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認真抄黑板、寫筆記;但成績卻不如預期?主要是因為他們眼到手到、心卻未到
2024.12.18未來Family周刊Vol.207
段考將近,上課時老師們都急了⋯⋯
擔心孩子們跟不上進度、學習成效不彰
有時隨堂小考、抽籤抽問在所難免
不過不問則已,一問驚人!(嚇到老師自己)
「一問三不知」「反問老師剛剛問什麼」
反而是現在課堂的常態
眼到手到心卻未到的課堂風景
現在的學生們上課很不專心嗎?
怎麼常常感覺沒有進入狀況?
其實倒也未必如此⋯⋯
普遍來說上課時學生通常「看起來」很用功
認真抄寫筆記、按時繳交作業
其實還是多數人會呈現的「標準」學習樣態
但上課時,眼到、手到,心卻未到⋯⋯
在學生疲於奔命的抄寫筆記之餘
很少有餘力靜下心好好聽講
這也造就被老師問到問題時,一問三不知的窘境⋯⋯
簡單模擬中學生要被抽籤的內心OS
Step1:不要抽到我!不要抽到我!(老師手在籤桶上)
Step2:不是我!絕對不會是我!(正抽出一支籤)
Step3:蛤?老師⋯⋯你可以再問一次嗎?(被點到時)
Step4:我不會⋯⋯ (直接放棄,而且覺得很衰...)
端看老師的耐心與休養,要重複上述四部曲幾次⋯⋯
長久以來習慣被動吸收的學習模式
在高壓縮的課程密度與大班教學的前提下
講述式教學,這種大多以老師講課為主
而學生處於被動吸收知識的學習方式
彷彿成為不得不為之的主流教學模式
學生們長久以來在課堂中只要做到乖乖聽講
把老師上課的筆記抄寫清楚(可能要打分數)
把老師講解的例題詳解抄寫清楚(考題來源)
這件事情彷彿是課堂中最重要的事!
對學生來說,最有效率的寫好筆記
花費最少腦力與心力的上課模式
也是很自然而然的演化過程⋯⋯ (汙名化演化一詞)
如果老師上課提問,或是要求同學作答
學生通常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等待」
等某個很衰的同學被老師點到而回答
或是等著老師自己受不了之後,主動開始講解
總之,只要等待,就會掉出正確答案……
接著才是抄寫起來,這樣真的超有效率
也非常節能,因為不太需要啟動腦袋思考!
俗話說的好:「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老師急了,問問題沒人理他⋯⋯
自問自答也就變成老師為了推進課程進度
不得不為之的反應了⋯⋯
老師們常自嘲很會唱獨角戲,也是這個緣故⋯⋯
是時候找回學習的主動權了
我常提醒學生:
如果「聽課」與「抄寫筆記」無法兼顧的時候
先顧好上課聽講,抄筆記這種事有太多補救的方式
拜現代科技之賜,若老師允許能先將筆記拍下來
回家後需要怎麼認真抄寫都可以!
想要多精美就多精美!
大不了,一定有同學的筆記是抄寫完整的⋯⋯
借來拍、借來抄,都是一種方式呀!
重點是要在上課時把腦袋的精力空下來
才會有餘裕認真的聽講、認真的思考
如此才有可能跟隨老師上課的鋪陳
並且同步思考老師講述的內容合不合理
許多同學考不好的時候,詢問他上課聽得懂嗎?
通常都是「聽得懂」但寫題目或考試就不行了
但這種懂通常都是「似懂非懂」
在聽講的當下,需要思考合理不合理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覺得「合理」,表示能與自己的舊有經驗同步
新知識與舊有知識架構的統合是順利的!
如此才有機會與其他背景知識結合,進入長期記憶……
如果覺得「不合理」,那就更棒了!
因為新知識與舊有知識架構互相衝突
大腦自然而然會為了讓這件事「變得合理」
尋求各種可能、重新整理思緒與知識脈絡
或許是某個環節卡住了,或是某個知識點理解錯誤!
當我們釐清癥結點之後,大腦重新統整清楚
此時會印象特別深刻!(大多數人應該都有這個經驗)
總而言之……吉米師想強調的重點在於……
在課堂上花時間「思考」的重要性!
