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PISA排名大躍進 數學全球第3
2023-12-06 00:50 聯合報/ 記者李芯/台北報導
昨公布的PISA報告評比顯示,台灣學生數學、閱讀、科學素養排名均較二○一八年進步。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與師範大學昨公布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主辦的「二○二二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結果,台灣在新冠疫情間逆勢成長,數學、閱讀、科學素養的排名均較二○一八年進步,數學更為全球第三,甚至在疫情讓全球教育體系大亂之際,只有台灣與日本、韓國及立陶宛被評為「具備韌性」的教育體系。
台灣第六度參與PISA評比,我國六千名的十五歲在學學生參加測驗。台師大與全球同步公布的結果中,台灣學生的數學表現平均五四七分,比二○一八年進步十六分,排名全球第三名;閱讀素養平均五一五分,排名第五名;科學素養平均五三七分,排名第四名,均優於OECD平均與台灣上次的表現。
台師大終生榮譽國家講座教授蔡今中指出,PISA依據分數,將學生表現由高至低分為九個水準,我國本次成績為在水準五以上的高表現學生有百分之三一點七,僅次於新加坡的百分之四一,為世界第二。成績未達水準二的低表現學生占百分之一四點六,代表學生的數學基本能力普遍達到基礎水準。
台灣歷年PISA成績與國際排名 圖/聯合報提供
由於近年學生使用手機,可能造成對閱讀能力的影響,在教育界引發熱議,台灣的國際排名在前兩次評比中,都比數學與科學素養低,但本次閱讀表現,從上次的第十七名,進步到第五名。
蔡今中分析,PISA自二○一五年起數位化,這幾年疫情的影響與網路學習的推進,讓學生愈來愈熟悉在數位環境裡閱讀。他更在記者會中語帶哽咽地說,台灣可能受到疫情衝擊較小,疫情期間即使學校有停課,全體教師快速因應疫情變化,推動遠距教學、數位學習,達成「停課不停學」的目標,看到今年的數據,非常感動。
由於OECD國家的數學、閱讀與科學平均分數皆下降,只有台灣、日本、韓國及立陶宛在主測的數學表現、數學教育機會均等程度、幸福感等三項,都較OECD平均值相當或更高,二○一八年到二○二二年間,上述向度的表現都要呈現持平或進步趨勢,才被評為「具有韌性」的教育體系。
PISA台灣城鄉差距改善 弱勢生表現堪比OECD平均值
2023-12-05 22:11 中央社/ 台北5日電
教育部和台灣師範大學今天公布PISA 2022結果,帶來一些好消息。台灣學生的數學表現校際變異比例(分子為校際變異,分母為校內變異加校際變異,數字越小代表校際間的差距越小),從PISA 2012的42%,進步到38%。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台灣在歷來PISA評比表現不錯,但城鄉差距較讓人詬病。最新結果帶來好消息,數學表現校際變異比例下降,教育機會均等指標改善,且社經最弱勢學生數學素養與OECD平均值相當。
立法院曾針對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2018的表現發表評估報告,特別指出台灣城鄉差距雖較PISA 2009改善,但學校間及學生間的表現差異,都高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平均值,學習機會均等的理想仍待落實。
教育部和台灣師範大學今天公布PISA 2022結果,帶來一些好消息。台灣學生的數學表現校際變異比例(分子為校際變異,分母為校內變異加校際變異,數字越小代表校際間的差距越小),從PISA 2012的42%,進步到38%。
