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班仍需回LINE…教師壓力倦怠程度高 立院法制局:應立法保障離線權

2025-04-06 19:41 聯合報/ 記者林銘翰/台北即時報導立法院

下班仍需回LINE…教師壓力倦怠程度高 立院法制局:應立法保

學生團體「鉛筆藍圖」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發起為教師爭取「離線權」的社會倡議。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創會理事長黃耀南(左至右)、台北教育工會理事長李惠蘭、「鉛筆藍圖」召集人建國中學高二學生傅瀚柏、國民黨立委葛如鈞、國教行動聯盟家長代表鍾君偉出席。記者林伯東/攝影

民間團體關注教師離線權,立法院法制局報告指出,教師是工作壓力與倦怠程度最高的職業之一,許多人下班後仍要回覆學生、家長等人訊息,我國對於教師離線權相關法制付之闕如,應該立法明定保障教師權益,而非僅由指導原則予以規範。

學生團體「鉛筆藍圖」今年2月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指出,學生權益高漲,教師權益卻未受到重視,因此希望為教師爭取「離線權」,讓教師在下班後有權利選擇不回覆學生家長的來電及訊息,還給教師喘息空間。

立法院法制局近日提出「教師離線權相關權益保障之法制研析」報告,談及我國對於教師離線權相關法制付之闕如,應該透過立法明定以保障其權益。

報告指出,歐盟成員國陸續以立法方式,賦予勞工離線權(right to disconnect),勞工下班後可以從工作脫離,享有不需與工作聯繫的權利,顯見離線權法制化已經成為國際趨勢,不過,包括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斯洛伐克、希臘、葡萄牙等,這些國家都是規範勞工離線權,並未對教師離線權特別加以說明。

報告也提到,澳洲在2024年仿效引入離線權,以保護員工在工作時間以外免受不合理接觸,並從2024826日起適用於國家系統員工與雇主,同時也發布「公共部門離線權指南」,公務員同樣適用離線權。

報告表示,基層老師反映,LINE早已成為親師雙方溝通工具,許多教師下班後還接到家長訊息,立刻處理與回應也是另類加班,儘管教育部在2021年發函各縣市政府,針對教師加班提供合理勞動權益的補償機制,不過各縣市作法皆不同,應由中央主管機關統一規範較為妥適。

報告也說,我國對於離線權的推動,目前僅止於勞工部分,然而教師的工作環境除了要面對學生,同時也包含校方主管、同事與家長等多元對象,下班後接收即時通訊軟體公務使用的來源及內容,相較其他企業員工更加多元及複雜化,因此需要離線權更甚於其他行業。

報告建議,教師離線權應該透過「法律」納入相關法規,關於離線權定義、明文賦予離線權、禁止不利益對待及罰則,也都必須透過立法加以落實,而非僅由指導原則予以規範,應建立離線權法制及相關配套措施,以確保教師權益。

 

 

爭教師離線權 教團籲先加導師費

2025-04-07 02:41 聯合報/ 記者李芯林銘翰/台北報導

下班仍需回LINE…教師壓力倦怠程度高 立院法制局:應立法保

教師「離線權」話題近來吵得沸沸揚揚。圖為日前學生團體「鉛筆藍圖」和國教行動聯盟共同舉行記者會,支持教師爭取「離線權」。本報資料照片

教師「離線權」話題近來吵得沸沸揚揚,第一線教育現場認為,導師承擔大量班級經營與溝通責任,最需離線權保障。教團直言,即時通訊軟體普及後,導師不僅工作負擔增加,未及時回應甚至會遭投訴,但三千元的導師職務加給已十餘年未調,應先檢討導師職務加給。

立法院法制局則提出「教師離線權相關權益保障之法制研析」報告,指教師是工作壓力與倦怠程度最高的職業之一,許多人下班之後仍要回覆學生、家長等人訊息,我國對於教師離線權相關法制付之闕如,應該立法明定保障教師權益,而非僅由指導原則予以規範。

學生團體「鉛筆藍圖」日前召開記者會,為教師「離線權」發聲,訴求讓老師在下班後有權利選擇不回覆學生、家長的來電或訊息。不過教學現場直指,校園中最需離線權的其實是導師。

台南市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陳葦芸表示,相較十年前的教育環境,現在導師的額外付出愈來愈多,班級經營面臨更多考驗。像是和家長的溝通變得更即時,萬一沒有及時回覆,恐被指責親師溝通不良。尤其教師法修法以來,導師常因親師溝通狀況被投訴、檢舉不適任等,調升導師費是對導師基本的尊重與應有的補償。

嘉義縣教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佩瑩表示,國小導師的工作從學生踏入校園就開始了,如晨間時光、清掃工作、聯絡簿批改回覆,午餐教育、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等,主要都是由導師承擔。隨著通訊軟體普及,導師經常被要求用LINE向家長轉傳學校資訊。近年因兒童人權、融合教育等意識普及,學生的一級輔導責任,更是讓導師戰戰兢兢。

