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考招教戰/5種推甄面試題型 回答忌天馬行空
2024-02-14 01:12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近年大學學測有愈來愈簡單的趨勢,當學測級數不相上下,面試成為決勝關鍵。 (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得勝者文教升學輔導專家胡天爵,依據個人多年經驗整理出五種面試時常考題型。他舉出可能「踩雷」的題目,比方考官問「畢業後有何規畫?」考生千萬不要貿然回答「畢業後出國進修」,最好的答案是「大四上學期參加本系研究所甄試」。但也不要天馬行空,因為教授可能會由你的回答再追問,說大話容易露出馬腳。
第一種是「個人問題」。題目包括「自我介紹」、「你最喜歡什麼科目?課外活動?社團?偶像?事物或書籍?」胡天爵建議考生熟記自己的學習歷程自述,並想想如果你是口試委員,哪一部分容易引起發問的興趣,也先為自己的弱點想好理由。他也建議考生事先蒐集該系相關資料,以及與別校同系不同特色。若被問到未來的理想職業,則可先查好各學群的職業介紹。
第二種是「專業問題」,會依科系的不同南轅北轍。如電機系教授可能會問「電鍋飯煮熟了,電鍋按鍵為何會跳起來?」航太系則問「飛機為什麼能飛?」資源工程系問「春分的分是什麼意思?」藥學系問「中西藥是否有共同成分?」
胡天爵分析,專業題只是想要了解考生的專業知識和興趣、臨場應變能力,不會想刁難考生。考生可由考古題、該系期刊、學報、課本來猜測可能的問題,或是上網搜尋惡補一下專業知識,不會的就據實以答。
第三種是「時事問題」。胡天爵建議考生多看各大媒體的社論、論壇,主要看跟自己科系有關的新聞與政策分析,如醫學院看醫藥新聞、商管看企管和財經雜誌。考生必須了解問題起源、分析政策優劣,切忌有黨派或個人成見。如果時間有限,建議重溫面試前一個月內的時事,若有餘力再往前推三個月、半年。
第四種是「思考性問題」:如:「1+1為什麼等於2?」、「請你舉個例子,證明你有思考、邏輯能力?」、「請說出三個我們要錄取你的理由」。
胡天爵表示,這些問題是教授們想了解考生思考模式是否靈活、具創造力、邏輯思考及判斷力,準備方式只能依賴平日的閱讀與思考批判。
第五種是「常識性問題」。如:「為何冰刀可以在冰上滑行?」、「為何遠山上的樹木看起來是藍色的?」、「籃球為何有三分球?」測驗考生是否具備博學多聞的特點。
胡天爵分析,考官希望是藉由推甄申請管道收到具備某些特質的學生。此類型要靠平時涉獵各類型書籍,但推甄前時間緊迫,考生可以直接看各大電子報的科學版和文學副刊等等。
大學考招教戰/推甄面試 先了解敵情 再自我推銷
2024-02-14 01:11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近年學測有愈來愈簡單趨勢,面試成為決勝關鍵。圖為為推甄申請入學的高三生舉辦的模擬面試,請到各領域與業界的專業人士擔任面試官,給考生真實體驗。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大學學測有愈來愈簡單的趨勢,當學測級數不相上下,面試成為決勝關鍵。得勝者文教升學輔導專家胡天爵認為,此時的首要任務是「了解敵情」—徹底蒐集甄試學系的資訊;同時準備高中三年的學習歷程及國高中所學的基本學識,針對科系「自我推銷」證明你比他人更強。如電機系相關知識是物理的電學,土木相關是物理力學,資工、資訊相關是高中的離散數學。
一般大學科系的面試,除醫學系每位占卅分鐘左右,其他都不會超過十五分鐘,最常見的是十分鐘以內。面試則以「多對一」最常見,也有「多對多」、「一對一」,以及「一對多」的團體面試。最常見的「三對一」─三位教授除系主任之外,一位扮黑臉,一位扮白臉。面試通常先請考生自我介紹,考官再從自我介紹的內容提問,此外也會事先設計題目,考生抽題後口頭作答。
胡天爵建議,「自介」通常是兩到三分鐘,考生可多準備四到五分鐘的「增長版」,以及兩分鐘內的縮短版,部分科系必須準備英語版,考生最好探聽清楚科系的特色與需求。
談到成功的自我介紹,胡天爵認為關鍵是「留下伏筆」,引導教授問到自己熟悉的事務或與眾不同的事蹟。但說明自己事蹟切忌冗長,用二到三句話說明最佳,超過四句會令聽者不耐。他建議考生寫好自我介紹的稿子,念稿修稿後再背稿,先對著鏡子演練,再用手機動態錄影修正。
自我介紹之後,教授通常會根據學習歷程檔案中的自述/自傳發問。曾任教建中多年的陳美儒建議,考生預留一份自傳資料,考前再讀一遍,避免太緊張自相矛盾。她透露,曾有一位學生在自述中吹噓曾獲新詩比賽冠軍,結果教授要她當場「七步成詩」。也有學生在自述中提及熱愛古典音樂和流行歌曲,面試時被要求當場引吭高歌,結果藝驚四座,如願錄取醫科。
「態度決定一切。」胡天爵說,面試成功關鍵是「積極自信、輕鬆自然、常保微笑。」醫學系面試常找精神科醫師觀察考生,衡量是否有當醫生的特質—耐心與細心。因此考官挑毛病時,考生千萬不要動怒。(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