另外,台灣學生社經地位解釋數學表現變異的百分比(數值越小代表社經差距的影響越小),由17.9%(PISA 2012)下降到15.7%,已接近OECD平均的15.5%。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社經地位最弱勢的學生(國際指數後20%,台灣約3.8%學子符合條件),數學素養為471分,已與OECD的平均表現(472分)相當。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長彭富源分析,近年加強「學習扶助」措施,讓課業表現較落後的學生,在學期間透過額外的扶助措施,獲得成長的機會;寒暑假期間也透過「樂學計畫」,避免學習表現往下掉。另外,數位學習的推動,也有助於縮小城鄉差距,讓學子透過數位課程,依照自身的步調學習。
台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計畫主持人蔡今中也認同,數位學習可以導正偏鄉教育的落差。近來PISA越來越強調數位教學,鼓勵各國廣泛地應用虛擬實境、遠距教學、自主學習平台等科技,提供學子多元、靈活、個別化的學習體驗。
蔡今中提到,PISA數學題型的情境複雜度提升,要求學生以數位工具操作、探索、實驗,組織資訊後形成答案,台灣學生的學習環境中,接觸這類題目的機會較小,是未來可以加強的地方。
「PISA」測驗結果出爐 OECD國家平均退步、我國逆勢成長
2023-12-05 18:40 聯合報/ 記者李芯/台北即時報導
2022年的PISA報告評比結果出爐,受到疫情影響,OECD國家皆出現歷年最低表現,但我國本次測驗在數學、閱讀、科學素養3方面均較2018年進步。示意圖/ingimage
2022年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報告評比結果於今日在全球同步發佈,這是台灣第6次參與評比。受到疫情影響,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皆出現歷年最低表現,但我國本次測驗在數學、閱讀、科學素養3方面均較2018年進步,教育部及研究團隊認為,台灣學生未受到疫情的不利影響,「停課不停學」讓評量成果逆勢前進。
OECD主辦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於巴黎時間5日上午11時發布國際報告和評比結果,我國也將同步於台灣時間下午6時召開記者會。PISA 2022為台灣第6次參與PISA評比,本次評量以數學為主測領域,科學與閱讀為輔測領域,我國共182校約6000名15歲在學學生參加施測。
此次評量數學、閱讀、科學素養排名均較2018年進步,數學表現平均547分,排名第3名(2018年排名第5名);閱讀素養平均515分,排名第5名(2018年排名第17名);科學素養平均537分,排名第4名(2018年排名第10名),數學、閱讀與科學的表現均優於OECD平均。
PISA 2022 OECD國家的平均分數分別為數學472分、閱讀476分、科學485分,與PISA 2018相比,OECD國家平均分數分別下降了17分、11分和4分,皆為歷年來的最低表現。OECD國際報告指出,在參與PISA 2022的81個國家/經濟體中,僅台灣、日本、韓國、立陶宛並列具備韌性的教育體系。這4個國家在學生數學素養表現、數學教育機會均等程度、幸福感三向度,表現皆與OECD平均值相當或更高。
教育部表示,本次PISA 2022施測時點適逢COVID-19疫情期間,我國仍有良好表現,在疫情期間積極實施線上教學,透過公私協力支援學校線上教學所需的工具與服務,從研究團隊發布資料可以看見,疫情中台灣學生評量成果仍逆勢前進。
台師大研究團隊也認為,台灣學生在學習上並未受到疫情的不利影響,反而在疫情催化下,學習環境成功導入數位模式,這歸功於第一線教師快速應對疫情,成功實施遠距教學,實現「停課不停學」的目標。
我國在教育部的支持下,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習科學跨國頂尖研究中心組成跨校研究團隊進行PISA 2022調查。本次調查原定於2021年進行正式施測,受COVID-19疫情影響而延後1年執行,全球共計有81個國家、約69萬名學生參與。