實際上,根據立法院法制局近日報告,基層老師反映,LINE早已成為親師雙方溝通工具,許多教師下班後還接到家長訊息,立刻處理與回應也是另類加班,儘管教育部在二二一年發函各縣市政府,針對教師加班提供合理勞動權益的補償機制,不過各縣市作法皆不同,應由中央主管機關統一規範較為妥適。

對此,教育部表示,導師職務加給的性質是教師擔任特定工作的另行加給,歷年待遇通案調整未包含在內,將考量校內各類教師待遇的衡平性,視教學現場實際狀況及地方政府共識,適時檢討評估。

 

 

全教總:給教師喘息空間

2025-04-07 02:49 聯合報/ 記者李芯/台北報導

下班仍需回LINE…教師壓力倦怠程度高 立院法制局:應立法保

教師常在非工作時間接到家長詢問作業、生活習慣培養等問題,落實離線權需要多方達成共識。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法制局報告認為,離線權法制化已經成為國際趨勢,應立法保障教師離線權,不過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直言,教師常在非工作時間接到家長詢問作業、生活習慣培養等問題,落實離線權需要多方達成共識。

學生「鉛筆藍圖」日前為教師離線權發聲,認為當導師未獲得應有的待遇與休息時,容易漸漸缺乏熱誠與意願,成為教育現場的破口,盼給教師喘息空間,在下班時間能陪陪家人,無需戰戰兢兢守在手機旁。

侯俊良坦言,最常聽到的家長在老師下班後傳訊息,詢問作業內容、攜帶用品,或是請老師協助孩子的習慣養成。建議除非是有必須當下解決的緊急事件,家長可以運用上課時間和老師溝通

侯俊良也提到,落實離線權需要多方角色形成共識,不太可能由政府強制要求,會衍生很多問題。建立親師平時的溝通、互動原則,形成好的溝通管道,又不會影響彼此生活,是大家都應有的觀念。

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產業工會理事長黃湘仙表示,最近才聽聞有家長在孩子生日時送蛋糕到學校,事後家長發了長串訊息,質疑老師沒向孩子說謝謝,還指老師「基本禮貌都不會」。

另外最常聽到的是下班傳訊息請老師幫忙餵孩子吃藥、提醒喝開水,或是找老師諮詢親子溝通問題。

黃湘仙說,「離線權」是理想,但其實若班上發生疑似霸凌等較嚴重事件,實務上教師很難不回應。

她表示,一名導師每日處理班務的時間,至少也得花上兩小時,因此,更理想的做法是直接加給老師基本鐘點,並將導師加給與學生人數掛鉤。

 

 

學生團體爭取教師離線權 立院法制局:應儘速入法

2025-04-06 16:16 中央社/ 台北6日電立法院

立法院法制局報告指出,近年因課綱調整、教育環境改變等因素,教師工作負荷增加,教育界開始關注老師下班後,仍要回覆學生、家長老師訊息的議題,但台灣對教師離線權相關法制付之闕如,應予立法明定以保障教師權益。

學生團體「鉛筆藍圖」2月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時表示,學生權益高漲,但教師權益卻未受重視,希望為教師爭取「離線權」,讓教師在下班後有權利選擇不回覆學生家長的來電及訊息,還給教師喘息空間。

據立法院法制局「教師離線權相關權益保障之法制研析」報告,歐盟成員國陸續以立法方式賦予勞工離線權,讓勞工下班後可自工作脫離,享有不需與工作聯繫的權利,離線權法制化已成為國際趨勢。但包括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斯洛伐克、希臘、葡萄牙等國家,都是規範勞工離線權,對教師離線權並未特別加以說明。

報告指出,澳洲在2024年引入離線權,以保護員工在工作時間以外免受不合理接觸,且從2024826日起適用於國家系統員工與雇主,並發布「公共部門離線權指南」,澳洲公務員也適用離線權。

報告表示,基層老師反映,LINE早已成為親師雙方溝通工具,許多教師下班後還接到家長訊息,常需立刻處理、回應,也是另類加班;教育部2021年發函給各縣市政府,針對教師加班提供合理勞動權益的補償機制,但各縣市作法不同,應由中央主管機關統一規範較為妥適。

報告也說,目前台灣對於離線權的推動僅止於勞工部分,教師尚未有明確的法律規範,但相較於企業員工,教師在下班後接收到的即時通訊軟體公務使用的來源及內容,定會更加多元及複雜化,教師需要離線權更甚於其他行業,應儘速入法,以建立制度化機制。

報告建議,應透過「法律」將教師離線權納入教師相關法規中,關於離線權定義、明文賦予離線權、禁止不利益對待及罰則,都須透過立法落實,而非僅由指導原則予以規範,建立離線權法制及相關配套措施,以確保教師權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oufat 的頭像
    chioufat

    chioufat的部落格

    chiouf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