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用平板要護眼 挑戰在於下課走出冷氣教室
2023-09-24 14:58 中央社/ 台北24日電
「班班有網路 生生用平板」是教育部的重要目標之一。記者黃筱晴/攝影
線上學習普及,「惡視力」卻如海嘯來襲,中小學採取「生生用平板」教學後,眼科醫師擔心學童用眼過度或加深近視,提醒下課戶外活動讓眼睛休息,並評估預防性點藥保護視力。
暑假結束,新學年迎接學生的是「生生用平板、班班有冷氣」的學習環境,然而到了下課時間,部分學童仍然在教室吹冷氣、眼球黏在平板電腦螢幕上,這現象讓高雄長庚醫院近視防治中心負責人吳佩昌憂心,他呼籲,面對數位學習,一定要有學童護眼政策。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學童每年定期視力檢查2次。吳佩昌身為國健署學童視力保健計劃主持人,他主張,學校採購平板同時應購買監控時間的軟體,甚至應該設計程式,登入使用前會跳出視力度數提醒。
吳佩昌告訴中央社記者,視力度數監控可由中央健保署的「健康存摺」與教育部合作,以利家長隨時掌握孩童度數,甚至希望能同步紀錄孩童在學校每週平板使用時間,相關建議已向教育部提出,有望採納。
在近期舉行的近視病新知研討會中,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治醫師蕭雅娟也點出台灣「惡視力」威脅的現象。
她說,60年前的亞洲近視率僅1至2成,現在已達到9成近視率,台灣人口超過9成是近視族,「台灣高中生以下高度近視占比超過1成,這非常可怕。」
小小年紀就近視,是惡化成高度近視的開端,500、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發生視網膜剝離、近視性黃斑部病變、青光眼和早發性白內障等風險大增,越來越多人面臨永久性失明危機,「門診看至太多年紀輕輕的失明病人,真的會怕」,這是吳佩昌最擔憂的台灣未來。
吳佩昌嘆著氣邊回憶最近令人心碎的病例,是個帥帥的年輕人,近視高達1000度,今年才34歲,1隻眼睛已達失明程度,僅剩的那隻眼疑似飛蚊症、視力模糊,門診檢查確定是視網膜剝離,黃斑部也受到侵犯,非常可能失明,「他看起來很絕望,我也不知如何是好。」
對吳佩昌而言,最可怕的是這個年輕人並非「3C時代原住民」,喜愛戶外活動的他,小時候視力正常,直到國中才近視,因為沒有定期檢查,視力加速惡化,直到如今局面。
在3C時代之下,甚至面對數位教學,學童更容易暴露近視風險,吳佩昌到校園宣導護眼時,常以高度近視的案例來嚇一嚇孩子。他強調,避免近視的第1步是淨空教室,落實下課戶外活動。
下課走出教室去玩耍活動,已經有研究實證可以預防學童近視,看似簡單的事,當前卻不太容易,尤其如今班班有冷氣,戶外很熱,當下課鐘聲響起,學童能否放下平板離開座位出去玩,這很難說,吳佩昌感嘆:「不去戶外就取消下課好了!」
健保署在今年5月1日及8月1日起新增給付2款0.01%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可每晚睡前使用。吳佩昌認為,新給付藥物可減輕學童點藥不適感,增加使用意願,可成為保護台灣學童視力的利器。
另外,他也說,散瞳後遠視未達75度學童,給予低濃度阿托品散瞳劑,預防性點藥減少近視風險,同樣也可以考慮列入學童的護眼對策。
學童近視預防性點藥 中央預算考量先鼓勵自費
2023-09-24 14:55 中央社/ 台北24日電香港
香港近視率亞洲排行第2,和台灣一樣面臨COVID-19防疫衍生的副作用,戶外活動減少,近視防治變難,香港眼科醫師分享預防性點散瞳劑成果,台灣在預算考量下,官方鼓勵先自費。
香港中文大學眼科醫生任卓昇(Jason Yam)近期受邀出席台灣近視病新知研討會,他提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最嚴重時,公園等戶外場所不再開放孩子們玩耍,使用3C成為主要娛樂,孩子近視前期狀況變多,他研究發現兒童近視發病率是疫情前2.5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專任主治醫師蕭雅娟指出,多媒體教學可能成為近視風險因子一,尤其COVID-19大流行期間,台灣各級學校採取線上視訊教學模式,學童用眼時間大於世界衛生組織(WHO)的17歲以下每天2小時建議。
面對後疫情時代學童近視壓力,任卓昇向台灣分享「香港模式」,他今年2月刊登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在近視前期應用,阿托品眼藥水其實就是「散瞳劑」,近視一旦發生就不可逆轉,當孩子被檢查出近視風險,眼科醫師通常建議點散瞳劑。
對孩子或家長而言,點散瞳劑就像一場兩人三腳的耐力賽,隨著不同款式低濃度阿托品散瞳劑上市,減輕畏光不適感,漸漸增加孩子配合意願,任卓昇透過招募474名「近視前期」4至9歲兒童,分組評價低濃度阿托品散瞳劑0.05%和0.01%濃度延緩近視發生效果。
任卓昇表示,所有參與者被隨機分配0.05%、0.01%和安慰劑組,每晚都在雙眼中使用1次,連續使用2年0.05%阿托品是控制近視最佳濃度,0.05%阿托品療效是0.01%阿托品的2倍,甚至連續使用3年仍是0.05%最佳,建議亞洲兒童使用0.05%阿托品治療應持續至第3年。
「近視前期」不是近視,而是遠視度數不夠。眼科診所醫師俞函杰解釋,幼童時期遠視是正常現象,國健署針對12歲以下兒童視力發育階段訂有建議遠視度數,國小應介於50至100度,年紀越小遠視度數越高,做為儲備量,以免太快歸零、進入近視階段。
俞函杰說,當兒童「遠視儲備」量不夠,就稱作「近視前期」,無症狀,難以自行察覺,只能靠定期視力檢查掌握。
不論香港或台灣,醫界極力呼籲低濃度阿托品是安全、有效預防兒童近視、控制惡化的新選擇,政府應該納入學童護眼對策。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婦幼健康組副組長蔡維誼表示,自家孩子也經歷過類似經驗,眼科檢查好像快近視,自費點阿托品散瞳劑預防近視,雖然中央暫無相關政策討論,但國健署提供的兒童視力預防衛教文宣有此建議。
蔡維誼說,預防性給予阿托品散瞳劑,這些孩子不是真的近視,因為不是疾病,就很難走到健保給付,可以想像得到預防性點藥經費可能很龐大,預算有限,需更多醫學證明,才能討論公費負擔與否。
然而站在保護孩子不要小小年紀近視的立場,蔡維誼非常鼓勵家長自費預防性點藥。