2022年的PISA報告評比結果出爐,受到疫情影響,OECD國家皆出現歷年最低表現,但我國本次測驗在數學、閱讀、科學素養3方面均較2018年進步。記者李芯/攝影
台學生PISA、ICCS成績出眾 教長:城鄉能力差距也縮小
2023-12-06 17:39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即時報導
教育部長潘文忠指出,國際上不少國家PISA成績都下降,但台灣學子整體成績進步,甚至學生城鄉能力差距也縮小了。記者許維寧/攝影
台灣2022年PISA、 ICCS成績近期陸續出爐,台灣學生公民認知全球第一、數學能力則為全球第三。教育部今天舉行部務會報,教育部長潘文忠指出,本屆施測學生都經歷過新課綱養成,且碰上三年疫情,國際上不少國家PISA成績都下降,但台灣學子整體成績進步,甚至學生城鄉能力差距也縮小了。
潘文忠今天表示,PISA、 ICCS成績近期陸續出爐,兩者均是世界通用測驗,具備可參考性。以PISA命題為例,可看出並非要學生刻意背誦,而是要求學生具備觀念後得出解決方案,ICCS更是如此。
潘文忠表示,兩項測驗可以看出學生近年來的進步,且學生事前不會像準備大考一般用力準備,學生是在自然的狀況下施測,代表學生的基礎素養正在提升。
潘文忠坦言,確實很在意兩項成績,在於受測學生都經歷過108課綱,也碰上了三年疫情。過去疫情期間雖曾停課一個月,但教育部嘗試讓學生學習不中斷,也確實擔心是否產生學習落差,疫情後不少國家PISA數據都下降,但台灣學生整體成績進步,甚至連能力城鄉差距也變小。
潘文忠也說,ICCS的成績也顯示,台灣學生平權、族群認知分數高,連三年進步,甚至比不少歐洲民主國家成績更出眾,代表現有課程中確實可接觸各項社會議題,也代表課綱確實能和世界趨勢接軌。
PISA評比╱認為成績等於能力 台灣學生數學「高成就、高焦慮」
2023-12-06 15:44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即時報導
PISA報告評比顯示,台灣學生數學、閱讀、科學素養排名均較2018年進步。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本報資料照片
PISA針對15歲學生閱讀、數學、科學與創造性思考能力進行施測,並於台灣時間昨日晚間18時公布2022年成績,台灣學生數理能力素來優異,2022年上升到世界第三,僅次於新加坡與澳門。但台師大衍生教育新創企業「數感實驗室」今表示,台灣的學生交出漂亮成績的同時,背後數學焦慮指數亦同樣高居世界第三,教育部長潘文忠受訪時坦言,台灣學生確實是高成就、高焦慮。
數感實驗室指出,台灣學生雖然能交出漂亮的數學成績,卻也有著高度的「數學焦慮」。根據PISA調查,通常數學焦慮高的國家,學生成績多偏差,但若以OECD平均成績是472分為基準,教育表現好的國家差不多都在基準線以上,此時便發現,台灣學生能力雖高居第三,數學焦慮指數同樣位於全球第三,僅次於西班牙、日本。
數感實驗室分析,台灣學生可說既焦慮但成績亦好,背後原因可能是學生投入較多練習時間以換取成績,或普遍認為數學成績等於數學能力,且考試時間短,但題目數量多。
教育部今天稍早舉行部務會報,潘文忠表示,台灣學生確實是「高成就、高焦慮」,且亞洲家庭通常求好心切,也希望子女表現好上加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子內心焦慮。
教育部也嘗試從實務面上給予協助,潘文忠指出,「過去的數學對學生打擊確實很大。」但如新課綱下已對數學科拆分為A、B兩版本,也是考量到學生志向不同,如理工傾向的學生跟人文社會學科生即有不一樣的數學需求,讓學生不會均採用一樣的難度,「選擇需要的數學就好。」
再者,潘文忠也指出,過去也看過教學厲害的老師,多是善用實作讓學生了解幾何等概念,以此激發學子興趣、引導學生理解,而非囿於背公式。也因為學生常因數學課業卡關,加上前幾年疫情影響,教育部也建置如因材網等網站,幫助學生盲點對症下藥,「解開自己卡住的地方。」
