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拚爹的多元入學—聖人不仁 以百姓為芻狗
2023-08-28 08:01 聯合報/ 劉明德/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面試
申請入學一定要經過面試這一關,卻充滿了主觀和偏見。圖/ingimage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句話,稍微讀過書的人,莫不耳熟能詳,也都能琅琅上口。只要哪裡發生天災了,小林村被土石流吞噬、汶川大地震、日本311大海嘯…就說這是「天地不仁」,上天把人民當成豬狗一樣踐踏,一點都不慈悲,其實是完全誤解了。
不只一般人民誤解,大師們對於「芻狗」的解釋也是錯的,以至於未能理解老子的深意。魏源:「結芻為狗,用之祭祀,既畢事則棄而踐之。」傅佩榮說:「芻狗是指以草紮成的狗,為古人的祭祀用品,當用之時備受重視,用完隨即丟棄。」陳鼓應說:「芻狗,用草紮成的狗,作為祭祀時使用」中國道德經權威任繼愈說:「人們把草做成芻狗的時候,並不愛它,重視它;人們祭祀完了,拋開它,也不是恨它、輕視它。」
如果「芻狗」真的是「畢事則棄」,那麼,「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句話不就變成了聖人用完人民之後就丟棄?老子有可能是這個意思嗎?不可能。因此,把「芻狗」理解成「用草紮成的狗」就是錯的。至於「以百姓為芻狗」這半句話並不是傅佩榮所說「讓他們自行興衰」,也不是陳鼓應所說:「任憑百姓自己發展」;也不是任繼愈所說:「聽任百姓自生自滅」。事實上,「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整句話是「聖明的總統無偏私,就像牧人對待牛羊狗一樣,給予人民最大的自由。」
老子這句話有三個重點,第一,公平對待所有人,包括自己,也就是制度不能圖利自己;第二,老子的管理方式不是「聽任百姓自生自滅」、「任憑百姓自己發展」,這不就成了叢林法則,還需要政府嗎?當然不是。而是政府必須善盡管理職責,制定公平的規則,把害群的牛羊狗抓出來處理掉,以免影響牛群、羊群、狗群的健康成長。第三,就像牧羊人給他的羊最大的自由一樣,總統也要給人民最大的自由,不去限制,不去干涉,讓人民彼此之間去自由競爭(前提是公平),當然,總統更不可以假公濟私、公器私用。
根據老子這句話來檢驗攸關台灣未來的大學申請入學方式。這樣的制度是否圖利特定對象,包括執政者本身?申請入學的方式不會有害群之馬嗎?申請入學的方式沒有介入學生們之間的競爭嗎?
由於申請入學一定要經過面試這一關,因此,本文就只談這一個環節是否公平,是否能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首先,申請入學一定有教授在場,不管組成人數多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例如喜歡白富美,不喜歡矮胖窮)、盲點和弱點;教授之間也經常意見不一致。這些都是事實,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一開始就是偏頗的,面試到最後竟然能得出一個正確的人選,這種可能性很小。
其次,學生所提交的資料:自傳、讀書計畫、在校成績、活動、獲獎紀錄等等,這當中有很多主觀的東西,何況這些東西都可以經過包裝或者人為操作,每一個小地方都會影響到面試時的公平性,例如有人在自傳或讀書計畫中,有意無意地帶上與某總統、某財團老闆的深厚關係,相信面試官很難不特別關心。
其三,面試的問題本身就充滿運氣,不具客觀性,不能顯現平常的實力。運氣好,題目剛好是熟悉的;運氣不好,就只因為一句話,整個面試都泡湯了。此外,有的人擅長表達,有的人是「韓非子」;還有一種情形,面試官很不滿意考生,不是因為考生答錯了,只因為對教授不夠謙卑或是不同調。
其四,高中生考大學生的題目是否恰當?例如,我大學想讀經濟系,難道還是高中生的我就必須具備經濟學的相關知識?這時教授問我一些經濟學的概念,天哪!我怎麼回答。因此,似乎,哦,不,題目根本出錯了,這時候,我能抗辯嗎?類似的提問難道不是欺負人嗎?
其五,面試時的教授有沒有可能被請託對某生特別照顧呢?是不是有某生在還沒面試就已經被錄取了呢?那是一定有的。
其六、無法避免權力的傲慢。固然大部分的教授都學有專精、很謙虛,但也有少數教授充滿偏見成見,還因握有考生的生殺大權而心生傲慢,難道這樣的教授不曾出現在面試場合?學生要是遇上這樣的教授,能說是公平的選拔嗎?
從任何一個角度,從任何一個細節,面試都充滿了主觀和偏見,能說是「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之下的一種制度嗎?當然不能,完全背離了公平,是一種一開始就錯誤的制度,是制度設計者的蓄意,不可原諒。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