你說什麼嗎(他不要、他不喜歡、快生氣了)?你有聽到嗎(有停止嗎?有尊重別人嗎)?

溝通如果要教、要學,就要把握機會並有機會練習。反覆練習與調整,等他們長成大人,漸漸可琢磨出好的方式。孩子不可能坐下來聽教條,就趁機多教幾招,讓他們到學校現學現賣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oufat 的頭像
    chioufat

    chioufat的部落格

    chiouf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