2022PISA:台灣數學全球第3閱讀、科學表現創數位評量以來最佳
2022 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ISA)結果在台灣時間晚間 6 時全球同步發布,這是疫後全球第一個大型學習素養測驗。今年是台灣第 6 度參與,在數學、科學、閱讀皆拿下全球前 5 名的優異表現,閱讀更是突飛猛進。但教學現場的老師對這項報告,卻有不同解讀⋯⋯
台灣已是第6度參與PISA評比,本次在數學、科學、閱讀皆拿下全球前5名的優異表現,閱讀更是突飛猛進從17名躍進至第5名。整理製表:趙宥寧
文 趙宥寧
2023-12-05 20:55翻轉教育
本文重點摘要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每三年舉辦一次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評量對象為 15 歲的學生(2006年出生),測驗科目包括數學、科學及閱讀。學科測驗之外,今年也特別探討在疫情干擾下,哪些國家成功建立「具韌性教育體系」,藉以維持或提升數學學習表現、教育機會均等,並增進幸福感。
本次調查原定於 2021 年進行正式施測,受 COVID-19 疫情影響延後一年執行,全球共計有 81 個國家、約 69 萬名學生參與。台灣部分自去年 4 月 11 日至 5 月 27 日施測,抽樣全台 216 所學校中,最終有 182 所學校、約 6,000 名學生有效完成測驗。
睽違 10 年,今年 PISA 評量主測科目為數學,科學、閱讀為輔測。綜觀三學科素養排名,台灣數學、閱讀、科學素養排名均較2018年進步,閱讀排名大躍進。數學表現平均 547 分,排名第 3 名(2018 年排名第 5 名);閱讀素養平均 515 分,排名第 5 名(2018 年排名第 17 名);科學素養平均 537 分,排名第 4 名(2018 年排名第 10 名)。
台灣部分自去年 4 月 11 日至 5 月 27 日施測,抽樣全台 216 所學校中,最終有 182 所學校、約 6,000 名學生有效完成測驗。台師大提供
疫後施測 全球學力表現下滑 台灣逆勢進步
PISA 國家計畫主持人、台師大終生榮譽國家講座教授蔡今中表示,PISA 測驗自 2015 年起實施數位化評量,台灣各素養表現是自實施數位化評量以來最佳。至於全球各地區表現,OECD 國數學表現較上屆掉 17 分、閱讀掉 11 分、科學掉 4 分。若以總部報告來說,「20 分的差距,就是差了一整年的學習」。
今年台灣三項學科素養,低發展/高齡/偏遠地區學生的表現較上一次進步。蔡今中說,閱讀、科學進步量最大的是在偏鄉地區,超過都會地區,可見這幾年教育部關心偏鄉教育有看見成效。若以數學高成就(達水準 5, 6)比率為例,台灣從上次 23.2% 增加至 31.7%,表現僅次於新加坡,是世界第二;數學低成就(水準2)比率也未超過 15%,全球僅台灣、愛沙尼亞、香港、日本、澳門和新加坡達標,代表該國學生數學能力有達基礎水準。
另一方面,台灣有 3.8% 學生屬於社經地位國際指數後 20%,但這些台灣學生在數學素養平均為 471 分,與 OECD 平均相當。蔡今中說明,顯示台灣數學教育均等程度,也較過去十年有進步。
PISA 國家計畫主持人、台師大終生榮譽國家講座教授蔡今中表示,PISA 測驗自 2015 年起實施數位化評量,台灣各素養表現是自實施數位化評量以來最佳。台師大提供
城鄉仍有差異 數學學習程度仍差近 3 年
但若細究分數,雖城鄉皆有進步,仍可見城鄉差距導致的高、低成就差異。數學部分,都會區平均 571 分,偏鄉地區僅 517 分,相差 54 分;閱讀、科學也出現 40 幾分的差異。蔡今中對此解讀,台灣分數已相對國際偏高,他推測差 30 至 40 分才是差一整年的學習,「看得出有進步,但一定有進步空間,」若導入數位學習,也能降低城鄉落差。