每次在課堂講解計算題,在還沒對答案之前……
我總會說「你們幫我對一下答案,看看對不對!?」
常常學生會回「當然對啊!我們100 %相信你!」
雖然當下聽起來覺得很開心!
但其實仔細想想,挺令人擔憂的……
因為他們已經將腦袋的思考功能進入休眠狀態了!
不論覺得合理也好,不合理也罷!有在思考才是重點!
唯有在「思考上積極參與」的課堂,才是有效率的學習!
先準備好計算紙真的很重要
在數理科目的學習領域,概念的推衍過程非常重要
具體的呈現就是寫出計算過程(也就是列式的過程)
人類自從發明文字以及符號之後
這類的符號表徵可以用來代替某些概念
恰好補足了我們大腦的不足,讓我們方便保存資訊
將腦力集中在解決複雜與困難的問題!
在解題或是整理思緒的時候,將資訊記錄在紙上
當然以現代科技來說,不僅紙筆,亦可善用資訊設備
但把想法或是構思的過程記錄下來
可以方便我們進一步的思考!
往往這樣的深層思考,才能真正達到學習的意義!
課堂上最常出現的狀況之一,無非是學生說「我不會」
一開始的練習通常還是會啟動
但通常得不到最終的答案,往往關鍵就在於
「沒有將思路寫下來」
不習慣將計算紙放在旁邊,隨想、隨寫的紀錄想法
很難進入真正核心的問題,問題一複雜起來
無法一眼看穿的時候,孩子就選擇放棄了……
但其實不是問題太難,也不是程度不夠
更不是孩子不用心於課堂
而是沒有將想法逐步記錄下來
失去了往下繼續思考的機會,真的非常可惜……
想學好數理,第一步先準備好你的筆記本或計算紙吧!
可以將一面空白的通知單、過期的考卷、宣傳單...等
只要大小相同整理再一起,釘個釘書針
就是一疊很棒的計算紙囉!
不然懶得整理,買個最便宜的空白作業簿也可以……
想要求質感的,買個筆記本專作計算與隨寫紀錄也好
但盡量不要是一堆廢紙,很容易不見……
想法是個人很寶貴的資產,建議保存一段時間
或是進行一定程度的整理與統整後再丟棄……
吉米師可是還保留10年前的隨寫筆記呢!
提升學習效率才是進步的基石
談了那麼多,最終聚焦一下
學習要進步,在高中階段增進「效率」是不二法門
而效率要有顯著的提升,不是只是把時間填滿
應該是期待在單位時間內可以有更高的產出
這裡談的產出,泛指學習的成效
例如更有效率的背單字、整理筆記、訂正錯題……
以同學最常犯的錯誤習慣為例 → 抄詳解
就是一個超級沒有效率的讀書方式!
花時間寫了題目、也花時間訂正了……
但下次看到類似的題目還是不會呀!
雖然看起來效率很高,半小時可以訂正一張考卷
但其實結論是什麼都沒有……
倒不如花半小時好好翻書、確實靠自己的力量訂正
有可能只能搞定3~5題,但透過扎實的訂正
確實學會某個知識點、確實釐清某個迷思概念
這樣的意義,這樣的「效率」長遠來看
將遠遠大於一昧的抄寫詳解的內容……
回到今天的主題「上課」這回事……
你還要一直讓自己呈現很忙的狀態
但老師講課內容卻沒進到腦袋、沒有跟著思考嗎?
你還要在老師提問、給同學隨堂練習的時候
待在座位上等待正確答案自動掉出來嗎?
還是想拿出紙筆,自己挑戰看看會不會成功呢?
將壞習慣改掉,逐步建立好的上課習慣
讓上課聽講這件事的效能最大化
或許是讓成績進步CP值最大的調整與努力
而且這樣的成功經驗還會不斷的累積
在成效複利的加成之下,進步是指日可待的喔!
#上課很忙 #忙於抄筆記 #心未開機
#學習的主動權
#計算紙
#學習習慣
本文經 吉米老師 授權刊登,原文出自 高校化學事 (https://reurl.cc/xp69eV)
Photo:shutterstock
數位編輯:黃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