今年 PISA 也探討哪些國家成功建立「具韌性教育體系」,以數學表現、數學教育機會均等程度、幸福感作為韌性表現指標。蔡今中說,全球僅有台灣、日本、韓國、立陶宛被 OECD 認證,三項韌性表現兼具。
台灣 PISA 表現優異,科學表現更是歷年最佳。蔡今中分析,台灣相對其他國家,學校停課時間較少,即使學校停課,所有老師反應很快,導入數位與網路學習,再加上家長的協助,「這都是不能否認的功勞」。另外,108 課綱重視素養及自主學習能力,顯見學生在疫情期間仍持續學習。
蔡今中也說,台灣教育機會均等有持續改善,校際差異從 42% 下降為 38%,數學均等程度也與 OECD 平均相當;另方面,台灣學生在疫情期間,大量導入數位學習模式,學生更熟悉電腦化介面的評量形式。由於上述三項結論,本次台灣才拿下亮眼表現。
國教署長彭富源則多次感謝教學現場的教師。他說,不管是疫情或平常跟學生互動,這幾年老師的努力,看得見孩子學力提升,努力都是值得的。他也揭示在 2025 PISA 測驗的期許,將持續讓課綱與真實生活連結,也講求探究實作、自主學習,相信有利於與國際趨勢接軌。
彭富源說,素養題型與情境、生活有關,探究實作讓學生有問題意識想學習。另一方面,讓學習內涵跟真實生活連結,也接近國家學習素材的內涵、評量設計。
國中師肯定表現 「教學現場的感受,沒有數據進步這麼深」
不過若將這份報告拿給教學第一線的國中教師看,卻有不同解讀。台北市古亭國中校長莊豐兆首先肯定閱讀領域的進步,是 2006 年以來最好的一次,「可以比較明確肯定因 108 課綱的推行已屆四年,」他說。和全球各國比較起來,臺灣學生受到疫情的影響相對少許多,加上線上課程的推行較為普及與順利,台灣學生已經熟悉這樣的測驗模式,學習上少有中斷,「因此不能過於覺得台灣學生在科學與數學上有進步,需要再觀察下一個四年,」他說。
莊豐兆觀察,台灣都會地區跟偏鄉地區的學生成績差距依然很大,數學、閱讀、科學分別差 54、43 和 44 分,「若用 OECD 的方式來計算,差 20 分就是差一年的學習,這樣就差了快三個年級。」
另一個差異來自高分群和低分群,三科上都可看到高水準(五、六)學生表現優異的比例增加,但未達水準二的學生表現並未顯著改變,「代表有能力的家庭可以讓孩子更優秀,相對的,弱勢家庭的學生就會顯得停滯甚至退步,」莊豐兆憂心。
彰化縣田中高中附設國中部數學教師葉奕緯也不諱言「看到報告,我就笑了一下」。他直言,數據是量化後的結果,相關數據可以往很好的方向去解釋,台灣應該跟自己比,尤其他任職的國中並非都會地區,「教學現場的感受,沒有數據進步這麼深」。
學生未答比率降 未答題型與教學現場卡關 高度重疊
根據本次數學試題報告,台灣未作答比率較上次下降,但未作答題型多屬操作實驗、多種訊息元素的對應、解題步驟要多層次的轉換。在內容向度中,以變化與關係佔最多數,其次為空間與形狀、不確定關係;在認知歷程中,以推理佔最多數。
葉奕緯特別關注「試題未作答比率」,他說,未作答的分析與教學實務觀察學生「卡關」高度重疊,「值得思考教育現場是否有跟上教改的腳步」。「數量」是台灣學生最厲害的,從小就在計算,但到了函數、幾何圖形、機率統計時,腦筋卻動不過來。認知歷程未作答多,也代表學生懶得思考,不願意花時間去思考沒遇過的問題,「這個倒是滿符合實際狀況的」。
但他也不全然悲觀。他表示,至少從平均數來看,可以看見台灣跟全世界相比並不差,尤其疫情對台灣有幫助,若無疫情幫助,可能有八成教師不願意從事數位教學。葉奕緯也提醒,疫情結束後,數位教學又回到幾年前的情況,現在學生很會用 3C,但也不會用 3C,學生會看抖音、滑 IG,若要用來做作業卻經常卡關,「這是後現代教育要面臨的狀況」。
彭富源表示,數學城鄉落差 50 幾分,雖然有進步,但這情況仍要來關心,目前有三個措施在處理,包含學習扶助、數位學習、偏鄉促進計劃。他說,有 8 成學生參與學習扶助後數學有進步,數位學習也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會持續來努力。
延伸閱讀
2025年 PISA 加考英文口說,台灣15歲學生能應付嗎?
親子天下記者
記者。一直都是喜歡寫字、聽故事的人。從日報轉戰雜誌,希望報導不是框架,就跟這世界一樣,永遠沒有絕對的事。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8836
國際教育評比指標PISA揭曉 這國3冠王!台灣打進前5名
20:172023/12/05
中時新聞網
OECD周二(5日)公布2022年全球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ISA)結果,閱讀、數學、科學3科均由新加坡奪冠。(資料照/路透)
總部設於巴黎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周二(5日)公布去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ISA)最新結果,閱讀、數學、科學3大領域均由新加坡摘冠,台灣3科排名均打入前5名。本次PISA顯示,逾半國家數學成績下降,歐洲整體教育水準以「前所未見」速度下滑,名列前茅的國家幾乎都在亞洲,但頂尖國度的學生不一定比較快樂。
綜合路透社、法新社、新加坡《海峽時報》周二報導,OECD每三年進行一次為期2小時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測驗歲青少年的閱讀、數學與科學能力,以評估年輕一代因應現實生活挑戰的知識與技能。2022年PISA測驗對象包含全球81個國家與經濟體共69萬名學子,周二公布結果顯示,閱讀能力OECD平均476分,冠軍是新加坡(543分),愛爾蘭與日本同為第二(516分),南韓與台灣(515分)並列第三。
數學能力OECD平均472分,前5名為新加坡(575分)、澳門(552分)、台灣(547分)、香港(540分)、日本(536分)。科學能力OECD平均485分,前5名為新加坡(561分)、日本(547分)、澳門(543分)、台灣(537分)、南韓(528分)。
上一次發布的2018年測驗結果包括OECD的38國與44個非成員國15歲青少年,人數將近70萬人。與前次成績相較,OECD國家本次閱讀力平均退步10分,數學退步15分,相當於1年學習量的4分之3;本次81個國家與經濟體逾半數學能力滑落,德國、冰島、荷蘭、挪威、波蘭退步尤其嚴重;OECE國家青少年有4分之1在3科表現都不佳,這代表他們無法使用基礎演算法或解釋簡單的文字。
OECD周二公布最新PISA評比結果,新加坡在閱讀、數學、科學3大領域均稱冠。
經合組織教育部門負責人史萊克(Andreas Schleicher)說,新冠肺炎疫情有其影響但非唯一因素,教育系統長期問題也導致成績下滑。得分較高的因素包括學校在疫情停課期間增加教師支援、教師能獲得特定協助;退步因素與課餘手機使用率較高、學校教師短缺的狀況有關。
OECD分析師夏邦尼耶(Eric Charbonnier)說,過去10年各國對於教育品質的投資也許不夠或成效不彰,父母對於孩子學習精進的參與程度比2018年下降。歷年評量顯示,決心建立一流教育體系的國家,就算經濟環境不佳也能實現目標,「富裕且教育良好的國家、貧窮且教育水準低落的國家,這種嚴格分類不再存在」。
PISA報告顯示,新加坡青少年在3大領域能力領先經合組織同齡學生3到5年。澳門、台灣、香港、日本、南韓在數學與科學也有出色表現;閱讀力拿下高分的包括愛爾蘭、日本、南韓、台灣,愛爾蘭與日本尤其引人注意,這2國學生人均支出並未高於OECD國家平均。歐洲、美洲表現最佳的各為愛沙尼亞、加拿大,3科都打進前10名。
OECD本次也首度以生活9面向檢視青少年學子幸福感,數學能力頂尖的新加坡、澳門、台灣有許多學生「極怕失敗,很少參與體育等課外活動」。
文章來源:Asian countries score high in key education survey
文章來源:Mathematics, reading skills in unprecedented decline in teenagers - OECD survey
文章來源:Singapore students rank top in maths, science and reading in OECD study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1205005288-260408?chdtv
最新PISA出爐!台灣數學科挺進全球第三 風光背後卻有「錢坑」難題
PISA2022成績今日公布,台灣不受疫情影響,閱讀、數學與科學三科成績與上屆相較皆逆勢變強,數學科更挺進全球第三名。然而,後段學生成績仍難有起色,風光背後透露隱憂。
台灣PISA國家計劃主持人主持人蔡今中表示,學生成績進步,展現台灣在疫情間的韌性。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文
發布時間:2023-12-05
因疫情延宕一年,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所舉辦的2022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於5日公布成績。
台灣在本次測驗中,數學、閱讀與科學三科分別拿下547、515與537的分數。與上屆PISA2018相較,分別增加16分、12.6分與21.6分。當各國成績普遍受疫情嚴重影響,台灣成績不減反增。
「台灣是唯四個國家,被OECD認可在數學表現、數學教育機會均等與幸福感具韌性的國家,」台灣PISA國家計劃主持人、終生榮譽國家講座教授蔡今中在記者會中哽咽表示,另外三個國家分別為日本、韓國與立陶宛,代表台灣在疫情間展現韌性,被國際肯定。
細究排名,數學、閱讀與科學三科分別排進全球第三、五、四名,與上屆相較分別挺進二、十二和六名,有明顯進步,閱讀表現尤其亮眼,創下歷屆最佳名次。
(註:OECD提醒,數學第二至四名,閱讀二至七名,科學三至六名無顯著差異)
每三年一測的PISA主要檢視學生是否具備「面對未來世界的素養」,作為檢核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指標,每每公布結果都吸引各界注目,學生在疫情間的學習表現變化更成為本次新看點。
廣告
本次PISA於2022年4月展開調查,共有81國、約69萬名學生參加,參與人數屬歷屆最多。測驗對象為15歲學生,科目包含數學、閱讀與科學,其中數學為本次PISA加重評測的重點。
疫情間展現韌性,台灣三科皆挺進前五名 |
|||
---|---|---|---|
名次 |
數學素養 |
閱讀素養 |
科學素養 |
1 |
新加坡 |
新加坡 |
新加坡 |
2 |
澳門 |
愛爾蘭 |
日本 |
3 |
台灣 |
日本 |
澳門 |
4 |
香港 |
韓國 |
台灣 |
5 |
日本 |
台灣 |
韓國 |
資料來源:台灣師範大學台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 |
前段班表現極佳,後段僅科學有起色
長期關注PISA的國家教育研究院學者指出,台灣於本次測驗中表現不俗,最亮眼處屬前10%頂尖學生的數學表現,與PISA2018相較狂增30.6分,「很明顯是『世界超人』,」他不諱言。
然而他同時提醒,頂尖學生有優異表現,低成就學生卻沒有起色,報告中註記有落差擴大狀況。後段10%學生的數學成績微幅下降4.1分,雖未達統計上的顯著變化,仍需要留意。
「前段班通常有相對充足的資源可以愈學愈好,後段班學生需要更多關注,」他提醒。
檢視閱讀與科學兩科,學習落差狀況則持平,後段10%學生在科學成績上更顯著增加14.5分,值得鼓勵。
與PISA2018相較外,不願具名的學者也指出,可與PISA2012比較,從中檢視台灣學生是否已習慣線上測驗方式。
他解釋,PISA2012是最後一次以紙本方式施測,後續皆轉為數位化測驗。轉換後台灣學生的三科分數都明顯下滑,後續能否回復往年紙本測驗的水準成為學界關注焦點。
事實上,若與PISA2012比較,台灣學生於數學與閱讀兩項分別下滑13分與4.1分,科學則增加9分。他認為,這代表台灣學生在科學科目上已相對熟悉電腦測驗,實力同時有進步,但在數學與閱讀兩科恐還不習慣線上做答,詳細原因仍待釐清。
廣告
教育部表示,推動數位融入教學成功,幫助此次PISA取得好成績,同時感謝一線老師的努力。(黃明堂攝)
學習扶助成效有限,需找新解方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學生雖然在此次測驗中表現優異,低成就學生卻仍難拉起。
OECD所做的各國解析報告中,將PISA2022與PISA2012做比較,學習低表現的水準2以下學生佔比在數學、閱讀與科學三科上分別增加1.8、4.3與2.3個百分點,其中閱讀在報告中被標註為顯著增加。
換言之,儘管政府努力投入補救教學與學習扶助,成效看似有限。
「照理說投入愈多預算成效應該愈好,但PISA告訴我們並非如此,」一名學者批評,政府扶助低成就學生的預算逐年增加,會考中待加強學生的比率看似變少了,減C有成,碰到PISA又功虧一簣。
他認為政府有必要重新檢視政策方向與成效,若一味持續加碼卻不問成效,既有扶弱政策恐淪為無底洞的錢坑。
他舉例,閱讀素養包含三大核心能力,分別包含懂得抓重點的「擷取訊息」、能明確理解內容並做出詮釋的「統整解釋」,和能做批判思考的「省思評鑑」,這些能力養成不易,需要學習單與教師引導等方式來確認成效。
然而,既有政策如「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雖然有超過6萬名學生參與,校園現場多是教師在旁改聯絡簿,學生自己在旁念書,能否從中獲得閱讀三大核心能力令人質疑。「你讓他寧靜,他真的就寧靜下去了,看不到到底學到什麼,」他說。
政府近年來投注補救教學資源,希望提升後段學生的學習成效。(黃明堂攝)
整體而言,台灣於PISA2022中表現亮眼,值得肯定。面對低成就學生,政府仍須拿出新做法嚴陣以待。
(責任編輯:宋玟蒨)
延伸閱讀
學力退步像看恐怖片!後段班學生大增,專家憂「還沒出社會就在等待失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